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性质对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有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魏海笑、谢恩等(2022)的研究表明,把国有股权引入民营企业,能够借助信息效应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企业更易于获得债务融资。国有股权进一步引入会带来政府力量,这可能使企业受到更多政府干预,导致企业的市场效率降低,影响债务提供者的借款意愿,让企业更难获得债务融资,所以引入国有股权比例与债务融资的容易度呈现倒 U 形关系。潘舒芯在 2022 年从“去产能”及“降杠杆”的政策背景着手进行研究。她发现,由于降低负债行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不能被股东所享有,所以企业的融资呈现出债务融资粘性现象。而这种现象使得产能过剩的企业,其财务杠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银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比民营企业弱。产能过剩时,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粘性高于民营企业。所以,仅抑制产能过剩不一定能实现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