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时机器人能精准检测铁轨各种数据,下雨时机器人也能精准检测铁轨各种数据,还能节省一半成本;机房巡检 AI 机器人的导航精度误差小于 20 毫米……在“新基建”浪潮之下,人们会思考 AI 机器人到底能去做哪些事情,会不会抢人的饭碗?从 6 月 11 日开始的京东数科“产业 AI 公开课”将焦点聚集在《新基建来了,AI 机器人准备好了》这一话题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韩永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岩,京东数科智能机器人业务部总经理姚秀军等业内专家,从产学研的角度对 AI 机器人基于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探讨。
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机房巡检AI机器人
新基建的背景之下,像能源、交通这类传统“基建”以及数据中心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场景痛点,比如传统人力成本较高,工作内容较为繁重,精度作业的安全以及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等。而 AI 机器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能力,也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爆发期。要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思考,而非一概地以机器人来替代产业发展。谈及 AI 机器人的角色时,韩永文指出,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领域的重工作场景如铁路巡检等、大工作场景如深海勘测等、险工作场景如矿山勘探等、难工作场景如救灾抢险等,使用机器人既能够提升工作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又能够有效地替代人力所无法做到的部分,然而对于一般性工作,不建议让机器人来跟人们“抢饭碗”。
京东数科对 B 端场景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在轨道交通领域,自主研发了多款 AI 机器人;在数据中心领域,也研发了多款 AI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同样研发了多款 AI 机器人。姚秀军以机房巡检 AI 机器人和铁路巡检 AI 机器人为例,说明了 AI 机器人能够提升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水平,也能够提升生产运营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够帮助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AI 机器人将依托具体的产业场景,与 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融合应用,从而快速成熟,接着会大规模推广应用,这样能极大地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能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机房巡检 AI 机器人为例,它具有自动巡检的功能。它还能进行人体追踪与跟随。并且可以进行数据识别与分析。它能够实时监测机房环境信息。也能够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还能监测设备温度信息等。它可以在平均 30 秒内完成单个机柜的巡检。其检测准确率达到 98%以上。SLAM 自主导航精度误差为 20 毫米。与人力作业相比,机房巡检机器人大幅提升了运维效率,也增强了机房的稳定性。铁路巡检 AI 机器人在铁路场景中能够达到测绘级的检测精度,还能按照预设线路自动行进,实现障碍物的识别以及远程遥控等功能,并且可以对各种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的指标进行智能测量等操作,这样就使铁路工人从高危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有助于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同时还能节省 50%的铁路巡检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