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买车的意义-买车意义大吗-买车意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808
发表于 2025-4-18 21: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喜欢看TVB所拍摄的香港那些除了霓虹之外的生活琐事。因为这些生活琐事才是真正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2017 年,TVB 拍摄了一档名为《有楼万事足》的综艺真人秀。该节目围绕着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买楼”这一话题展开。它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在香港购置房产的真实心路历程。同时,也呈现了这座城市在房价急剧上涨之下所展现出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以及价值观。

那时,香港人所赚取的每一份钱财,首先投入的重要项目必然是“买楼”。尤其在东方之珠这么狭小的地方,房产成为了划分当代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部综艺中,有些年轻人把买房当作人生唯一目标。他们有的在大学期间就制定了极为苛刻的消费标准,有的则通过身兼数职、拼命工作来攒钱。并且,他们无一例外地为自己拥有这样清晰的“目标感”而深感骄傲。

这种对买房近乎病态的执着,在内地 80 后、90 后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悄然扩散。嗅觉敏锐的资本们因此而雀跃,投入其中,开启了一场盛世狂欢,造就了中国楼市持续快速发展的 20 年。

如今,风流之事常被风雨吹打而去。高昂的房价遭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之时,市场立刻变得沉默不语。人们期盼着这如同“洪水猛兽”般的房价能够尽快从“神坛”上走下来,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早已与它深度捆绑,而对它怀有深情与留恋……

市场逐渐从高热状态退去,我们终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能够重新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买房”这件对于普通人来说的“人生大事”。

买房对于普通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房价涨了,就进入市场;如果房价不涨,就不进入市场,随波逐流这种做法是不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呢?并且从微观个体的生存与幸福的角度来看,不买房的人生真的会崩塌吗?

一、我们为什么执着买房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顺口溜,诠释了中国人骨子里所认定的人生幸福的终极定义。

一个初入社会且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会对这座城市怀有期待和幻想,认为自己能够在这座城市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渐渐开始察觉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那距离就如同珠穆朗玛峰那般高耸与海沟那般深邃,或许能够远远眺望,然而始终难以相互交汇。

微薄的薪水,高昂的房租,还有日渐上升的物价,一次次地搬家,一次次地跳槽,户口存在焦虑,漂泊也有焦虑,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存状态里苦苦挣扎,怎么会不渴望在这个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处住所呢?

人们执着于买房,本质上是出于追求稳定性与安全感的生存本能。只有在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中,人才能去谈幸福,才能去谈创造。

国内目前在对租房群体的保障方面,无论是从法律约束这方面来看,还是从政策执行这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完善之处。房租随时可能上涨,随时可能面临被要求搬走的风险,这些都使得租房成为了不稳定的一种象征。这就使得年轻人即便自身口袋并不富裕,也不得不走上买房这条道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只有在自己工作的那个城市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够被认为是安定下来了。

买房背后体现的是人们的生存焦虑以及对安全感的精神诉求。大家希望通过买房这种途径,达成生存安全的目标,并且抵御通货膨胀以保障资产安全。

那是不是只有买房才能带来安全感?显然不是。

很多富人不在意买房这件事。他们认为房子只是一堆钢筋水泥。说白了,是因为他们无需通过买房来获取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买房根本不算什么事。他们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安全感。

如果你兜里有一百块钱,你不会去羡慕那个吃棒棒糖的小孩。甚至还会吐槽吃糖把牙搞坏了,觉得用这钱买根铅笔更好。

但如果你快饿死了但兜里没钱呢?你一定做梦都想吃上面包。

所以房子确实承担了双重功能,一是让多数普通人获得投资价值,二是让多数普通人获得精神价值。

二、年轻人该不该买房



大家都知道,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结婚、生子、买房这三座大山。实际上,在这三件事中,确实没有哪一件是必须要去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

年轻人是否应该买房,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并非所有人买房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投资以保持价值,也并非所有人都必须通过买房来获取人生的安全感。

从房产的投资角度去看的话,市面上有 90%的房子已经不再具备投资属性了。靠买房来实现阶级跃迁以及分享时代红利的那个年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说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

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如今,即便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依然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

其次,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婚不孕意味着没必要买房,房子仅仅剩下了居住这一属性。相比于买房这种重资产、高负债且高风险的行为,租房在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

再者,国家在推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此政策虽落地需一定时间,但全民租房是大势所趋。很多人会担心租金不稳定,其实不必如此。因为租金是由当地收入水平决定的。北京房子的租售比有多差,大家可以去算一算。况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个政策调控型社会。

对于上面的情况来说,卖地获取资金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房地产税这只靴子早晚是要落地的,而买房所具有的投资属性也在进一步降低。

况且,你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一定越来越旧。

所以,如果仅将目光放在房产的投资价值上,那么当下或许不是一个适合入手的良好时机。

房产所带来的安全感这一情绪价值在短期内不会消逝。不论生活于何处,大部分的普通人,尤其是女性,都期望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后,内心或许会更为平静,也能减少一些迷茫。

如果自身或者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迫切需要通过买一套房子来获得安全感,那就可以入手。毕竟有时候幸福和快乐确实需要花费一些钱并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得到。

现在买房需更理性,要合理控制自身欲望,不买与自身收入不匹配的城市或面积的房子,只有能在欲望裹挟下坚定自我的人生才更稳妥。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当下拥有房子的人当中,没几个是极为富裕的,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因为只要有工作且有收入,就具备了供房贷的基础;只要有买房的意愿,购买第一套房子所面临的阻力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大。

原来的房子并非真的便宜。在任何一个时段,房价与收入对比都不便宜。现在回头看觉得便宜,只是货币贬值后产生的一种幻觉。

一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非是始终保持不变的。例如,起初没有考虑过买房的人,在结婚生子之后,由于为人父母所带来的强烈责任的驱使,他或许就会开始对买房进行思考;而一直坚定地想要买房的人,或许突然有了领悟,觉得自己有钱根本不用担心没地方住,那么他就不会再去考虑购置一个固定的住所了。

试图去说服和理解他人,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当你看到别人“躺平”而心生不屑时,实际上你的“正能量满满”这种状态同样会让他人感到倦怠。

允许自己做自己,同时也要允许别人做别人。只要理性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足够了。

三、不买房的人生不会塌

50 后以及 60 后追求“三大件”;70 后和 80 后追求房子与车子;然而年轻一代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将有房有车视为理所当然并去追求,他们拒绝过那种被房贷透支且被奴役的生活。

有一部分人会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大前研一笔下的日本《低欲望社会》。



他们几乎没有欲望,相较于“拥有物质”的那种欲望而言。他们不仅完全没有物欲,就连想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变得很淡薄了。

日本的年轻人更为可悲。他们由于对老年生活存在不安情绪,从 30 岁起就开始拼命地存钱。他们既不买房,也不买车,同时不想结婚,过着一种没有欲望、没有追求的低欲望生活。

这群人等到退休后,即便有时间,也不会有特别想做的事情。然而,若没有想做的事,仅仅只是追求长寿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有想做的事就应该马上去做,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坚持的一个原则。

如果你深入到年轻人的群体中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与中国当代青年的实际状况并不十分契合。

我们年轻人并非不想结婚生子,而是不再随意结婚生子。因为他们意识到了需要为自己负责,同时也需要为新生命负责,这体现了一种自我觉醒。

年轻人一旦摆脱了房子的束缚,就不再像中年人那样需要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精打细算,并且这激发了他们更多的人生探索欲。

今年新疆旅行极为火爆,演唱会门票更是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人下班后会去跳舞健身……这些现象怎么能表明大家无欲无求呢?

适当降低消费,与其说是一种欲望低落,不如说是年轻人在时代脉络之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唐朝的红人白居易在 29 岁时进入长安,经过 21 年的奋斗才攒够钱,得以如愿买下属于自己的一处住所;到了宋朝,经济得到了发展,房价也急剧上涨,因此,即便像陆游这样诗词一流的人,当了将近 20 年的官,依然买不起房,他感叹道:“犹愧先楚公,终身无屋庐。”此外,苏东坡和欧阳修也一直处于租房的状态,然而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因为没有买房而崩塌。

人们总是难以相信,世代观念的变迁,尤其是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变迁,有时会如此剧烈,甚至具有颠覆性。

四、人生的终极任务

海子于《夏天的太阳》中写道,你来这人间一趟,你应当看看太阳。

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终极的任务以及意义,就如同一朵花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盛开。花有花的绽放与凋零,这是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也如同此般,有其自身的历程。

在宇宙的范畴里,个体显得极为渺小,就如同沧海中的一粒粟。当年明月曾经讲过:“我写徐霞客的原因,是要让你明白:那些所谓的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和某一件事情相比较的话,实际上根本算不上什么。而这一件事情就是——以你所喜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整个明朝的范畴内来看,朱元璋是这样,朱棣也是如此,还有张居正和王阳明。他们都被所处的时代推动着向前行进。他们或许在政治领域或者思想层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显得高高在上、傲视一切。然而,在那漫长的人生路途当中,他们真的能体会到快乐吗?

至少,徐霞客是快乐的。

元代的耶律楚材曾游历天下,他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是一个平民,没有被赋予使命。我穿着朴素的衣服,手持拐杖,脚穿草鞋,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游历天下。因此,即使我死去,也没有遗憾。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句在《徐霞客游记》里的话:“初四这一天,静静地坐着听了一整天的雪滑落的声音。”

那一天,山下的我们在奔忙着追逐富贵与功名。然而,徐霞客却静静地坐在黄山的绝顶之上,一整天都在聆听着大雪融化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以“因为他有钱啊!”来对一切进行解释。我认为,或许正是由于某些方面存在着极度的匮乏,所以才会试图用另外一些东西来进行掩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9:16 , Processed in 0.2353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