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八大书法家-书法家有谁-书法家米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45
发表于 2025-4-20 2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其中,晋代有王羲之,唐代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有苏轼,他们这五位在书法领域的影响较为重大。

王羲之字逸少,生于 321 年,卒于 379 年,是山东临沂人。他七岁起便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此后,他游历了众多名山大川。在此过程中,他广泛收集了秦汉诸家书法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平和自然、奇逸豪放且含蓄有味。他还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赞誉为“书圣”。

欧阳询字信本,是湖南长沙人。他早年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笔意,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富有王羲之楷书风味。欧阳询广泛学习北朝碑刻,还吸取唐朝其他书家长处并融会贯通,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人称其为“欧体”。欧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且在险劲中追求平稳。好比悬崖峭壁上的高楼大厦,看来非常惊险,却筑得平稳坚固。



唐代有一位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生活在 709 年到 785 年,是京兆万年人,也就是今陕西西安。他的书法具备刚健有力的特点,气势雄健,能够明显地展现出一种大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不受魏晋书法的拘束,在唐代书法家中是从未有过的。

他的书法具有端庄厚重的特点,也有朴质博大之美。同时,这种书法呈现出雍容大方的态势,还展现出开阔雄壮的气概。

还有《祭侄文稿》等。

唐代有一位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他是陕西耀县人柳公权(778 - 865)。柳公权是唐朝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王羲之的书法对他影响颇深,然而,他也极为注重汲取隋唐以来的书法成就,进而逐步形成了自己健劲清瘦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较多吸收了颜体的成分。在用笔方面,强调骨力之美,同时又蕴含秀丽的韵味。在结构上,讲究工巧严密,却又不失开阔自然的特点。与柳体相比,柳体在秀丽中展现出雄壮,而颜体则在雄壮中呈现出秀丽,二者各具不同特色,因此素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著名碑帖有:《玄秘塔》以及《神策军碑》等。



宋代的楷书虽与唐代不相上下,但行草却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常言道:书法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之说。宋代书法的“尚意”特点,在于讲求意态,并且注重对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苏轼,恰恰是这样一位书法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学识丰富,既是文学家,也是书画家。他一生之中最为喜爱写字,几乎见到笔和纸就会书写。然而,他从来都不喜欢别人向他求取字。早年他对金石碑刻格外留意,到了晚年,他对颜真卿的书法特别尊崇。他的书法不专属于某一家。他在继承多家成就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了自己沉着的书法风格,也创造出了自己苍劲的书法风格,还创造出了自己豪放的书法风格。并且,他达到了既与魏晋不同,也与唐代不同的美的境界。

苏轼认为“书无常法”,然而并非没法可寻,而是不能死守前人的章法。他主张必须要有见识,只有学识丰富了,书法才会有进步,不然就会徒劳无功。他有一句名言:“退笔成山未足珍”,意思是学习书法如果没有学识和见解,只是专门摹仿,即便下再大的功夫,也仅仅只是徒有其形式;“读书万卷始通神”,意思是只有读书万卷,心胸变得开阔,下笔时才会有神韵。苏轼的碑帖里也有《洞庭春色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7:06 , Processed in 0.7808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