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中,亚油酸占绝对优势,且含有少量α亚麻酸,维生素 E 较为丰富,其淡黄色是由少量胡萝卜素所致。亚油酸在减少心脏病风险方面作用有限,而α亚麻酸则较为有益。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还有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能够减少这两种因素。不过,亚油酸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后,亚麻酸容易氧化聚合,这对健康十分有害。用大豆油做菜无法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大豆油是全部用溶剂浸出法制造的,精炼后维生素 E 损失较大。并且,进口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购买时需仔细查看,若大豆油上未写“不含转基因成分”,那它就是转基因产品。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炖煮菜时使用较为合适,而炒菜时尽量避免冒烟。棕榈油是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仅次于大豆油,是最便宜的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棕榈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 40%,饱和脂肪酸含量是 44%。这两种脂肪酸较为均衡,这种情况在植物油中较为少见。棕榈油呈现深橙黄色,它除了含有维生素 E 之外,还富含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因为其饱和程度高,所以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其他植物油所不具备且无法取代的优点。
棕榈油被用于各种煎炸食品,其中包括方便面和炸薯片。它能够分离出熔点高的硬棕榈油,这种硬棕榈油可以替代黄油来制作各种点心。煎炸过程会破坏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所以用棕榈油制作的食品没有提供维生素 E 的价值。同时,这种油脂含有过多的 16 碳饱和脂肪酸,而这种脂肪酸容易使血脂升高,所以日本反对使用这种油脂,很多人对它的健康作用也心存疑虑。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若你实在难以舍弃煎炸食品的美味,那就用棕榈油来炸吧。花生油,其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约为 3:4:3。其中的油酸,即单不饱和脂肪酸,数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它富含维生素 E,风味良好,耐热性也较好,适合用于一般炒菜。在不提升总脂肪量的情况下,将牛油、黄油等替换为花生油,这对预防心脏病的危险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医学实验里,真正能够实现降低血胆固醇以及有害胆固醇效果的是花生蛋白质以及其中大量的维生素 E 和膳食纤维等,并非花生里面的油脂。买花生油时应优先选择压榨油,同时要挑选优质产品。因为花生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这种毒素特别容易溶于油脂,所以必须确保毒素量低于国家标准。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它是最家常且最美味的炒菜油。
这种油脂产自木本植物,种植在少污染的山区,不会破坏植被,化学品使用较少,所以是最环保的烹调油选择。购买时应优先选择压榨产品,其安全性高且质量更好。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与橄榄油相比,它价格实惠且品质不错,只因它是国产的。玉米油中维生素 E 是从高油玉米的胚中提取得到的。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6%,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占绝对优势,亚油酸含量最高,其脂肪酸构成比例与大豆油较为相似。玉米油的优势在于它的维生素 E 含量高于普通植物油,这也是谷胚油的共同特点。除玉米油外,小麦胚芽油也有这样的特点。但是这种油脂通常耐热性不是很强,适合用于进行加热时间较短的烹调,或者用于加热温度未达到发烟点的烹调。它很适宜用来制作沙拉酱或者色拉油。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适宜用来制作沙拉酱或者色拉油。7、米糠油,属于高档炒菜油,米糠油源自米的糠麸部分,是米胚和米糠中含有的油脂。它含不饱和脂肪酸在 80%以上,如同玉米油一样。它还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 E。其特殊优势在于含有米胚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对血压控制有益。米糠油的脂肪酸构成与花生油较为相似,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同时也含有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例较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