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坚守初心的力量:曹志刚与他的破案故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775
发表于 2024-10-8 15: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当案件侦查似乎陷入没有线索的“绝境”时,曹志刚就会在电脑上打开一段视频。那是“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颁奖之夜,那些牺牲的英雄的名字总是让他默默流泪。看完之后,他什么也没想,开始寻找线索。他说:“没有解决不了的案子,就看你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初心,傲如霜霜。只有守护最初梦想的毅力和勇气,才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2003年11月11日,我们从永安路106号出发,记录这个国家的点滴变化。十二年后,我们选出了30个人——无论他们身处喧嚣,还是遭遇时代逆流,他们都以不变的信念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困境。

在岁月的年轮里,他们有快乐,也有苦闷,有喝酒,也有歌唱,有失意,也有流浪。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这里,时间向信仰致敬。

本期人物:曹志刚

曹志刚,1971年出生,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总队副总队长。他当警察已有23年了。主要办理绑架、劫持、枪支、爆炸等重大危险案件。他先后解救了著名演员吴若甫等170余人,被誉为“绑匪克星”。

1971年出生,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总队副总队长。他当警察已有23年了。主要办理绑架、劫持、枪支、爆炸等重大危险案件。他先后解救了著名演员吴若甫等170余人,被誉为“绑匪克星”。

9月30日晚,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总队接到案件线索。曹志刚副局长率队赶赴现场。途中,他拍了一张挡风玻璃外美丽灯光的照片,并在微博上写道:“雨夜场景,希望一切平安。”

当了23年警察,曹志刚从一个一心抓坏人的小男孩,摇身一变成为带领数百名特警的白发苍苍的反恐队长。尽管无数次面临危险,但多年来他没有改变的,依然是小时候种下的当警察的梦想和那句“我先走,跟我来”。

从作为刑警负责重大案件,到作为反恐总队队员负责一座城市的治安,曹志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当好警察,抓坏人。但他内心却希望一切都平安。

重演三人的生死

10月初,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解救吴先生》全国上映。

当吴若甫饰演的曹警官被指定第一个冲进关押人质的院子时,被抓获的绑匪“华子”对他说:“里面有军用手枪和手榴弹,小心被弄到。”头部中弹!”

影院中,“华子”对警察傲慢的表情让不少观众愤怒,但三人却默默地盯着屏幕。他们就是电影明星、北京市反恐总队副总队长吴若甫。曹志刚,杜庆江.

电影演绎了11年前的真实故事,三人的生死之夜:吴若甫和杜清江被“华子”绑架,曹志刚和战友破门将他们救出。

“当我看到绑匪拿着军用武器时,我已经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突然间,小屋所有的门窗都爆裂了。”吴若甫回忆,就在这时,闯入的曹志刚冲了过来,用身体护住了他们。其他警察也冲向绑匪。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吴若甫都不想重温这段记忆。就像电影中刘德华获救后所说的那样,毕竟电影是假的,但这却是事实。导演找到他的时候,他说我演警察曹志刚。

对于曹志刚来说,这是他23年警察生涯中唯一一次感到害怕。 “我记得那个冬天非常寒冷,难以忍受。”

当晚,被捕的主犯“华子”供述,屋内共有9人,并持有手枪、机枪、手榴弹。准备行动前,队友们互相帮助穿上防弹衣,带上装备,没有人说话。

这时,一名正在跟踪手术的电视台导演指着曹志刚对摄像师说道:“再跟踪这个人一会儿,他可能就出不来了。”

曹志刚听在心里。到达现场的两公里路程,似乎是他一生中最遥远的旅程。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闪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和祖母一起上街接受士兵训练。淋漓的汗水,第一天到北京公安局报到的场景……

“我想我今天可能回不来了。我感觉离家好远。”

凌晨两点,吴若甫被绑架22小时后,曹志刚等警察赶到了劫持人质的院子外。

这一刻,他突然什么也没想了。他的任务是踢开两扇门,第一个冲进房子保护人质。强盗交给队友,进屋的命令和控制歹徒的任务已经执行。 “行动”二字,曹志刚翻墙,破门而入,向两名人质扑去。

十一年过去了,那个夜晚对于三人来说依然那么真实。当时,被绑架的吴若甫和杜庆江被用铁链绑在一起。当他们渐渐绝望时,吴若甫唱起了一首名叫《小丑》的歌曲。而当剧场再次播放《小丑》这首歌时,三人对视一眼,眼中都含着泪水。

▲1991年曹志刚在三军仪仗队服役时的照片。

我的初衷是当一名警察,抓坏人。

这个国庆假期,曹志刚照常在单位值班。

办公室里,床垫整洁如新,地板一尘不染。他穿着浅色T恤,坐在办公桌前。他看上去并不像一个警察在与歹徒搏斗,但他那张干净的脸却像一个手巧、仁慈的医生。

书架上放着各种奖牌和一张很酷的工作照片。照片中,他皱着眉头,手持狙击枪,瞄准半开的窗台前。 1995年,他调入特警队,在多次解救人质任务中担任狙击手。

他的第一次实际射击是在 2004 年 5 月。

当天,一名青年在宣武区(今西城区)马连道劫持人质。当犯罪嫌疑人用刀在人质脖子上擦拭并再次用刀刺人质时,曹志刚的枪走火了。

第一次出手,回去后一晚上都睡不着。他的脑海中始终浮现出枪杀嫌疑人那张年轻而惊恐的脸。

一遍又一遍,最后又回到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当警察?”



当一名警察是他儿时的梦想。

当他3岁的时候,他的祖母带他流落街头。大院前的市场里总是有小偷。当天,一名女警察将小偷几拳打倒在地。周围的人都为他鼓掌。从此,曹志刚就想当一名警察,抓坏人。

当天色发白时,他也松了口气,“作为一名警察,我不就是想抓坏人,保护无辜吗?”

后来的任务变得更加危险。截至目前,他共开枪4次,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特警刘英超和曹志刚已经一起执勤15年。在他眼里,曹志刚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

2014年的一个晚上,他们准备在某小区四楼的一套两居室公寓里逮捕一名嫌疑人。据情报显示,里面至少有两人,还有一把短枪。

曹志刚要求大家做好准备。他系好安全绳,从25厘米宽的外墙边缘一点点移到嫌疑人家的阳台上。当曹志刚砸碎阳台两层玻璃冲进房间完成抓捕时,刘英超记得曹志刚的安全绳只有5米长。绑着安全绳逮捕他,他是不可能进屋的。

曹志刚简单地回答:“我怕来不及解开,所以就把绳子加长了。”

刘英超解下安全绳,从顶楼扔了下去。绳子落地后,依然铺在地上。这也让他想起了曹志刚对警察说的话:穿上这身警服,你就得付出一些东西,包括你的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曹志刚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并当选为“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他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

最近我在人民大学讲课时,有同学问,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事业?

曹志刚回答说,他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他生命中的每一天来回答。 “当你看到母亲失去孩子,丈夫失去妻子,死亡的样子,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会想,谁该死,我今天一定要抓住他!”

▲2014年,曹志刚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并当选“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他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

没有解决不了的案例

处理绑架案件就意味着救人。

但在某些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先杀害人质,然后联系其家人索要钱财。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最令人痛心的。

2006年,一名儿童在顺义被绑架。通过家人与绑匪的多次交谈,经验告诉曹志刚和同事,孩子可能已经不在了。

出发抓捕那天,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和家人七八个人来到派出所的院子里,握着他的手说一定要把孩子安全地带回来。

“虽然我们判断孩子已经没了,但我们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当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时,只找到了埋葬孩子的地方。由于害怕伤害孩子的身体,他们跪在地上用手挖。首先出现的是一只拿着溜溜球的小手。

“每次这样,我都感觉特别不舒服。”曹志刚表示,但作为一名警察,他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

有一次,当他们抓获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承认自己在15分钟前勒死了人质,并将其放在家中的衣柜里。

曹志刚立即带人来到嫌疑人家中,将人质从衣柜里带出来,发现她还有体温。他们立即对她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当救护车来的时候,医生说人已经走了,但曹志刚仍然泪流满面,不肯放弃。

曹志刚也有过痛苦和绝望的时刻。侦查案件就像解谜一样,有时根本找不到任何线索。

每当他累了,他就会在电脑上打开视频。那是“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颁奖之夜,那些牺牲的英雄的名字总是让他默默流泪。看完之后,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开始寻找线索。 “没有解决不了的案子,就看你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2006年以来,北京绑架案件破获率100%。从警23年,他制服了400多名歹徒,解救了170多名被绑架的人质。其中最小的是一名只有5个月大的婴儿,最大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

2014年,一名获救人质向反恐部队递送了一个包裹。这是一个特殊的奖杯,上面写着:“世界上最美的话语是:我是警察,别动。”

曹志刚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举起奖杯给大家看,“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

▲曹志刚对警察说的话:当你穿上这身警服的时候,你就必须付出一些东西,包括你的生命。

只要坚持下去,谁都不能成为逃兵

自从成为一名警察以来,曹志刚每周回家一次,其余时间和同事们在一起。队里的特警们私下里都像兄弟一样,就像至亲一样。

有一次执行任务时,三个人在门口争论谁先进去。他们知道门里有两把猎枪,谁先进去就有危险。最终,曹志刚将其中一人推开,“我有危险,请替我照顾我的父母”,然后一脚踢开了门。

“我先走了,你跟我来吧!”

每次遇到危险他都会说这句话,这成了他的口头禅。

张锡鹏跟随曹志刚多年。有时他冲进去,曹志刚把他推到了后面。



反恐总队全体干警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最小的出生于1992年。看着活泼可爱的队员,曹志刚总是想起他们的父母,“自从你们给了我们我的孩子们,我有责任把他们安全地带回来。”

长期面对危险,队伍里的民警都是一样的。他们执行任务时从不告诉家人。

“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叫《我有一天假》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警察的故事。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民警察’这三个字的分量。他的背后,是对爱人的愧疚。”他对孩子的失信,他对警察的感情,还有他对父母的欺骗,还有他在亲人生病时无法陪伴的担忧和无奈。”

深夜,曹志刚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已经有人邀请他去“做点别的事”,远离危险会赚更多的钱,但他从来没有当回事。

去年,团队中有人因健康原因辞职。当刘英超将报告递给曹志刚时,他抬起头,眼里满是遗憾和无奈。

没有了战友,整个团队的气氛都很压抑。他给大家开了个会,说:“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你的人生就应该规划好,我们谁都不能当逃兵。”

反恐总队成立后,曹志刚比以前更加忙碌。

“以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力量,这就是不同。”

9月3日阅兵前,他瞒着任何人召开了紧急集会。几个同事迟到了,那天他很少生气。

“留给我们的时间是以秒来衡量的,耽误一分钟可能就会导致很多无辜者的死亡,如果其中有你的亲人,你还敢耽误吗?”

特警总队副总队长刘国昌与曹志刚同时入警。据他说,两人是生死兄弟。曹志刚经常半夜给他打电话,大多是聊工作上的事情。

“他从不抱怨。”刘国昌回忆道。曹志刚只说过一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关掉手机,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呆着。他会如此美丽,无需考虑任何事情。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警察,你必须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工作之余,曹志刚每天坚持跑步10公里,风雨无阻。跑步的时候想想快乐的事情,放下工作压力。

有一天,曹志刚在长安街上跑步,听到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有这么多警察?”他的母亲回答:“他们在保护我们!”

新京报记者 陈瑶 编辑 甘浩

摄/新京报记者 郭艳兵

曹志刚与新京报12年

2014年9月12日,第五届“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启动。新京报推出警察故事系列报道。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总队副总队长曹志刚接受新京报专访。

他介绍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警察故事,讲述了警察与歹徒生死搏斗的惊险瞬间。他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而当警察比用枪更重要。

2014年11月5日,曹志刚当选“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他随即接受了新京报采访,表示自己对当一名警察感到非常荣幸,不后悔。

问答

新京报: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了吗?

曹志刚:理想是当一名好警察,抓坏人。现在已经实现了,但还在继续,直到我60岁退休。

新京报:你认为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

曹志刚:当案件走到了死胡同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希望了,你就想放弃。这段时间很短,转眼间就过去了。你必须继续这样做,你无法逃避这个责任。

新京报:是什么激励你坚持下去?

曹志刚:那些家人的希望和期望。你想一想,如果这个被绑架的人是你的亲人,你能放弃吗?如果不查清这个线索,明天北京就会发生恐怖案件,死很多人。这些人可能包括你的亲人,你能懈怠吗?

新京报:最让你受伤的是什么?

曹志刚:我的爷爷奶奶去世了,我从小就是他们带大的。我的祖父是老巴鲁。小时候,他常说,吃中国菜就要爱国。我现在仍然可以梦见他们。

新京报:职业生涯中你最珍惜的是什么?

曹志刚:我最珍惜同志之间的友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警察这个职业经常面临危险,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把危险留给自己。我们有这样的默契:如果有人遇到危险,他的家人就会得到照顾。

新京报:如果可以的话,您希望再次看到什么事情发生?

曹志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带爷爷奶奶来北京。爷爷特别向往北京,但还没来得及就去世了。我没有尽到对他们的孝心。我只希望这些年我没有让老人家失望。

新京报: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你现在的心态吗?

曹志刚:发生事情不要感到惊讶。经历了这么多,我特别喜欢平静。我希望有一天警察能够失业,社会上每个人都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8:16 , Processed in 0.2019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