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金融专家-金融专家-专家金融经济观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07
发表于 2025-4-17 1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 月 19 日中新网报道,18 日“中新·申见(第五期)前沿圆桌访谈”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此次访谈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建设”为主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针对多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包括“进一步系统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更加开放的金融生态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等。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18日在“中新·申见(第五期)前沿圆桌访谈”上发表致辞。主办方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发表致辞时讲道,因为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从管道式开放转变为平台式开放,要在制度方面给予相应的一些特区完全自主的构建能力。往后,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需要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构建制度型开放特区。他以临港新片区作为例子,期望临港新片区能够被打造成真正的金融压力测试区,以此来达成更大的创新。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18日在“中新·申见(第五期)前沿圆桌访谈”上发表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着重指出,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里,应当对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予以更高度的重视。财富管理不单涵盖资产管理这一方面,同时也关联着财富规划、家族传承、养老保障以及税务筹划等诸多领域。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 GDP 的逐步提升,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积累会持续地增加,而这将引发对财富管理服务的大量需求。

“中新·申见(第五期)前沿圆桌访谈”现场。主办方供图

2024 年 10 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正式予以发布。关于如何进一步以体系化的方式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成为了业界热烈讨论的话题。针对这一议题,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戴国强指出,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其自身的角色也需要从仅仅是单一的资金中介转变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机构,不但要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还要提供智慧方面的服务。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的副理事长徐明棋表明,当下金融开放主要是以管道式的方式进行开放。这些管道的开放使得金融资产在全球进行配置的功能得以增强。然而,这与金融中心在全球发挥更高能级的财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党委书记章玉贵持有这样的观点:上海若要按时建成具备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有赖于高度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以及健全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给予核心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上海把推进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资产配置中心以及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当作突破口,从而构建起广受国际认可的金融要素集聚平台,并展现出国际金融中心的气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副院长兼研究员刘功润指出,要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往前推进,需要依靠顶层制度的推动以及底部市场生长的力量。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稳定研究部的主任闫彦明也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为核心的任务是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开放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副教授黄国妍提出建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在内容和制度方面实现突破,不能仅仅是进行金融工具产品的创新,而要从整体的角度、以系统化的思路来推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金融生态体系的搭建息息相关。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的副总经理傅子恒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健全的金融生态既需要具备包容、开放且高效的组织系统,又需要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指出,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尚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余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基础设施,将会对未来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对此需要持续予以关注。临港集团新片区经济发展公司的副总经理张俊表示,金融体系的发展需重视科技的发展,未来临港必定会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集聚地。汇丰银行上海临港新片区分行的行长陈炯期待,凭借临港的开放政策和创新合作,能够进一步发挥外资银行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的纪飞峰主任级高级研究员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流动变得更为便捷。长三角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丰富的资源,这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此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能够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更为丰富且更高质量的金融资源与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科技发展使得金融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与此同时,金融也给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对于科技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话题,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的副总经理田野觉得,商业银行应当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服务科技企业的范围和效率,对“商行+投行+生态”模式进行创新,提供“股、债、贷、保、租、孵、撮、联”等一体化的服务。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薛科表明,金融与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彼此支撑,早期的资本投资对于科技企业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治国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保证金融交易的平稳,未来需要对技术架构进行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沃兰特航空的战略市场总监付常银称,上海身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对科创企业的发展予以助力这方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科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展现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力。

第五期“中新·申见”前沿圆桌访谈的主办单位有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智库;协办单位是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承办单位为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是徐龙炳,他担任现场主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是马文杰,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是曹啸,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是朱小能,他们分别主持了三场圆桌对话。(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22:27 , Processed in 0.2995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