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出国生二胎-国外生二胎-在国外生二胎算超生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48
发表于 2025-4-24 07: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被称作“最敢生的省份”,2018 年数个地级市的人口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专家觉得,这背后与育儿负担重以及房价居高不下等因素有关……

微信公众号“经济参考报”(ID:jjckb-wx)转载了微信公众号 21 财闻汇的文章,原文发表于 2019 年 1 月 10 日,标题为《“二胎大省”也不想生了:新生儿数量下滑明显!罪魁祸首是...》,此转载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人口大省山东,正迎来新的人口变局。

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之后,山东省曾被称作“中国最爱生孩子的省份”,然而如今其生育意愿正在降低。近期,山东的好几个地级市的卫计委或者市政府公布了 2018 年部分月份的出生人口数量,这些数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社科院曾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此显示:老年人口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总人口会在 2029 年达到 14.42 亿的峰值,从 2030 年起开始持续负增长。倘若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一直维持在 1.6,那么人口负增长将会提前至 2027 年。

“二胎大省”也不生了

图/图虫

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 2018 年青岛户籍人口出生数量约为 9 万人。出生人口降幅较为明显,在 1 至 11 月期间,出生人口下降了 21.1%,二孩出生数下降了 29%。

聊城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从 2018 年 1 月开始一直到 11 月份。聊城市上报的出生人数为 64753 人,其中二孩出生人数是 40782 人,二孩出生人数占出生总量的比例为 62.98%,二孩出生人数的减幅是 35.83%。出生人口的数量与 2016 年和 2017 年这两年相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烟台市卫计委发布公告表明,在 2018 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为 26902 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 16%;德州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8 年 1 至 6 月份的出生人数是 35564 人,同比下降约 22%。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的所长崔树义是一名研究员,他表示山东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人数比较多。不过,近两年来的补偿性生育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并且山东如同其他省份那样,随着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出生人口呈现出自然下降的趋势。

此外,潍坊市卫计委提供的数据表明,在 2018 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的数量为 64428 人,其中二孩所占比例为 2/3。记者留意到,2017 年潍坊全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是[具体人数]。倘若按照 2018 年上半年的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全年潍坊的出生人口数量将会比 2017 年要少。

淄博市卫计委在 2018 年召开了媒体座谈会。有关官员在会上表示,今年的前 5 个月,淄博市出生了 1.82 万人。其中二孩出生的人数占比为 62.2%。人口出生率为 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7 个千分点。记者经过计算后发现,如果按照前 5 个月的出生速度来推算,2018 年全年淄博市的新生儿数量可能会远远低于 2017 年的 6.9 万人。

目前公布出生人口数据的城市是一些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山东省内的城市。并且这些城市在山东省内的常住人口排名是靠前的。这些城市都是大市。

崔树义表示:

山东的生育情况能反映全国的情况,具有代表性。2018 年山东出生人口数比 2017 年少,这是确定的。并且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下降的幅度还比较大。

在前两年,山东曾被称作“最敢生的省份”。从各地的统计数据以及卫生部门所公布的数字来看,2017 年山东的常住人口生育率在全国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并且山东生育的二孩数量大概占全国的 13%。

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专家们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即中国人口会在 2029 年达到峰值 14.42 亿,并且从 2030 年起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状态。

该报告设想了两种情况:

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那么中国人口会在 2029 年达到峰值 14.42 亿,并且在 2065 年回落到 1996 年的人口规模。

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 1.6 的水平,那么人口负增长将会提前到 2027 年出现。到 2065 年,人口会减少到 11.72 亿,这个规模相当于 1990 年的规模。

人口学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称,拐点的出现或许会比 2027 年更早。他基于出生人口反推得出 1.6 的总和生育率,而这一判断是针对 2027 年的。但 1.6 的水平或许难以持续,因为 2017 年的出生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二孩放开政策所带来的堆积反弹。倘若去掉这个因素,总和生育率可能会降至 1.2 左右。

假设近几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是准确的。把堆积生育的因素去除掉。我预计大概在 2023 年左右人口就要进入负增长。我预计大概在 2024 年左右人口也要进入负增长。

任泽平团队的研究预计,中国人口会在 2024 年到 2031 年前后达到峰值。具体的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的力度。



2009 年到 2019 年这十年时间,在许多人眼中如同“弹指一挥”般短暂。如今,距离 2029 年也不过是又一个“弹指一挥”的距离,可谓近在咫尺。

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房价惹的祸?

这一数据背后呈现出的是更为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很多年轻人连生育一个孩子都不愿意了。

究竟是什么成为了他们的“避孕药”?

从《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所提供的数据可知,2015 年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之后。在全部出生的婴儿里,二孩的比例有了明显提升。这个比例超过了 50%。二孩生育率超过 50%,这就表明一孩生育率要低于二孩生育率。

目前,在我国生育人口的年龄方面,80 后一代主要生育二孩,90 后一代则大多生育一孩。二孩的生育率比一孩的生育率高,这表明 90 后一代存在着不愿生育、不想生育或者不敢生育的状况。

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我国人口年龄的认知水平以及文化素质。90 后这一代人接受了更高程度的文化教育且生活在城市。他们的生育观念与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观念存在明显差异,更加注重对个人生活品质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不愿生、不想生的态度。

当然,城市的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使得 90 后更多地存在不敢生育的情况。可以预见到,如果 90 后都不愿意生育,那么 00 后一代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可能会更加不愿意生育。这种趋势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情况产生影响。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 2019》表明,生育基础被削弱了,同时生育成本受到了约束,这些因素阻碍了年轻人生育。

报告认为,现代社会生育率进一步下降的原因并非意愿生育的减少。主要是成本提高,使得人们的生育意愿无法完全得以实现。实际生育水平与意愿生育水平之间的差距,是由成本的高低所决定的。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以及不孕不育等情况削弱了生育的基础。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直接成本较高,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也高,这些都对生育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存在着生得起却养不起的现象。

报告称:

房价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在 2004 年到 2017 年这段时间里,房贷收入比从 17%增加到了 44%。

教育成本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公立幼儿园的供给情况较为不足。在 1997 年至 2017 年这段时间里,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从 95%降低到了 44%。

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中国有大约 1.8 亿独生子女。“四二一”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养老负担变得很重,进而挤压了生育意愿。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

我们不妨简单算一笔经济账,看看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花销:

3. 大学期间的实习费用。

大学毕业后,有不少孩子不急于参加工作。他们选择通过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来继续深造,预计花费在 10 万到 80 万元之间。

许多父母为使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会选择购买学区房,他们预计在购买学区房这件事上的花费是 300 万元起步,并且没有最高限制。

(3)如果考虑到生二胎……

或许有人会讲,不同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孩子都必须被“富养”。

此言确实不假。然而,不知各位读者有没有留意到,在上述的各种开销当中,教育支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犹如“半壁江山”一般。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而言,房贷还款、保险支出、投资理财以及退休储备等这些财务方面的需求,都没有子女教育支出那样具有刚性。汇丰发布的全球调查报告《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中提到,中国内地父母在子女教育经费方面极为重视,这种重视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一。这从侧面表明,在子女教育方面,成本很难有压缩的余地。正如俗语所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试问哪一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呢?

看来,养娃成本以教育支出为核心且居高不下,这已是既定事实。如果没有积攒足够的家底,人们确实不敢随便生孩子。

人口负增长有哪些影响

中国凭借人口红利实现了高速发展,一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媒体报道称,黄文政觉得人口负增长起初进展较为缓慢,拐点无论是晚一年还是早一年出现,其影响都不是很大,或许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不重视的。



黄文政觉得,负面效应并非会因人口负增长而即刻显现。然而,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其对所有行业都会产生影响。

年轻人的消费会呈现萎缩的态势,市场的信心会有所下降,创新也会遭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了。很多钱都需要投入到养老领域,这影响到了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于需求和财力存在不足,所以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其活力也会逐渐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广州表明,真正需要担忧以及保持警惕的是人口下降的速度过快。

近几年人口加速呈现老龄化态势。这给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同时,还涉及到产业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老年人的红利并非那么容易被开发。王广州表示。

媒体报道称,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的养老金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医保方面,正在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以及对辅助用药进行限制等方式来实现控费。

如何面对负面影响

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仅仅依靠某一个单一的方面,是很难对这个趋势进行扭转的。在应对人口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例如大力鼓励生育,适当延迟退休年龄,降低法定婚龄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提升人口素质,通过人口质量来弥补人口数量的不足。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 2019》提出建议,应当采取多种举措来解决人口问题。

一是实施具有差异的个人所得税抵扣以及经济补贴政策,该政策涵盖了从怀孕保健一直到 18 岁或者学历教育结束这个阶段。

一是加大托育服务的供给力度;二是大力提升 0 - 3 岁儿童的入托率,使其从目前的 4%提升到 40%;三是对隔代照料给予经济上的鼓励。

一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二是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三是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

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可以发现,其他国家所采用的措施不论是什么,其核心目的都是减轻家庭所承担的负担,并且帮助分担一部分养育孩子的成本。

生育政策之外,教育方面的措施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方面的措施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也应进一步完善与跟进,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红利消退,这给我国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依靠大量劳动力资源投入的人口红利发展模式不再适用时,为了确保未来经济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尽快转变为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技术红利,几乎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目前,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远超人口红利的贡献率。其贡献率达到了 60%左右。由此可知,技术红利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里已处于主导地位。

近些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随着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人口红利转变为技术红利,并非是一件能够迅速完成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个一路平坦的过程。

此外,回到我们自身,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 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做。

提升职业技能,努力升职加薪;

扩展收入渠道,打造第二职业;

学会配置资产,提升财富价值。

请记住: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

不管何时何地,这句话永远都是真理。

总监制:王磊

监制:夏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7:12 , Processed in 0.2945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