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合影照片里,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的身影也出现了。据报道,他在朋友圈转发并配文,称要一起打造遥遥领先的智能电动车。这或许是双方合作后又一获益的品牌。此前,市场流出一张华为车 BU 领导莅临深蓝指导的照片,这预示着深蓝或许会入股新公司。
双方合作消息公布之后,赛力斯在深夜紧急发布了情况说明。赛力斯表示已经收到了华为独立公司的邀请,并且正在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同时,赛力斯强调,目前自己是华为车 BU 合作最为深入、范围最为广泛、装车量最为庞大的整车合作伙伴。车 BU 进行了战略调整,然而这并不影响双方之间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不会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造成影响,并且不会影响为 AITO 问界的车主以及潜在用户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
华为进入汽车行业,这是因为手机业务遭遇挫折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2019 年时,华为距离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仅差一步之遥。在受到制裁之后,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 BU 部门,并且任命王军为新的 BU 总裁,让其向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进行汇报。任正非亲自签发了相关文件,确定了“华为不造车”的基调,还表示“以后如果再有谁建言造车,对公司进行干扰,就可以调离岗位”。
然而,在不造车的指导下参与汽车业务存在不同的解决思路。徐王二人提出,华为以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软件、计算以及连接技术,其业务的对象是车企,而不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2020 年 10 月,华为正式推出了 Hi 模式。王军对这个业务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诠释,他说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在这一路线下,华为与长安携手推出了阿维塔品牌。
不过,这并非华为内部的唯一抉择。在这一年,车 BU 业务的管辖从 ICT 业务管委会被调整到了消费者业务管委会,余承东进入了这一业务的范畴。与 HI 模式不一样,他提倡发展智选车模式,他说:“倘若我们不参与其中,帮助车企把设计和体验做好,商业模式根本无法形成闭环。”
2021 年 5 月,余承东开始兼任车 BU 的 CEO。4 个月之后,王军的职务发生了调整,变为车 BU 的 COO,同时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总裁。在这期间,智选车业务发展得轰轰烈烈。华为与赛力斯发布了问界品牌,并宣布要推出问界 M5 和 M7 两款车型。
余承东期望把华为在手机业务里取得的成功复制到汽车行业。他曾大力计划在 2022 年售出 30 万辆车,打算一年就超越特斯拉,两年实现飞速发展。然而,无论是车 BU 的 HI 模式,还是智选车业务,都遭遇着诸多困难。
在问界新 M7 之前,“华为系”已有的销量情况不佳。2022 年,极狐阿尔法 S 全新 HI 版的累计销量未达 2 万辆。阿维塔每月的销量仅一千多辆。问界的两款车型被众多竞争者超越,其销量一度不再单独向外界进行披露。
今年 4 月,车 BU 部门一直未能打开局面,陷入了低谷。界面新闻表示,华为内部的研发人员已经在与猎头接触,准备另寻出路。员工们在私下里进行讨论,都说“留给老余的时间不多了”。并且汽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从华为 2022 年年报来看,车 BU 部门已经累计投入了 3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了 7000 人,间接投入超过了 1 万人。
车 BU 目前在华为内部属于唯一亏损的业务。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务获得的收入为 10 亿元,而这 10 亿元的收入无法覆盖规模达百亿的投入。对于正处于制裁之中、需考虑生死存亡以及业务持续发展的华为而言,保存现金流以及创造收益是衡量汽车业务的重要标准。
华为曾有计划,车 BU 要在 2025 年实现盈利。最近,有媒体报道,车 BU 的扭亏目标提前到了明年。即便到了关注度空前的今天,这依然是一项有压力的考核任务。余承东在人潮拥挤的鸿蒙智行展台上提到,经过多次计算,智界 S7 的四个版本全部亏本销售。他表示,华为还是希望后续能够扩大规模,以此来降低成本。
因此,车 BU 部门多次传出打包出售的消息是可以理解的。今年 8 月,有消息人士称,华为有意与重庆国资委进行合作商谈,促使车 BU 独立运营,其形式类似于荣耀单飞,不过这个消息被华为否认了;11 月,传闻中的合作对象变成了大众,有报道称,大众汽车计划将华为包括智能驾驶在内的软件技术进行打包购买,以此来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力。大众中国的 CEO 冯思翰确认了存在合作的可能性,然而,双方尚未有明确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