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儿童短视频-幼儿短视频-短片视频小孩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87
发表于 2025-4-23 0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岁女童被喂至 70 斤用于当吃播赚钱一事曾引发极大争议。今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严禁 16 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进行直播,严肃处理对“网红儿童”的炒作行为,并且禁止诱导未成年人进行打赏。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察觉到,在某些平台上,存在着由家长账号对孩子进行拍摄,并且与未成年一同进行直播的“擦边球”现象,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同时,这也给监管部门的鉴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若想要借助孩子来打造一个账号,每个月仅仅需要花费几千块钱,就能够有专门的团队来为其进行包装和运营。

专家指出,仅仅依靠“堵”的方式无法杜绝这类现象。平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并进行引导。

“儿童美妆博主”被批后

仍有账号打“擦边球”

未成年不能直接出镜直播。未成年账号设置了时间管理功能。然而,这似乎并未影响他们出现在镜头后。他们能成为“网红”吸金吸睛。

近日,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关于少儿化妆的图文视频。他们以“全网最小美妆博主”“跟着萌娃学化妆”等为噱头,对化妆品进行测试。视频里的儿童能熟练地拿起粉底和眼影进行涂抹,并且配有“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用”“快让妈妈给你购买吧”之类的台词。

网上舆论对这件事予以关注,《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发表了评论,他们认为,借助女童来进行美妆营销这种行为,这种风气是不可以长久存在的。

儿童美妆是儿童博主中的一种类型,另外还有展示儿童服饰的类型。在某些淘宝店铺的直播里,曾有儿童作为模特来展示商品。一些视频账号还打出了“6 岁男孩帮妈妈直播带货”这样的噱头,以此来吸引网友点击购买。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除了有“擦边”直播带货这种情况之外,此前官方明令禁止的“吃播”,在未成年视频里也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抖音平台的一个账号里,经常能看到两个儿童坐在餐桌前。他们在“狼吞虎咽”。该账号的内容基本都一样。从 2020 年起,每个视频都是相同角度,桌上摆放着 5 到 6 盘螃蟹、虾、牛羊肉等丰盛的大餐,两个孩子吃得很开心。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样不会浪费吗?吃不完剩下的该怎么处理?他们认为这与“吃播”没什么区别。

每条视频的下方,都存在网友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质疑。部分网友称拍摄角度过于单一,存在“摆拍”的嫌疑;还有网友觉得,孩子“狼吞虎咽”的那种状态显得太过刻意,有表演的成分。甚至连桌上螃蟹和虾的摆盘,都被网友指出“像道具”。

对于上述质疑,博主在留言中很少进行回应。其只是在账号简介中写下“记录生活记录孩子成长”,并且在下方留有一个微信号。这个账号拥有超过 22 万的粉丝,在账号主页上还有“找我官方合作”的标识。

抖音某账号中,经常发布两个儿童坐在餐桌前“狼吞虎咽”

揭秘“网红儿童”



几千元就能运营一个亲子账号,父母是背后推手

大部分儿童网红自身不具备独立制作视频以及运营个人账号的能力。那么,打造这些儿童网红 IP 的究竟是谁呢?

业内人士指出,“网红儿童”的背后,父母通常是起推动作用的人。因为接广告能赚钱、有收益,在儿童网红开始赚钱这种情况的刺激下,就会有更多的家长乃至机构想要去打造“网红儿童”。

一位从事短视频运营代做的从业者向红星新闻透露,有众多家长希望打造以孩子为 IP 的账号。这些视频经由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运营,最终是有可能实现“变现”的。通常情况下,“亲子号”的运营主要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并且会根据用户数据随时对运营方向进行调整。

该从业者指出,按照一般规律,前期属于“养号”阶段。这个阶段的重心是对视频内容进行定向推广,目的是确保能获得精准的粉丝量以及定向的曝光量。只有当达到一定的量级之后,才需要考虑展露产品并实现变现。

运营这样一个号的花费不是很昂贵。每个月会拍摄 10 到 15 条内容。包装设计以及运营的总花费大概在 4000 到 5000 元左右。

今年 6 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在此背景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出倡议,即网络直播平台不能为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今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提出严禁 16 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并且要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的行为。

尽管监管环境趋严,未成年直播还是有“空子”可钻。

这要看平台的管理严格程度。上述从业者指出,未成年自己进行直播肯定是不被允许的,但可以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与家长一同进行直播。短视频的拍摄情况也与之类似,以家长的视角进行拍摄,以记录孩子的生活为主题,目前这种方式是被认为正常的。这也就意味着,有许多亲子账号是以“记录日常生活”为名义来运营未成年的形象(IP)。

如何监管“未成年直播带货”

专家:仅靠“堵”无法杜绝,需各方合力

“网红儿童”现象到底从何治理更有效?又该如何去设定界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储朝晖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说,“网红儿童”这种现象单纯依靠“堵”的方式是不会有成效的。一方面,平台的责任要切实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形成管理的合力。

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不要将孩子当作商业演员,让孩子在平台上进行商业运作。储朝晖还建议,倘若有部分家长出现此类情况且超越一定范围,应当考虑给予一定的惩罚。



平台应当负起责任,不应做“主参与者”。储朝晖认为,一旦发现有家长利用孩子进行商业性行为,平台就应通过相应操作进行处理,并且不参与传播和炒作。

储朝晖认为,学校需要对家长进行引导。学校要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要让家长对孩子的长远发展负责,而不是让家长去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

抖音安全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作出回复。在抖音平台上,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不被允许进行开播。除了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这类特殊活动之外,平台禁止诸如大人抱着孩子聊天这类主体含有未成年人的直播行为。一旦发现此类情况,都会根据违规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有儿童出镜的短视频,抖音也有着相应的安全机制,会对利用儿童来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行为进行拦截。

快手方面回复红星新闻记者,称禁止 16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内容,平台有专门的审核规则,且设有单独的举报通道,能对这类举报进行快速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朱巍表明,当下的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即 16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可以进行直播。同时,广告法也有着类似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被禁止代言。

在实践当中,存在很多“擦边”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容易被监管。例如,不可以进行直播,然而却可以出镜,尤其是父母的账号,孩子并没有进行直播,仅仅是在表演,或者只是充当一个背景。对于这些情况,不能将其视为直播。

朱巍举了短视频的例子,很多父母愿意给孩子拍短视频来记录生活,有时会不小心走红。之后这些父母可能会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带货,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朱巍认为,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区分,不能一概而论,监管的重点在于判断是否是未成年人在“直播”。即使是使用父母的账号,如果是未成年人在进行直播,那就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9 月 17 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组建“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委员会”。该协会发布了《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行业自律倡议书》。倡议内容提到,不会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在所有内容制作环节,会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对于涉未成年人的内容,会建立专门的审核机制。

9 月 17 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创建了“网络表演(直播、短视频)经纪机构委员会”。

对此,朱巍认为商业代言广告需要谨慎对待。

未成年人被当做赚钱工具,有些机构甚至签订相关协议,让未成年去做商业代言,这种情况也需要加强监管。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官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8:26 , Processed in 0.0644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