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内容表达技术-内容表达技术与内容反应-表达内容技术的句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820
发表于 2025-4-21 1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季春红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

光明网光明图片事业部总监

近年来,无人机航拍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新闻传播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了媒体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华社 2022 年度的照片当中,无人机航拍作品被划分成单独的类别来进行评选,总共有 46 幅无人机航拍作品成功入选。可以说,无人机航拍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它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摄影的观察视角,让摄影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进行拍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摄影的表现维度,使可视化报道变得更加立体、多样和全面。



无人机为新闻摄影插上腾飞的翅膀

技术发生变革,传播的介质和载体也有所变化,同时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对新闻内容的多元表达提出了新的挑战。无人机航拍凭借新的技术优势,迅速应用到了融媒体内容生产当中。借助其灵活多变的空中视角,为读者生产出了更符合新媒体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速度与效果。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某公司的危险品仓库发生了燃爆事故。新京报的摄影记者陈杰借助无人机,通过超视距远程遥控的方式,拍摄到了极为震撼的新闻画面。那幅被命名为《天津爆炸》的作品,在第 59 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一般新闻类单幅评选中获得了三等奖。

2018 年 10 月 20 日,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以及光明网共同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全国主流媒体航拍中国摄影图片展”。此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图中展现的是观众在参观展览的情景,这张照片是由季春红拍摄的。

广州羊城晚报摄影记者林桂炎,时隔 3 年,运用无人机进行拍摄。其作品《龙腾港珠澳》,在第 28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新闻摄影项目二等奖。2021 年 7 月下旬,河南的郑州以及新乡等地遭遇了特大暴雨。笔者花费了四天的时间,通过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以及地面采访这两种方式,在光明网和光明日报上刊发了多篇能够反映灾区抗洪情况的图文稿件。其中,《奋战在抗洪第一线》这篇稿件获得了第 32 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项目的二等奖。

2021 年 7 月下旬,河南省新乡卫辉市遭遇到了强降雨天气。卫辉市的内涝情况十分严重。各个救援力量纷纷朝着卫辉市奔去,展开全城的营救行动。图显示的是在 2021 年 7 月 26 日,河南省新乡卫辉市,群众乘坐着工程用车被安全地转移了(季春红/摄)。

2021 年 7 月 26 日,在河南省新乡卫辉市的抗洪一线。官兵们使用冲锋舟来转移群众。(摄影者:季春红)



上述三个获奖作品的拍摄环境各不相同。一个是爆炸过后化学物品散发毒气的环境,一个是风高浪急的大海,还有一个是遭遇暴雨的洪涝区。这些环境都缺乏较好的攀爬登高条件,采访难度大且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而运用无人机航拍,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采访效率,凸显了其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和应对复杂新闻现场时的技术能力。

最多一次使用的无人机数量达 14 架无人机完整记录了象群的迁徙路线,同时也为媒体提供了大量报道图片。

无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这使得很多新闻单位开始有目的地培养航拍人才并组建航拍队伍。2016 年,新华社率先成立了“天空之眼”无人机队,还举办了新闻摄影史上首次摄影记者无人机航拍培训班。经过系统培训,首期有 35 名记者获得了无人机“机长”的资质。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无人机航拍培训在新华社摄影记者群体中得以全面覆盖。光明网一方面选派骨干记者参与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凭借光明图片库这一网络图片众筹平台的优势,从 2 万多位签约摄影师的队伍里挑选出 100 多位无人机航拍摄影师,组建了“光明航拍”供稿队伍,从而提升了无人机航拍的生产能力。中国新闻社通过联合相关单位来举办“中国无人机航拍大会”,以此促进飞手之间的竞技交流,同时也扩大了内容的生产。

此后,贵州天眼(简称 FAST)等一大批超大体量的工程,以无人机空中视角进行拍摄。这些工程反映了山川河流的生态保护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题材,并且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航拍无人机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拍摄静态图片,另一方面还能拍摄动态视频。利用一键生成模式,能够拍摄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短视频以及 360 度全景图片。这样就为融媒体产品的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使新闻现场能够无死角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在镜头运用方面,能够运用环绕飞行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远角平飞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盘旋拉升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俯瞰旋转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直线横穿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由近及远的拍摄手法,能够运用由远及近的拍摄手法,以此来强化内容的表现力。

此外,通过无人机遥控器里微信的链接以及抖音的链接,能够轻松地把航拍内容分享出去,这样就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率。



技术突破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更远更稳

新式影像工具涵盖了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手机摄影到无人机航拍等方面。它翻开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崭新一页。它不但解决了以往摄影记者在某些现场只能可望而不可即的采访难题,而且改变了摄影记者攀爬登高的拍摄方式。同时,它还规避了突发事件和危险现场采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轻松便捷地实现跨越地理空间以及超视距空对地摄影。

无人机航拍与地面摄影不同,它具有超视距的特点,能够远程遥控,十分便利灵活,机动性也很强。尤其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镜头解像率不断增强,电池续航能力逐渐加大,障碍物识别性能和智能化程度持续提高,这为它飞得更高、更远、更稳、更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以及摄影记者过硬的技术功底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拍摄条件,其中就包括镜头的视角。在很多新闻摄影现场,这也是摄影记者们要提前选好拍摄位置的重要原因。因为选择什么样的机位,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够决定拍摄的视角。无人机航拍打破了这种局限。它可以自由灵活地进行前后移动,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可以自由灵活地进行左右移动,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可以自由灵活地上升,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可以自由灵活地下降,选择最佳拍摄角度,从而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独特视角和有冲击力的画面。

航拍成本低,并且携带方便,这是无人机航拍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航拍动用直升机、动力三角翼、热气球,而后者具有高门槛、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此外,传统航拍还需要一定的准备周期,从安全角度考虑,对摄影者的航拍技能也有较高要求。相比之下,无人机航拍成本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操控人员只需进行短期的系统培训即可胜任。

一方面,摄影无人机的起降机动性极为强大。另一方面,摄影无人机的体积比直升机要小很多。正因如此,摄影无人机能够进入之前直升机无法进入的地方,并且可以即时采集相关图像。按照机翼构造的差异,无人机可以分成固定翼、旋翼(包括直升机和多旋翼)以及扑翼等类型。目前,在摄影领域经常使用的无人机是旋翼机。旋翼机具备定点起飞和降落的能力,携带起来较为方便,操控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低空飞行时十分灵活,并且不受起降场地条件的限制。这些优势对于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2018 年 1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进行了发布。发布的是《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此条例是由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起草的。该条例拟将 120 米以下的空域按照规定进行开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微型无人机除了限飞区和禁飞区外,能够在真空 50 米以下空域飞行,且无需批准。轻型无人机可以在真空 120 米以下空域飞行,不需要申请飞行计划,不过需向综合监管平台实时报送动态信息。



近几年,无人机航拍逐渐普及。相关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加大研发力度。这使得无人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得到提升,照片的像素也有所提高,飞控性能同样得到了较大改善。在续航时间方面,从 2014 年无人机发展初期的 8 - 10 分钟,提升到了 40 分钟以上。大疆无人机御 3 最大起飞海拔高度为 6000 米。在无风环境下,它的最长飞行时间可达 46 分钟。其最大续航里程为 30 千米,能适应零下 10°C 至 40°C 的工作环境温度。该无人机镜头的表现力令人满意,某些无人机的有效像素达到 2000 万,最大照片尺寸达到 5280×。这些技术条件给予了支撑,使得无人机航拍成为众多摄影记者进行采访的利器。



行业引导助力无人机航拍规范应用

无人机航拍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工具,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前景颇为看好。然而,它也面临着“黑飞”等问题的困扰。例如,无人机航拍是否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干扰?是否会影响敏感区域的地理信息安全?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权?

中国记协批准后,鉴于无人机航拍具有特殊性,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 2017 年 5 月 7 日成立了无人机摄影专业委员会,期望其能在无人机新闻摄影的理论研究、技术推广以及规范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邀请了法学界和摄影界的相关专家,针对无人机航拍召开了学术专题研讨会。学会还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发布了《关于加强无人机新闻摄影行为自律的倡议书》。倡议中提出了坚定导向、遵纪守法、严守道德、安全飞行、保护生态、严禁侵权、鼓励创新这七条内容,以加强无人机新闻摄影行为的规范化。几年来,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指导下,牟健为摄影撰写并著成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教程》。同时,王建华、季春红、汤德宏担任主编的《航拍之美——无人机摄影从入门到精通》也相继出版了。这两部作品将无人机航拍的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台阶。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了一些主流媒体,并且光明网也参与其中。他们紧扣“辉煌的五年”这一主题,组织骨干记者分别奔赴延安、上海、雄安新区等地,开展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工作。通过空中视角,集中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变化,同时展示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新情况。用“唯美+纪实”的表现手法,展示社会经济的重大建设成果,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连续两年举办了“喜迎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航拍中国全国主流新闻摄影展览。这在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是首次,通过无人机航拍来反映国家重大发展成就,并且举办的规模较大。这标志着无人机航拍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8 年 10 月 20 日,观众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全国主流媒体航拍中国摄影图片展”裸眼 3D 展区进行参观。此次展览将无人机航拍与裸眼 3D 技术相融合,目的是增加观众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提升传播效果,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季春红/摄)。

2020 年,我国在决战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20 年至 2022 年,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支持下,光明日报进行了全媒体报道活动的策划。该活动为集中展现 56 个民族和相关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景象与成果。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摄美部、光明网共同参与了策划。抽调了骨干记者,他们历经两年时间,深入到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等地进行采访。以一村一寨、一家一户等身边之事为切入点,运用微观视角聚焦个人、家庭以及村寨的发展与变化情况,既能见到人,又能见到事,还能感受到真情,广泛运用图文、视频、无人机航拍、微电影等形式,将 56 个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中国画卷立体呈现出来。在主题采访中,无人机航拍的图片和视频所占比例超过 1/3。

百年承诺,千年跨越,这是“56 个民族一起奔小康”摄影展的作品之一,展现的是傈僳族。2020 年 8 月 23 日,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鹿马登乡,一位村民骑着摩托车,从怒江上的娃吐娃桥吊桥通过。(季春红/摄)

“百年承诺,千年跨越——56 个民族携手奔小康”摄影展中的作品之一为普米族。在 2020 年 8 月 29 日,通过无人机航拍了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福坪村的光伏基地(季春红/摄)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3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9:24 , Processed in 0.1912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