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拼多多怎么投诉-在哪投诉拼多多卖家-在哪投诉拼多多卖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52
发表于 2025-4-16 13: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旗下有一个私域社交电商平台叫群买买,这个平台是为了改变大众对拼多多假货、山寨的认知而倾力打造的。4 月 17 日,群买买正式宣布关闭。

可见,拼多多经历了品牌商流失以及商品质量下降的风险等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原本可信赖的低价好物电商平台群买买,在拼多多经历这些之后,似乎并没有对拼多多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网友一直能听到对拼多多“假货,山寨”的讨伐声,这使得商品质量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也让拼多多一直以来多次陷入到信任危机中。

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的低价电商在这两年有了很大的改变。曾经下沉电商被贴上了“低价无好物”的标签,而现在这个标签逐渐被撕掉。随着各电商平台不同商品采购模式对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产品逻辑的再次普及,他们已经把“好货低价”当作购买的决策核心。

低价电商以小见大,虽已走过最初的野蛮生长阶段,然而行业内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外部管控的问题、内部自律的问题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都需要行业中的每一个人进行仔细思考。

01

假货事件频发,拼多多品控情况到底几何?

2022 下沉市场洞察报告发布显示,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后,下沉市场用户规模稳步上升。在 2022 年 4 月时,下沉市场月活跃用户达 6.92 亿,在整体中占比 58.4%。并且,下沉市场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突破 160 小时,月人均使用次数为 3932 次,分别提升了 10.9%和 12.5%。

由此可以看出,下沉市场已经成为各行业获取重要流量支撑的关键依靠。并且,随着消费的升级以及购买力的提高,下沉市场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产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下沉市场各产品普及心智的路程几乎已经结束。县域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升级,他们追求性价比,将美好生活作为一种消费的主流风尚。用户的需求从“吃饱、可用”转变为了“吃好、用好”,对品质、款式以及 SKU 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这个消费购买行为发生转变的过程里,拼多多一直被贴上“假货”“十元店”的标签,这给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拼多多一直以来通过推荐商品给消费者,其平台机制实现了货找人。这种机制加速了假货的盛行。显然,拼多多的运营逻辑决定了它的让利方式是砍价和降价,根本无法与有着严苛产品品控体系的品牌商相兼容。在这种模式下,假货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源在于无良商家,然而平台作为商家交易的销售空间,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少贴牌服装方面,有的商家利用平台漏洞,称其为山寨而非假货,对消费者的抱怨不予理会,致使用户维权难度大幅提升。有的消费者拿到退款后往往选择息事宁人,很少会再次向平台或有关部门举报商家的违法行为。创始人黄峥曾表示,山寨和假货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对商家贩假的一种变相许可。

在新浪旗下的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今年开始,大量关于拼多多“售卖假货”的投诉突然涌现出来。实际上,拼多多售假方面的投诉一直都很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拼多多的总投诉数量将近 80 万条,而其中关于售假方面的投诉接近 3 万条,这个投诉量,恐怕很难在其他企业中找到。

众所周知,从 2019 年开始,拼多多为了摆脱“假货”“十元店”的标签,大力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试图通过电子产品、家电以及各大牌日用品来挽回拼多多的口碑,然而目前看来,仍有很多假货在市场上大肆传播。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今年 3 月 20 日,有一位消费者在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活动中购买了 2 件同一品牌的衣服。收到货物后,该消费者发现两件衣服的吊牌不同,于是怀疑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存在售假行为并进行了投诉。4 月 5 日,另一位消费者也进行了投诉,称其在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上购买了威露士,商家打着正品的旗号却在售卖假货,且商家不处理其投诉,该消费者要求商家假一赔十。

拼多多曾多次宣称,售假行为是拼多多一直重点打击的对象。然而,商品造假这一顽疾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诚然,除了我们之前谈及的那些平台运营机制模式之外,拼多多在售卖假货方面屡屡出现翻车的情况,这背后更能反映出监管方面存在缺失。

目前对于低价电商的监管在政策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平台和商家所处地域的监管部门各不相同,这给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假货乱象较为严重,而能够依赖的只有平台对商品品控的把握以及平台的自我监管。

但在另一方面,线上流量红利已经见顶。平台迫切需要依靠大量商品来为自身带来效益。这就导致不少平台的品控团队无法对所有商品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测。此类自我监管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02

如何撕掉“低价无好物”标签?

事实上,目前各大电商平台转向产品发力是顺势而为。那么,拼多多在下沉市场需要重点思量如何平衡货源工厂与供应产地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如何重拾用户信任来参与全面竞争。

下沉市场的规模是足够大的。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好下沉市场的业务。尤其需要各个平台深入地参与到品牌货源以及一线厂家当中去,并且要维护好商家与源头生产厂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协同关系。



我们对拼多多的各商品专区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以一直热卖的“9 块 9 特价”专区为例,不难发现,在品牌厂家方面,主要有家居日用、个护家清、服饰鞋包、食品饮料等八大系列。每个系列之下,都有多家品牌厂家同时进行售卖。并且,通过流量的集中分发,各种杂牌商家只要满足相关要求,就能够与平台展开合作。这意味着随着牵手的供应商不断增多,并没有给各平台留下选择空间,难以筛选出更优质的货品。

反观同赛道的淘特,它凭借自身独特的 M2C 短链经济,促使大批工厂实现了向零售的转型。尤其在淘工厂直营模式中,工厂仅仅负责生产,而平台则承担起开店、运营销售(直营+联营)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工作,从而有助于整个链条对成本和质量进行把控。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带动了产地开启线上化,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让上游制造能够赚钱,同时也让下游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低价好货。

可见,投入资源去打造独特的生产渠道模式,从而能产出极致性价比的产品,这已成为不少电商平台的共识。这意味着新电商的消费需求带动了销量,而销量又刺激了生产,进而造就了生产端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最终跑通了一个正向循环的平台、生产者及用户三赢的局面。

其次,拼多多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必答题是重新修复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

拼多多长久以来,一方面借助“拼单”这种方式,以及“砍价免费拿”“百元提现”等购物游戏获取大量流量;另一方面通过百亿补贴来提升用户的粘性。

如今,拼多多的“砍一刀”正遭受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抵制。同时,百亿补贴的产品品质也备受消费者的质疑。

可以想象,如果拼多多长期存在售假现象,那它怎么还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呢?要是不做出改变,用户就会加快逃离拼多多,并且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开始滋生的迹象。

从月活数据方面来看,2019 年之后,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的增长率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到了 2021 年底,月活跃用户的增长率降到了个位数增长,增长的力度非常微弱,显得异常乏力。

03

结语

总体而言,拼多多具有独特的发展环境且存在自身的限制。其一,我国存在 6 亿月收入不足 1000 元的人群,他们对低价好物的喜爱,是这部分群体的最核心需求,同时也表明下沉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二,拼多多在对外进行扩张和发展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对低价好物的严格管理以及平台类电商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商品品质专业能力是很重要的。专业既体现在产品供应链方面,也应体现在运营能力方面。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拼多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0:02 , Processed in 0.5402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