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如何-趋势发展信息技术包括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370
发表于 2025-4-27 0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本文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包含信息技术论文、新趋势论文、论文等。此文献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其内容仅供学术参考,文章仅可用于参考阅读与下载。

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这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各国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在这几年间,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科技发展明显加快了步伐,高技术产业如同异军突起一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将会成为 21 世纪的带头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回顾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它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

以下7个方面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业或者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这些产业中,通信产业的发展较为明显,家电产业的发展也较为明显,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同样较为明显。

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科技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并且科学技术在提升劳动生产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明显增大了。

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在深度与广度方面不断发展。1990 年我国计算机装机量约为 50 万台,到 1995 年已增长到 330 万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普及程度有了显著提升,管理信息系统(MIS)也进一步发展。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单项应用开始向集成化转变。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教育领域、文化领域、卫生领域以及体育领域等,其应用也都有了广泛的发展。

“地球村”概念出现了,它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种情况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大型电子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已初步开发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还开发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且已用于外贸),以及银行电子化业务管理系统、民航购票联机系统、公安信息系统、电网调度系统、地震网点预报系统、气象服务系统、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等大型电子信息应用系统。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 1993 年起,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逐步得以建立。同时,公用数据网也被建立起来。此外,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也建立了起来。通信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三金工程”取得了进展。并且,国家教育科研网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计算机进入家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将会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7.科技、教育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

二、信息技术发展出现新的热点,酝酿着新的突破



近年来信息技术出现了新的热点,比如热度较高的方面。如今,它与 150 个国家相连接,上面有 4 万多个网络,运行的主机接近 500 万台,用户大约有 5600 万。预计到 2000 年,用户将会达到 2 亿,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在中国,它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1995 年 12 月,中国的装机量为 400 台,用户有 3000 人;到了 1996 年 7 月,装机量急剧增加到 6000 台,用户数量达到 4 万;估计到当年年底,装机量将会达到 10000 台,用户数量将达到 10 万。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已涉足。在互联网领域,不但能够传输电子邮件,还能够进行电话通话以及传输图像。随着其带宽不断增大,会对通信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对电子出版业、商业、广告业、信息服务业等也都会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此外,有线电视网若经过适当的改造,或许能够形成新的信息公路网。我国当下拥有 4000 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每年还会新增 500 万户。在很多地区和城镇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网。并且,有线电视网正在从同轴电缆网朝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主干线采用光纤,而光结点小区使用同轴电缆网。一个光结点小区能够容纳 2000 户。HFC 的带宽能够达到 550 左右。在 HFC 网络上实现双向化并且安装上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之后,既可以传送电视节目,也可以传送图像、数据等内容。它的传输速率比电话高很多。一般的电话 Modem 传输速率高的能达到 28.8Kbps,而 Cable Modem 可达 10 至 30MPS,比电话 Modem 高出 100 倍。正因如此,它引起了很大的关注。Cable Modem 的开发已成为一个热点,HFC 的开发将是下一个热点。

与此同时,出现了 NC 热和 JAVA 热。网络计算机(NC)的概念以及其产品的出现,还有新的 JAVA 语言的应用,这种语言与硬件平台无关,在网络上可即调即用,这些有可能对现有的以 PC 为中心的软、硬件体系带来新的冲击。以上这些新的热点,预示着正在酝酿新技术的突破,预示着正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也预示着新产业的诞生。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纵观,从中能够察觉到,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已经悄悄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普通人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越来越不像计算机。

微型机出现了,这是计算机的一大革命。它让计算机能够广泛地进入生产与管理过程。

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改变了计算机,同时也改变了通信,由此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并且使信息服务成为了热点。

下面我们分别对上述的3个特点进行讨论。

计算机最初是科学家的高级工具,后来变成了普通人手中的用具,这是一个深刻且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计算机能够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出现这一变化是需要具备相应条件的。具体而言,计算机需要具备便宜、有用、易用这三方面的条件,才能够被普通人所使用。目前来看,这三个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

先说“便宜”这一情况。目前,只需花费几千元就能购买到一台计算机,这使得普通老百姓有能力购买得起。那为什么计算机联网会如此便宜呢?主要原因在于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使得计算机芯片的性能得以持续提升;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其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其次,是因为光纤通信的发展,这种发展使得通信频带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进而使得通信价格有所下降。其三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它能够将信号压缩达到几十倍之多,还可以一路进行多种用途的使用,通过这些方式使得价格得以下降。

再谈“有用”。计算机最初用于“科学计算”,之后发展到进行“数据处理”,像账目管理等方面。接着又发展到能够进行“监测与控制”以及“个人助理”等工作,这样就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通过联网,计算机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开展电子游戏活动,进行教育工作,预订车票,查看新闻,了解气象情况,安排旅游行程,甚至能够点播电视、求职、购物等等。人们借助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能够改善穿衣、吃饭、居住、出行等方面的条件,所以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它的作用。

“易用”方面,普通人在使用计算机时会遇到诸多问题,其中之一较为突出。电话和电视,大家都能轻松使用,无需先参加训练班。然而计算机却并非如此,即便参加了培训班,也未必就能熟练使用。所以,发展能够进行自然语言对话的计算机,或者“傻瓜型”计算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计算机正从专家手中的贵重工具转变为大众手中的“家电”,所以它的整体形象包括性能和外形必然会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它的外貌会变得更加活泼且多样,它的颜色会与家庭环境、氛围相契合。将来人们购买计算机就如同购买电视或录像机一样,希望能够有多种选择。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使网络成了一个大计算机。简单功能的计算机与网络结合能发挥高性能计算机的作用,所以出现了“网络计算机(NC)”;在网络上采用即取即用的调用方法(比如 JAVA),能够大幅节省 PC 上的软件数量,让网络的软件资源成为每个终端计算机上的资源,这样就打破了以 PC 为中心的软、硬件结构,引发了软、硬性的重大变化。计算机能够输入和存储大量信息,其友好人机界面能与每个人建立联系。同时,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有线、无线)相结合,这样就能随时随地从每个人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这一特点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所以可以预见一个后果,那就是会使各级办公室人员大大精简。各级办公室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公文传递信息。这种传统方法存在弊端,它不仅延迟了信息传递的时间,还可能改变信息传递的内容,并且需要较多的人员参与。而直接获取信息,必将大大改变生产过程,使企业与顾客的信息交流能够贯穿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这样就能使产品更符合顾客的要求。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通信能力。它既能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又能克服地域时间差所带来的制约,有利于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大幅提高效率。借助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同时聆听几门课程,也能够同时出席在不同地点召开的会议。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使得信息服务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下一个热门领域。如何持续输入各类动态的信息,以形成充裕的信息资源;如何为各类人员及时给予所需的信息服务,进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都将是我们所面临的课题。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的重大变革。微型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功能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拓展到了监测与控制领域。微型机与各种传感器、仪表相融合,催生了新一代的传感器与自动化仪表,进而形成了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与生产计划、决策管理系统,一部分机械技术已被微电子技术所替代。声文转换计算机系统能够取代机械打字机;微机已然变为适用于完成各类任务的工具。只要简略地回顾一下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过往历史,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微机的出现促使计算机广泛地进入到生产和管理领域,并且取得了极为巨大的发展。

60 年代,我国大约有 500 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主要被应用于科学计算以及工程设计方面,像导弹弹道的计算、核反应堆的设计等。到了 70 年代,我国约有 6000 台计算机。其主要的应用,除了科学计算之外,还有数据处理以及大型生产过程的控制,例如油气勘探的数据处理,炼油厂、化肥厂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供电网的调度以及铁路运输计划的编制等。80 年代时,微机出现了。这使得计算机的数量与应用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约有除微机外的计算机 9000 台,还有 50 万台微机。这些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表控制以及家用电器的控制,比如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等。90 年代时,全国的计算机数量已超过 300 万台。它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并且开始进入家庭。银行的电子化营业网点达到 6 万多个,大型商场也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近几年来,CAD、CAM、MIS 系统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很多工作不再是从一个地区转移至另一个地区,而是转移到那些服务于人的各式各样的计算机上。 现在,有很多工作不再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而是转移到为人们服务的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上。 现在,许多工作不再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而是转移到服务于人的诸多计算机上。

四、今后的一些变化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预期信息技术会有以下的发展:

计算机大众化:出现电视计算机、电话计算机、手表计算机等等。

计算机变得更易用了。它具备可以用自然语言进行对话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写输入,还实现了傻瓜化。并且,它更符合人的习惯,能够与人很好地协调。

信息服务会成为一大热点。会形成新的产业,并且能取得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计算机与无线通信广泛结合,人们能够借助笔记本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办公室或家中的计算机取得联系,也能与个人数据库相连接,既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又能够发出个人信息。

计算机可以与各种家电和用具实现互联。比如与电视互联,与电话互联,与微波炉互联,与冰箱互联,与游戏机互联,与防盗装置互联等。并且在这些互联中,计算机起到监控的作用。同时,计算机也成为了家庭的信息中心和控制中心。

计算机可充当个人助理,比如充当个人秘书与助手,能够管理个人账目,还能安排日程等,从而将个人从各类事务中进一步解脱出来。

总之,计算机实现了大众化。计算机与通信进行了结合。计算机提供了信息服务。计算机进入了生产与管理的各个领域。这些将共同构建成一个意义重大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论文涉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计算机通信方面、信息的发展、电脑相关内容以及通信等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4:46 , Processed in 0.0735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