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匡衡凿壁偷光:是勤奋学习的象征还是备受争议的行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64
发表于 2024-10-8 1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匡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以“破墙偷光”的故事而闻名,成为勤奋学习的象征。然而,他的生活却并非如此简单。

“凿墙偷光”这个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直贵,苦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未捉”。恒用墙画光,用书反射光来读书。“小学时,这个成语是我们掌握的重点知识。抛开地域、学校等各种限制条件,任何一个老师讲起这个成语时,都会告诉我们“好好学习”或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等等。核心思想与“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密不可分。

因为“好学”的称号,匡衡的“偷窃”成为课本上“值得赞扬的行为”。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以前我一直认为匡衡是纯粹的反面教材。我通过各种学习软件和视频了解到,“匡衡入朝为官后,奉承汉元帝,在朝中掌握了权力,做了宰相。受权力的影响,让他忘了自己的事。”初衷,反而反过来侵占人民的土地。”而最近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很浅薄,忘记了历史是一种记录。任何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其二元性和复杂性。

首先,匡衡“违背了初衷”,那么他的初衷是什么?

按照汉朝的规定,博士生掌握“六经”之一,就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取得甲士的,可以为博士;取得甲士的,可以为博士;取得甲士的,可以为博士;取得甲士的,可以为博士。有二爵的,可以封为诸侯;有二爵的,可以封为太子。三度者,只能补充文学轶事。而九考才考中丙科的匡衡却凭借对《诗经》的精通,赢得了太子、后来的汉元帝的赏识,从而为日后的升官奠定了基础。 。

建昭三年(前36年),宰相韦宣诚病逝。匡衡就任宰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任宰相国事。

根据武帝时期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维持统一局面的措施,以及儒家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我们可以推测匡衡的初衷——是为了以知识为跳板,保举入朝为官,从而改变匡家世代务农的处境,还是为了谋求幸福?为了人民?可以说,他们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已。出发点本身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不存在背离初衷的事情。

其次,匡衡只是“偷”了土地?



了解了匡衡的初衷后,他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可以说,他没有提出可以载入史册的惠民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为人民做事。毕竟儒家思想也强调“以民为本”。匡衡在任期间,多次上书阐述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阐述治国理政,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他根据经典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他的话合法、正义。这在《汉书·匡衡列传》中可见:“当时有日食、地震,商象关心政治得失,为尚书制衡,商言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府,从《少主数年,数年疏贱》一文中明白一二。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汉书·匡衡列传》中得知,“初元帝年间,中书命石显为事。从此,韦宣成、衡,成帝初即位时,恒与御史甄昙上奏奏章,追究其旧恶,并带来。元帝在位时,中书命石显掌管朝政,从前宰相韦宣成到匡衡,人人都惧怕石显,不敢违抗他的命令。意思是,匡衡刚即位时,就与御史甄冼联名弹劾石显,这种行为遭到了司隶校尉王尊的鄙视,认为匡衡和甄冼的行为是“一事无成”。事后诸葛亮”,弹劾两人。成帝虽然没有责怪匡衡,但匡衡却终日心怀愧疚、惶恐不安。他多次想辞官,都被成帝拒绝。

后来,我们可以在《汉书·匡衡列传》中得知匡衡“盗地”的事迹。原文记载:“衡子昌为越骑校校尉,醉酒杀人,入狱。越骑军官家人与常氏兄弟密谋。当发现衡子长免职后,匡衡之子匡昌被命为越骑校校尉,醉酒犯下罪,与匡昌的兄弟密谋劫狱。事发后,匡衡脱下官帽,赤脚请罪,皇帝派使者恢复匡衡的官帽鞋履,却被有关部门弹劾匡衡偷占。田地越多,匡衡最终也受到牵连,被罢官。”

最后,一点思考!

由于涉及的知识太贫乏,我们只能从《汉书》中进行简单的了解和思考。

西汉后期是汉代历史上相对和平繁荣的阶段,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非常严重,贫富差距巨大。匡衡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极其贫困。汉代的科举制度和对儒学的独尊,给了匡衡通过学习改变现状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但或许是因为匡衡小时候家里太穷,缺乏安全感。虽然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受欢迎的大臣,拥有普通平民无法想象的权利和财富,但他仍然缺乏安全感。所以,他选择了通过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权力来弥补内心的空虚。这从他害怕弹劾奸臣、被报复、贪污人民土地而选择保持沉默就可以直观地看出。

我坚信,学习历史使人明智,不仅因为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因为“以史为鉴”的重要性。正如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秦人无暇为自己哀悼,后人会哀悼;而后人会悲伤而忽视,这也会使后人再次为子孙后代哀悼。”历史是一部记录,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尽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似乎总是倾向于重复过去的错误,但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掌握反思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不断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4:39 , Processed in 0.0871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