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林则徐家风展:传承清慎忠勤,弘扬儒学精神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03
发表于 2024-9-16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林则徐家族风采展——慎独忠厚勤俭持家儒家风采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图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组织街道党员参观林则徐家族风采展。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特邀嘉宾

王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实用学研究会会长

陈洁琼 浙江省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研究员

牛树军 河南省焦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

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和睦、幸福、进步。“家庭”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在中国人眼里,“家庭”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我们又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们的红色家风?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相关高校、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家风从来不是一个个人的事情、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国家治理的大事。

记者: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家庭文化,中国人有很深厚的家庭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意味着什么?

王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既是个人肉体生命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个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第一所学校。俗话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家庭文化,培育了尊老爱幼、慈母孝子、兄弟友弟恭、耕读传承、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这些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是精神的港湾,是个体生命、起居、精神的栖息之所,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精神纽带。同时,小家庭也与大家庭相联系,大家都是从小家庭走出去的。家庭和睦,社会就稳定;家庭幸福,社会就和平;家庭文明了,社会就文明了,家庭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陈洁琼:家庭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最稳定的生产生活单位,也是最可靠、最有安全感的社会组织。对个人而言,家庭是人们的生命依托和情感家园,代际之间弥漫着浓浓的爱意。温馨的亲情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同时,中华民族历来认为家国一体、相通相通,“家为最小国,国由千万家组成”,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家风从来都不是个人或家庭的事,而是事关国家治理的大事。能管好自己的家庭,推而广之,也就为治理好国家奠定了基础。

家风与党风相联系,家庭清了,政府才清,必须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严格管好家庭成员和子女,严明家风、严明教育”。为什么如此强调家风建设?

王杰: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与干部政治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在社会上吸收有利于自身修养的正能量,即使当上了领导干部,根基也不牢固。同时,家庭是领导干部生存的重要环境,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道德水准对家庭成员影响巨大,家风不端正,领导干部就难以树立大德、维护公德,个人道德必然会受到败坏。

牛树军:家风与党风相联系,家庭清廉才能政府清廉。官员要修身养性,官德修身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重于家风。从近年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价值观扭曲、为家贪婪、因家腐败,都是家风不正。比如沁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原主任李云森,从找人帮妹妹买房,到安排别人给妹妹补办养老保险。从妻子把收来的礼金用在自己身上,到投资理财……全家人都安心了,把公权力变成了“私人定制”。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廉洁修身、廉洁治家,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内容。

家族式腐败是家庭感情与公共权力扭曲结合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亟待防治。

记者: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陈洁琼:家庭腐败的成因是多重的。从经济角度看,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是家庭腐败的重要成因。中国家庭以家庭财产形式组织,其主要特点是家庭内部经济利益高度一致、财产权高度模糊,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在家庭内部,如果领导干部以家庭整体利益为价值标准,公权力很容易演变为家庭牟取暴利的工具。

从社会关系看,我国社会关系以家庭为中心,以血缘或婚姻为纽带,形成差序格局。这种社会关系特点强化了家庭的信任与依赖关系,但也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当家庭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家庭利益很可能被置于优先地位;二是亲属间特殊信任关系下形成的腐败网络更加稳定、隐蔽。

从环境因素看,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式腐败产生的外部诱因。在构建现代法治社会的过程中,现代法治理念与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存在诸多冲突,如法律至上与重人情的冲突、个体权利与家长式权威的紧张、人人平等与情有差别的紧张等。转型时期,由于亲情等人情关系的存在,往往容易出现“情大于法”的情况。



牛树军:防治家庭式腐败,要从建设家风入手,这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切身经验。我们组织开展“廉洁从家开始”活动,组织领导班子、党政部门班子成员及家属参观廉洁教育基地,签订《反腐承诺书》;定期进行反腐家访,多维度了解党员干部生活和交际圈,将家属意见纳入干部日常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在职务晋升、工作调整等关键节点,建立夫妻双方廉洁承诺制度;组织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进行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现场教育,通过对比典型案例反思犯罪根源;完善党员干部子女和直系亲属就业回避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业务往来专项清理;企业等等。这些都是围绕家风建设、防治家族式腐败的有益探索。

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记者:重视亲情是我国独特而深厚的文化传统。但现实中大量腐败案件也表明,很多人陷入了亲情陷阱。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亲情陷阱?

牛树军:俗话说“为官必清正廉明,亲情最难搞”。对于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亲情不是私事,必须树立“中庸”的亲情观念,清正廉明。在从政从严治国的同时,要加强对配偶子女、亲属的教育、提醒和约束,督促他们不要打旗号、打特权、捞好处,要孝顺父母,要孝顺亲人,不能犯规,要保护好父母,不能逾越底线。

陈洁琼:“欲治天下,必先齐家;欲齐家,必先修身。”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人生必修课,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此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回避制度,如在上海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国。禁止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的相关规定,是防止亲属在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从而杜绝家族式腐败发生的重要举措。

传承红色家风,关键是要重视家教,严明家规家训,把爱党、爱国、爱家有机结合起来,划清公与私、情与法、善与恶的界限。

记者: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古老的家族文化和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王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红色文化,推动形成爱国爱家、亲情相亲、向上善良、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特别是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加强家风建设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机结合起来,树立重视家风、家庭教育的鲜明导向。

牛树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回溯,关键在于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我们深入挖掘焦作地方历史文化,创作了韩愈、何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作品。名人家族文化品牌,积极发挥“清正廉洁”、“戒骄戒躁”等家训家风的引领、熏陶和教育作用。

家风也是百年党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传承红色家风,关键是要重视家教,严家规、立家训,把爱党爱国爱家有机结合起来,明辨公私、情法善恶,打破亲情与邪恶的界限,让红色灵魂在家风建设中扎根,把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血液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7:14 , Processed in 0.0616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