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牛约外卖-外卖牛排-外卖牛肉面图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23
发表于 2025-4-18 2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 年开年之后,在中国新能源车企中,竞争极为激烈。其中最受瞩目的,必定是蔚来。

1 月份,蔚来旗下的乐道遭遇了“开门黑”的情况。网传聊天截图表明,乐道汽车规定每名销售必须自己购买一台车,并且承诺公司会在半年后回收。这一消息在圈内圈外引起了轰动,在新能源车行业,“刷单”并非新鲜事,但像这样强硬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乐道的高管出面解释说,是“一位店长在沟通时采用了过于生硬的方式,已经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2 月底,离职员工在内部论坛发布了十条建议,这些建议被传出,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网友教李斌当 CEO”的情况再次出现,这让局面显得很是尴尬。

3月份,面对舆论拷问的李斌,大秀操作。

3 月中旬,蔚来正式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方面的战略合作。外界将此解读为宁德时代出资 25 亿,对蔚来的换电业务进行了收购。这一消息一度使得蔚来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

3 月底在业内高峰论坛的“百人论坛”里,李斌开启了“直播带货”这种模式,他在讲话中三句话都离不开对自家产品的表扬,这引发了其他嘉宾的一些微词。

4 月 2 日,乐道汽车的总裁是艾铁成。他宣布了离职这件事。而从首款产品 L60 上市到他离职,期间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

看得出,李斌想要给蔚来一个未来。然而,过去是如此沉重。

3 月 21 日,蔚来汽车发布了 2024 年的财报。其中“全年净亏损 224 亿元”这一数据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此之前,蔚来的营收和销量都表现良好,这一净亏损数据使得这些亮点都变得不那么突出了。蔚来上市已经 7 年,累计净亏 1100 亿元,总负债达到 937 亿元。从整体来看,2000 个小目标就这样消失了,亏损的程度非常巨大。

蔚来还有未来吗?李斌到底做错了什么?

01 “宁蔚联手换电”,难称好消息

一家企业的好消息不再受欢迎,这足以表明危机的严重程度。3 月中旬,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战略合作,这是一个好消息。双方协议公布后,曾使蔚来的股价大幅上涨。然而,这波涨势并未持续太久就开始衰退。原因是,市场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宁蔚联手开展换电业务,并非“强强联合”,甚至很难说是“抱团取暖”,反而有“抱团陷入困境”的嫌疑。

宁德入坑换电,是真的看好换电技术主流化吗?大概率并非如此。曾毓群曾表明:“换电属于一个重资产、高投入且长周期的产业,其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数量众多,链条也十分复杂。”他的态度相当保留。然而,近些年来“宁王”深陷其中,被搞得焦头烂额,多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都陷入停滞状态,在 2024 年更是出现了营收首次负增长的情况。作为总负债超 5000 亿的成长型企业,不进就会后退,没有退路,迫切需要新的市场增量。因此,即便换电技术确实可能存在问题,宁德也必须去尝试,不能不跳。

那么,蔚来与宁德携手合作,就能改变其命运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蔚来非常缺钱。在亏损不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蔚来拥有 400 亿的现金储备,最多也只能支撑 18 个月。并且,还要加上多品牌经营、新建 2500 座换电站以及新建厂房等战略投资,这样一来,还得将支撑时间缩短好几个月。所以,即便宁德的 25 亿元能够全部到位,用于收购蔚来的电池资产,也无法解决蔚来“现金短缺”的问题。宁德承诺的“最大出资”是“25 亿”,对于武汉蔚能到底能实得多少以及何时能够到位,还需要保持谨慎并进行观察。

如果“宁蔚合作”之后没有后续的重要行动,那么蔚来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然而,这场以现金换取市场的合作是否会有后续,完全由宁德的意愿来决定。宁德投入换电领域,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家电池的销售数量,并且提高产能的使用效率。正因如此,宁德之前主要合作的车型是以网约车和出租车为主,因为他们看重公共出行市场的规模大且能满足需求、车辆的使用模式较为统一。而这与蔚来所专注的中高端家用车市场的定位是完全不相符的。蔚来各款车型的存量情况和增量情况,难以满足宁王那庞大产能的需求。虽然有“蚊子再小也是肉”这样的说法,然而“蚊子肉”所具有的吸引力确实是有限的。很难设想宁王会为了这样一点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

归根结底,换电对于蔚来来说是一个难以放下的负担,对于宁王而言是一个不得不踏入的困境。双方的合作都是依据自身当下所存在的实际焦虑,并且缺乏那种能够持续且深入进行的需求匹配。

如果不是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难以改变,李斌或许还可以期望“宁王拉兄弟一把”。可是,现实当中不存在“如果”这种情况。这便是蔚来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02 全身都是“富贵病”的蔚来

今天蔚来存在诸多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网友给出了具体且多样的建议,像砍掉手机业务,关闭一些牛屋,降低乐道的价格,重新考量换电模式,裁掉一些不做事的人等,这些建议都很合理,但它们是“回溯性”的合理,在当下已经来不及起到作用了。

比如说那被群嘲的牛屋高价洗手液,300 元一瓶的价格引发了群嘲。蔚来的总裁秦力洪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说:“我们是集采价,说这事的人根本不懂行。”实际上,即便真的是 300 元一瓶又能怎样呢?在年均 800 万的牛屋运营成本当中,这不过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又如有 26 个副总裁这样的“豪华配置”,这确实是一种严重超标准的浪费。然而,江湖并非只是打打杀杀,而是包含着人情世故。那在庙里排排坐吃果果的大大小小的泥塑,哪一尊不是自身带有香火的金身呢?16 轮融资所带来的这种香火缘,都需要进行安排。

能看到的毛病仅仅是表象而已,而真正要命的问题都潜藏在深层。牛屋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换电也会消耗很多资金,手机的制作存在很大难度,市场需要向更基层下沉……对于网友的这些恳切教导,李斌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李斌造车,所赌的乃是极为费钱且烧钱,同时带有一定“务虚”性质的消费升级。一入场就采取了梭哈的策略,已然没有回头的余地。

今天蔚来被众多人指责的“逻辑错乱”以及“活在梦里”这两种情况,之前都有着美好的起始。

03 李斌与用户的共鸣

做生意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确定要做哪类人的生意。李斌所选择的客户,是那些与他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群。

李斌于 1974 年在安徽的一个小乡村出生。他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他在外公身边长大。这个最初的留守儿童经过刻苦读书,考入了北大,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霸道总裁”般的道路。北大不仅给予了他文凭,还为他提供了人脉。凭借师兄李国庆的帮助,李斌在 24 岁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获得了互联网创业的机会。

2000 年,李斌创建了易车网,明确了自己的事业走向,那就是“互联网+汽车消费”。2001 年,中国政府对家庭汽车消费予以鼓励,李斌看准了政策风向并进行了押注,然而却在市场周期上押错了,因为这一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跌。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中国互联网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易车网一度濒临崩盘的边缘。李斌未选择急流勇退,而是主动背负 400 万债务,从而成为了“负翁”。事实表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上演了一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般的逆袭大戏。

同行有的退出,有的收缩,这给易车网留出了业务空间。易车网通过倒贴钱为门户网站提供数据服务。以时间换取空间,从而扩大了规模,成功地吸引了车企和经销商给易车交会员费。易车从濒临死亡到实现盈利,坚持了 3 年。

在经历了互联网产业的倒春寒之后。2004 年,李斌迎来了互联网的另一个春天。2010 年,易车顺利登陆纽交所,达成了最终的成果。在这个时候,李斌的商业版图已经拓展到了整个出行领域,他被人们称作“出行教父”。

70、80 世代有着“逆天改命”的人生轨迹,李斌便是少数最终成功登顶的顶级玩家。在他之后,有源源不断的同行者处于攀登半山腰的位置。

李斌创办了蔚来,他锁定的客户群体是那些和他一样,对未来满怀信心,且坚信财富盛宴永远不会落幕的人。这些人是他的同行者。蔚来的高起点以及所有的布局,都是专门为这些名为“新中产”的成功人士而设计打造的。

04 消费升级的赌局

2014 年,李斌创立了蔚来。这正处于“新中产”崛起的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持续释放了 10 年,使得中国个人家庭财产快速增长。

瑞士信贷银行公布的“2014 年全球财富报告”表明,全球中产阶级的数量为 10 亿人。其中,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自 2000 年起有了翻倍的增长,并且占全球中产阶级数量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中产自信”极为强烈的情况下,瑞信的国际版中产标准明显过低。2015 年,吴晓波提出了中国版“新中产”的标准,其标准为年龄处于 25 到 40 岁之间,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主要居住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年收入在 10 万元以上,并且追求有品质、有态度的生活。

中产快速增加,促使消费得以增长。在 2002 年到 2014 年期间,全国社会零售消费的数量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08 年,社会零售增长达到 22.5%,扣除通胀因素后,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新零售”“新消费”等这些消费市场的新概念,都是专门为“新中产”带动的消费升级而设计的。汽车消费在消费升级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新中产”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最大的不同在于普遍有着贫困的记忆。这使得他们的身份意识比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更为强烈。有房有车是“新中产”身份的必备之物。并且,汽车在彰显身份方面比房产更具优势。很少有晒房产证的机会,而开车出行是日常行为。所以,汽车消费升级的态势非常迅猛。

新能源车“搅局”之前,中国传统车企就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它们纷纷向“BBA”看齐,并且争相推出价格在 30 万以上的豪华车型。

2014 年呈现出盛世繁华的景象。李斌将目光锁定在“新中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能说是错误的吗?如今回过头来看,那曾经被视为人人看好的升仙路,在当时却一步步变成了充满陷阱的不归路。

05 天选之子的派头

2014 年,李斌创建了蔚来。“教父”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场面十分盛大。他仅用 15 分钟就说服了刘强东进行投资,雷军也一同参与、鼎力相助,马化腾提供资金并付出努力,俞敏洪从不同领域给予大力支持。蔚来凭借着全明星阵容的投资加入其中,引领了在互联网圈中跨领域造车的这股旋风。

“蔚(来)小(鹏)理(想)”这类“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从资历方面来看,当李斌创业取得成就的时候,李想和何小鹏还在为其他企业工作。在资本背景方面,投资蔚来的那些知名投资方比理想和小鹏更有优势,展现出“不差钱”的姿态。

起点较高,所以蔚来有资格优先进行市场定位的选择。“不缺钱”这一情况使李斌有了既不怕亏损,也不怕亏损的底气。新中产市场有着“野蛮生长”的增长预期,并且蔚来具备长期培育高端市场的融资能力,这些因素让蔚来坚定地踏上了“长期主义”的道路。

2017 年到 2018 年期间,“蔚小理”陆续推出了它们的第一款车型。蔚来率先推出了 ES8 车型,其定价区间在 50 万到 60 万之间,可称得上是电动版的“BBA”,与理想 ONE 32.8 万的起售价相比,高出了很多。而小鹏 G3 的起售价为 15 万,与之相比更是远远不及。“蔚小理”之间默契地进行错位竞争,这也凸显出了李斌“带头大哥”在行业中的江湖地位。



市场格局似乎印证了李斌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整个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高端市场,是空旷的,这让人感到意外。

那些以骗补来赚取快钱的草台班子无需多言。传统车企转战到新能源赛道,它们拥有深厚的地方国资背景,并且具备现成的庞大产能。这些“旧势力”借助各地公共出行新能源替代政策的保护,公交、出租、网约车的订单量非常大,他们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情。而且,“旧势力”的油车正在朝着豪车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也不愿意自家的电车在高端市场抢夺份额。

新旧势力都给蔚来让出了道路,蔚来在新能源车高端市场的起步非常顺畅。只有特斯拉是与它同台竞技的。2014 年,“Model S”远渡重洋而来,起步价为 60 万。2016 年交付的“Model X”更是达到了百万豪车的级别。蔚来 ES8 的定价在 50 万到 60 万之间,其外观内饰设计更具豪车风范,具备一战的实力。在销售渠道和售后配套方面,本土优势较为明显。强龙难以压制地头蛇。

2017 年年底 ES8 首次亮相之时,蔚来的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充满可期之处,因而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欢迎。9 个月之后,蔚来在纽交所顺利实现了上市。仅仅交付了 2200 台车辆,就成功地募集到了 64 亿美元。这简直就是天选之子的人设,给人一种想输都输不出去的感觉。

然而,繁华之下,已见隐忧。

06 李斌卖的到底是什么

从某种程度而言,李斌所卖的并非仅仅是车。他卖的是能满足身份意识需求的全方位心理按摩。其手法极为精准,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换电模式最初只是作为弥补续航能力不足的一种方式,即“B 方案”。重资产、高投入的天然缺陷是很明显的,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斌不可能不知道。他看中的是用户体验,不用下车就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与油车实现无缝对接,这种方式不仅便捷高效,还能凸显出精致的高级感,这给新中产客户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他们要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品味。

豪华配置的牛屋,是专门为客户打造的。它是一个社交空间,能让精英社交圈的想象变得更加具体。

造手机的大胆跨界并非无心之举,而是李斌设想中的生态核心。这与小米以手机为核心的生态化有相似之处,只是李斌的生态定位更为高端。

总之,客户想要精英人设,那就为他们提供精英服务。他们期望圈层社交,那就给他们提供圈层空间。这便是蔚来“用户企业”的真正含义。

李斌是否做错了呢?蔚来的销售业绩表现得很出色。在 2018 年到 2021 年的这三年期间,蔚来每年的销售增长都超过了 100%。一直到 2021 年 6 月之前,蔚来连续 21 个月都稳稳地占据着新势力造车品牌的销量冠军宝座。作为处于高端市场定位的“贵物”,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有销售业绩的高增长作为支撑,即便蔚来亏损得让网友感到心疼,李斌依然能够保持镇定从容。高端市场增长所蕴含的潜力,为李斌秉持“长期主义”提供了信心。实际上,蔚来已经呈现出了市场空间换取利润空间的迹象。最为典型的就是换电站的建设成本,从第一代的每座 300 万降低到了第三代的 150 万。只要蔚来能够持续保持高增长,那么盈利就可以期待。这是市场所做出的判断。蔚来曾巨亏,一度成为友军效仿的对象,新能源车“豪车化”也曾一度盛行。2020 年,合肥国资委投入 70 亿巨资,换来了蔚来鲤鱼跃龙门般的奇迹。

07 蔚来的春天有点冷

然而,潮水退去后,贫瘠的沙滩显露了出来。用户渐渐清醒过来,他们原本高端的体验感满满,瞬间就转变为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

2022 年蔚来的销量增长情况是同比仅增长 34%,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那么李斌对此有准备吗?答案是肯定有。在国资委加持且市值登顶的 2020 年,蔚来就开始着手启动分品牌经营的下沉策略。其中,20 万-30 万价格段的乐道以及 15 万-20 万价格段的萤火虫,都是为了俯就中端市场。然而,“下沉”这个过程并非易事。

俯就是有成本的。“下沉”需要产能来支撑,并且更注重成本控制。原本为高端市场所匹配的产能,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供应商以及生产线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开始,几乎就如同“二次创业”一般。

然而,如今是什么日子呢?曾经下沉的“二次创业”,已不再拥有当年那样一帆风顺的环境。中低端市场已经被填满,高补贴也早已不再有。即便李斌善于应对各种情况,融资渠道丰富,也显得应对困难。一方面是高端市场难以销售出去,另一方面是下沉市场需要重新开始。现金流在下降,而投资却在急剧增加的蔚来,实现盈利还需要很长时间。

乐道的销售业绩不佳,属于“高配低”的情况,其业绩惨淡。萤火虫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变得默默无闻,成了小透明。李斌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气定神闲。到了 2025 年,蔚来迎来的春天似乎有些寒冷。

当年参与消费升级赌局的伙伴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京东开始开展外卖业务,阿里在与拼多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众多有影响力的国货品牌也逐渐沉寂。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轻松,而李斌的情况尤为艰难。因为造车属于所有消费升级领域中资产最庞大、耗费资金最多的项目,其他企业只是日子不好过,而蔚来是在艰难地维持着日子。

李斌会当 CEO,只是受到潮起潮落大势的影响。时运和命运,才是蔚来命运的真实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2:21 , Processed in 0.2537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