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传承中华文明,领略世界遗产建筑文化之美——颐和园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850
发表于 2024-10-5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工匠精神”传承中华文明

将“立体阅读”奉献给您亲爱的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一张金名片。只有保护好这一历史财富,中华文明才能薪火相传。

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中国世界遗产?作为一名建筑师,傅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世界文化遗产微缩模型的制作,并撰写文章出版了《读懂中国世界遗产的建筑文化》,希望用“立体阅读”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补充“浅阅读”时代所缺乏的更具人文性的阅读体验。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美好愿望,付远老师特意录制了100集“立体阅读”情景讲座。每集时长约8分钟,带领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灿烂的文化。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颐和园。

讲座概要:

皇家园林——儒释道的有机结合

中国有着多种宗教信仰宽容和共存的悠久历史。人们往往有多种信仰,中西合用,佛道两教。清代存在儒、释、道三教融为一体的社会背景,因此这三种文化色彩在颐和园中也得到体现。



第一,儒家“勤文化”。很多去过北京香山和颐和园的游客都发现,这两个园林里都有一座勤政殿。不仅如此,承德避暑山庄内还有一座勤政殿。由此可见,皇帝所到之处,都建有勤政殿,以提醒皇帝勤政嬉戏。毗邻紫禁城的中南海甚至还有一座勤政殿。 “成就来自努力,浪费来自玩耍;成功来自思考,失败来自跟随。”出自韩愈的《励学》,意思是:学之精于勤,废于散;学之精于勤,废于散;只有经过再三思考,才能取得成功,但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毁掉。乾隆皇帝游览清漪园(颐和园)都是一日游,从未在园内住过。他主持政务的宫殿称为勤政殿,后被慈禧改为仁寿殿。

颐和园内有许多宫殿,其名称均来自儒家经典。乐寿殿是颐和园生活区的主体建筑。是太后日常生活的地方。意为圣贤殿。 “乐寿”一词出自孔子的​​《论语·永业》,“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德和园的“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则心静,心平而贤。”意思是说,当君子听优美的音乐时,他的心就会处于平静的状态。内心平静,他就会达到道德的崇高境界。清代第一秀才有幸游览颐和园时,必须到文昌阁祭拜文昌帝。文昌阁是一座城门式建筑,供奉文昌帝铜像。文昌是文人最崇拜的神,可见统治阶级对儒家文化的重视。

二是道家“致虚而静”的道理。慈禧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以表达精神滋养、心灵安宁。东宫门为正门,门前牌坊上刻有“汉虚”、“稨秀”字样。虚己经度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空虚之极,保持安静”。意思是:空和静都形容人的心境处于空虚、宁静的状态,但由于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人的欲望开始动摇。因此,心神烦躁不安,就必须遵守“止虚”和“守静”,才能恢复内心的平静。库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的大亭,故又称八方亭。 “阔”有广阔、广阔之意,此景也有“空光透彻”的意境。

颐和园东麓两峰之间有一座砖塔,南侧塔额刻有“紫气东来”四字。 “紫气东来”的典故出自老子出函谷关的故事。相传函谷关将尹尹喜见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杜甫有诗云:“紫气东来,满函关”。汉代刘向在《神仙传》中写道:“老子西游,关将殷见关上飘紫气,老子踏青而过。”牛。”杜甫《秋行》诗云:“西望王母从瑶池下,东紫气满函关。”这里所说的“函关”,就是指函谷关。从此,古人把祥气称为紫气,因为有紫色的空气,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为紫海。

第三,佛教的“极乐世界”。排云殿是万寿山前最宏伟的建筑群。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一直延伸到山顶的智慧海。包括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钟祥街、智慧海等主要建筑。建筑学。 “排云”一词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的诗“天神排云,唯见金银台”。智慧海下有四大洲,香严宗印阁、须弥灵晶等,香严宗印阁是后山最大的建筑。乾隆时期,它是一座三层高的巨型阁楼,代表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东升神洲、南番部洲、犀牛火洲、北巨禄洲)、八个小洲,以及太阳台、月台等建筑,整个建筑是佛教世界中的一座立体祭坛。场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20:31 , Processed in 0.1732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