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国有企业改制-国企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制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88
发表于 2025-4-23 1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很多人对国企改制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我们国家的企业制度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倘若诸多模糊的认识不加以澄清,那么肯定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制,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知它,也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做有利于企业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一)国企改制是在公有制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主动作出的。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中小国企要改制。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决定,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3 年 12 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公司法》,这全面拉开了国企改制的大幕。1994 年,各层各级开始全面动员,改制工作逐渐加温。1995 年、1996 年、1997 年,改制进入高潮……经过三十年的改制,到 2024 年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我个人认为企改告一段落。当然,也可以说企改无止境,永远在探索。

国企改制是在公有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一点是很明显且确切的,所以可以说国企改制是主动作出的。

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且,我们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百年才走完的路,(从英国 1760 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算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提前两年达成了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大目标,这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和羡慕。1991 年,我国的 GDP 增长率为 9.3%。1992 年,我国的 GDP 增长率是 14.2%。1993 年,我国的 GDP 增长率为 13.9%。1994 年,GDP 增长率是 13.1%。



(二)国企改制跟国企是否亏损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当时国企改制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实现政企分家。这意味着要避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进行直接的控制或干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企业是处于亏损状态还是盈利状态,都需要进行改制。现在回过头去审视,当时确实是缺乏经验,在改制这件事情上有些做得过头了。

有些国企是闻名遐迩的百年老企,利润颇为丰厚,并且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民族文化,然而这些国企却被进行了改制。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改制后资产的所有权人陆续辞退了绝大部分员工,仅仅留下几十人,仅依靠驰名的品牌进行外包加工,以此赢利赚钱长达几十年。还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多次转卖的情形,先是本企业的员工以低价收购了本企业,之后又加价卖给了其他的人。

国企并非是因为吃大锅饭,也并非是因为国企管理落后,更并非是因为国企亏损严重才改制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并且是严重错误的。这种错误说法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有制企业的建设,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建设。

国企为何要进行改制呢?前面提到国企改制是在公有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主动进行的,并且与亏损和盈利没有关系,那么国企改制的必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对苏联那一套的照搬。它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也是完全政企不分的。国家政府设立了多个机械工业方面的部局,设立了多个轻工业方面的部局,设立了多个化工方面的部局……等等,数量不止几十个部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部局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种类繁多,人民生活需求多种多样,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当时还不存在大数据。若实行纯计划经济,必然是走不通的。因为无法制定出能够满足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完美计划。

再说让千千万万的人的吃喝拉撒睡都由政府来管理是不现实的。推行市场经济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各个直接管理企业的部局,脱离政府,变成独立自主且自负盈亏的企业,这也是必须要做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在政企脱钩这方面,总体而言是成功的。那些由政府管理的部委局等部门都转变为了自负盈亏的企业。千千万万的企业都从政府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在市场中能够自己去拼搏、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社会主义建立起了市场经济,这使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充满活力。全国各地有电子一条街、化工一条街、体育用品一条街、自行车一条街等,小商品市场纷纷涌现。各类订货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不断出现。出现了全民经商的局面,小商贩和大商贩满世界奔波。在这方面,国企改制是成功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国企改制的教训和损失也是惨痛的。

为何会有惨痛的教训和损失呢?从理论层面来讲,这是因为公有制的实践时间比较短,我们在对公有制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对于怎样去管理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经验。

具体而言,国企改制是在全民所有制资产未得到完整立法管理的情况下展开的。对于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的变更,以及经营和利润分配等方面,均缺乏立法的保护与管理。

国企在改制过程中,成为了大家争相抢夺的对象,仿佛是唐僧肉,谁都能咬上一口。企业高管能够利用本企业的资源,大肆进行体外循环,从而积累起第一桶金。企业骨干可以通过兼职的方式,转移技术以及进销方面的资源。在高管的影响之下,甚至有工人也参与到转移物质的行为中。当一些官员也加入到争抢“唐僧肉”的行列后,情况就更加多样和丰富了,诸如关、停、并、转、股权置换等手段都被运用起来,其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资产重估。好端端一个企业,三计算两计算的残值无几了,甚至是负数了。

国企改制是一个运作较为复杂的过程。例如,很难区分有计划有预谋地流失国资与在谈判中让利的行为。对于资产的评估,一个商标或者专利既可以被评成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也可以被评成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厂房设备既可以被评估出几乎没有残值,也可以被评估出价值连城。

国企改制已大规模过去,然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探索将持续不断。所以当下我们亟需针对公有制经济体的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立法,以完善相关法律。这极为重要且急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您的老朋友,极客钟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5:14 , Processed in 0.2253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