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自行车电动车管理制度-自行车电动办法管理规定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66
发表于 2025-4-24 0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月 30 日,宁波市举行了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该会议进行了表决,通过了《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此次立法行动,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在公筷使用方面进行“小快灵”立法之后的又一次尝试。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宁波市消防部门统计显示,当前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呈上升态势,仅去年在宁波就有 191 起相关火灾事故。其中,超过 9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因充电而引发的。

今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的“小快灵”立法工作,使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进入到法治化的轨道当中。《规定》一共有十一条,其中包含了禁止进行的行为、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责、设施的配置要求、管理方面的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消防部门统计表明,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型号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会引发火灾;长时间充电也会引发火灾;电气线路松动会引发火灾;改装增容电瓶组同样会引发火灾。这些都是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

此次立法对这类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等影响消防通道畅通的区域充电;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充电;禁止使用改装、破损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池、充电器充电;禁止其他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充电行为。《规定》明确,对于违法充电行为,要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如果拒不改正,就会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电动自行车规范充电需要硬件支撑。所以,《规定》明确规定了政府职责和配置要求等。比如在新建住宅小区以及其他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时,要明确并落实电动自行车相对集中充电设施的配置要求。已建住宅小区则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措施,增设相对集中的充电设施或者对现有充电设施进行安全化改造。



《规定》明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住宅小区以外居住人员较为集中的集体宿舍、公寓等场所的管理责任人,需要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敏表示,本次立法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继公筷使用“小快灵”立法后的又一次尝试。该立法全文仅有十一条,从立项到表决通过历经了 8 个月。宁波拥有 400 多万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充电看似是一件小事,然而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演变成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7:39 , Processed in 0.0872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