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背景下的房企金融业务模式,包含大学硕士以及本科层次的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还有相关的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可供下载,同时也能指导关于如何写买房赠下房以及下房是什么等方面的论文。
近两年,行业利润下滑且业绩加速分化。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谋划转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房企将目光瞄准了金融行业。它们通过多种路径介入金融领域。甚至有房企主动提出要转型为金融地产集团。然而,风险依然不能被忽视。所以,除了监管层面变得更加严格之外,房企在转型金融业务时,也需要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并且要建立起地产业务与金融业务的隔离机制等。
一、房地产行业遇增长瓶颈,金融创新带来变革机遇
1.房地产行业面临增长天花板,房企盈利能力下滑
2015 年以来,在货币持续宽松、信贷不断增产以及政策持续松动的强力刺激之下,房地产行业步入了小周期的上升阶段。市场交易行情一直在持续复苏,房企的资金链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单。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除了一线城市以及少数核心的二线城市出现了供小于求的状况之外,大部分城市依然面临着库存积压以及降价后难以销售的困境,去库存仍然会是未来长期的主题。与此同时,天价地王频繁地出现,地价的涨幅一直高于房价的涨幅,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空间继续缩小是不可避免的。
传统房地产企业在销售规模增长方面面临中长期瓶颈,仅靠简单拿地、开发卖房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下去。从上市房企的财务数据来看,自 2011 年起,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从接近 40%的高位持续降低到 28%,销售净利润率从 16%下滑到不足 10%,行业的盈利空间一直在被压缩。尽管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明显回暖,然而多数房企只是收入增加但利润并未增加,2016 年一季度行业销售净利率为 9.6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3 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企的盈利继续呈现分化态势,有 1/4 的上市房企销售净利率高于 10%,而另外 1/4 的房企已经是负值。
2.部分房地产企业负债率高企,急需改善融资结构
房地产企业的传统重资产模式,会致使高杠杆以及负债率偏高。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债务融资,像银行贷款、委托贷款、公司债等。从去年开始,信贷政策变得宽松,银行贷款利率多次下调,这使得房企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与此同时,A股的再融资渠道也在放宽,房企的融资冲动十分强烈。在 2016 年 1 至 6 月期间,上市房企发行公司债、企业债、超短融等信用债的金额超过 2500 亿元,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代表房企发行公司债的票面利率通常在 3%至 4%之间,比去年明显降低。2015 年,28 家上市房企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超过 1200 亿元,今年上半年又有 20 家房企进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 700 多亿元,另外还有 25 家房企正处于审批流程中,部分房企甚至连续推出定增方案,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房企资金的饥渴程度。
房地产企业融资有所增加,这使得部分房企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在 2015 年达到了 76.64%,比 2014 年提升了 1.8 个百分点。像绿地控股、泛海控股等部分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 87%,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值,并且它们的负债主要是以债券、银行贷款等形式存在。房企负债率居高不下,意味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同时也会对企业后续的再融资安排产生影响,所以急需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以及创新融资模式。
3.房地产和金融合作密切,金融创新浪潮带来发展机遇
房地产行业是传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金融行业也是传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二者合作广泛且密切,在国外的行业分类里,房地产行业被直接视为金融的一部分。其一,房地产的资产属性使其成为金融领域极为重要的抵押品和融资工具;其二,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IPO、定增等传统方式进行融资,这同样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近几年,金融市场管制逐步放宽,金融创新得以推进,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得到拓宽。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使得金融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以 P、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融资方式,给房企将重资产的房子和土地转换为轻资产提供了便利。金融创新还在推动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像 ABS、MBS、CMBS、类 REITs、公积金贷款证券化等产品开始出现,这为房企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在“地产+金融+互联网”大融合的趋势之下,部分房企借助金融创新的力量,加速了战略转型,目标成为产业金融集团或其他类基金投资管理机构,这也变得很自然。
二、房企转型金融背后动因思考
1.企业利润多元化,谋求高投入高回报
房地产企业转型金融业务,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更大的增量市场,以突破当下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同时拓宽企业的利润来源。而金融行业具备门槛高、资本金数量大以及盈利能力强等特点,恰好与房企未来的战略需求相契合。部分将资金投入到金融行业的房企,已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例如泛海控股的民生证券公司,已经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在 2015 年,证券公司的营业利润占比达到了 51.2%。绿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绿地金控,去年实现的净利润为 30 亿元,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中占比达到 40%。
2.拓宽融资渠道,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房企参与金融业务,将融资渠道从银行和公司债拓展到了信托、私募基金、保险、REITs、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并且逐步发展出融资租赁、房地产资产证券化、P 和众筹等新型融资方式。以债权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悄然改变,股权融资占比大幅提升,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兴起。直接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的房企享有更多融资便利,入股保险的企业有可能获得大量低成本、长期限的保险资金;对于入股银行的房企来说,一方面其在地产开发周期中的各种融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包括前期拿地保证金、开发贷、销售期按揭贷款以及持有运营阶段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社区金融服务等,另一方面还能对房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推动房企经营模式转型
传统房地产企业大多采用重资产模式,企业会投入大量的自有资金去拿地以及开发项目。然而,通过借助金融创新的方式,利用房地产基金、众筹等多种融资渠道来获取资金,并且把项目的大部分权益进行打包转让。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让企业的债务从报表中消失,以此来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结构;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将精力集中在设计、建造、招商以及运营管理等环节上,促使企业的经营模式朝着轻资产模式进行转变。
三、地产转型金融业务的三大主要模式
1.成立金融控股平台,统筹金融业务,获取金融全牌照
房地产企业转型金融的最直接模式为成立金融控股平台,然后独立开展所有进入的业务,并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布局,其目标是获取金融领域的全牌照。采用这种模式的大多是房地产龙头企业,像万达集团、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等。这些企业未来谋求房地产业务与金融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致力于打造金融地产财团的发展模式。
总结:本论文着重论述了与下房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改名的情况较为普遍。保利、龙湖、万达、远洋等多家地产公司都将企业名称中的“地产”二字进行了去除。房企虽去掉了名称中的“地产”,但对房地产主业并未改变。
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和资金的输入输出日益频繁,涉及到金融机构和企业。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兴起,这促使银行业进行改革并推动金融创新深入。在我国,平安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探索实现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
5 月 14 日,万科与万达在京举行合作发布会。据报道,此次合作将长期持续。万达和万科未来会在国内及海外市场,一同拿地并且合作开发,还会有万达投资的项目。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存在多种模式,同时风险防范也备受关注。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逐渐增多,相关机构也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风险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情况下,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所引发的风险隐患已经显现。
有些房企已不存在下半场。对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进行专访时,他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依旧会保持从严态势,房企切不可抱有政策放宽的幻想,这种心态是极其危险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于居住而非炒作的定位,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