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法国总统马克龙聆听高山流水,古琴文化内涵引发关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79
发表于 2024-10-8 18: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松园驻足聆听中国古琴名曲《高山流水》。千年古琴,奏响千年歌。古琴蕴含着怎样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音乐蕴含着怎样的中国人民智慧?几千年来,音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就此话题,《道中国》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进行了专访。

记者: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殊的地位使得古琴音乐在整个中国音乐格局中成为一种具有较高文化属性的音乐形式。那么,古琴到底蕴含着怎样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呢?

田庆: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发明并使用了许多独特的乐器。然而,像古琴这样具有如此深厚文化内涵的乐器却极为罕见。它不仅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3000多首乐曲,而且还拥有自公元7世纪以来一直沿用的世界上独特的乐谱系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更重要的是,它自诞生以来,就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孔子以琴歌“教化人生”,故古琴又被称为“圣人之器”。

古琴虽然是一种乐器,但其基本结构却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些思想以及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世界的基本观。

古琴由两块木板组成。顶部为弧形面板,底部为平底座,象征“天是圆的,地是圆的”。典型古琴的长度在旧尺上为 3 英尺 6 英寸 5 分钟,与一年 365 天相吻合。古琴表面有13个徽记,是声音的象征,与12个月加一个闰月相吻合。据说,古筝上原本只有五弦,即宫、商、焦、征、羽,分别代表五行中的王、臣、人、事、物。后来文王、武王各加一根弦,成为七弦。琴有额、颈、肩、身、尾,象征人体,故天、地、人三才俱全。琴头附近的琴弦称为“月山”,琴头有“凤舌”,琴尾有“龙胶”,琴底支撑的两脚称为“龙舌”。 “鹅脚”,两个音孔称为“龙池”。 “凤沼”具有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古琴《九霄幻配》。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记者:据说马克龙总统听的古琴历史悠久。请分享一下这把古琴的故事。

田庆:这把古琴叫“九霄环佩”。说起这架钢琴,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2007年4月12日晚,由外交部和原文化部共同主办的“中日文化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日本东京国立剧场举行。 “体育交流年”状态表演。

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晚会。与以往选拔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国家级专业剧团不同,此次演出除个别戏剧演员外,基本由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由人组成。

▲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国家演出。 (受访者供图)

作为这个节目的艺术总监和主持人,我希望给观众带来惊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认识。以前我们晚会的“开场”节目几乎都是火热热闹的,叫“震城”。面对日本各界精英,怎样才能让这些看过太多世界级艺术的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呢?为此,我安排的第一个节目是古琴独奏《流水》。

上台后,我简单介绍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以弦歌教化众生,相传日本朋友所熟悉的诸葛亮在空城上弹奏此弦,吓退了司马懿的军队。”



然后,我请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给大家展示一下他即将演奏的唐琴。我说:“古琴和人一样,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她的名字叫‘九霄还佩’,形容她的声音就像仙女从天上走来时玉佩碰撞的声音。这琴是唐琴。其制作文书上写有“至德丙神”,即公元756年。

为了让大家对时间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继续说:“这个秦出生的那一年,中国诗人李白55岁,诗人杜甫44岁。”这时,我听到观众席上有什么声音。我很惊讶,就补充道:“这架钢琴制成三年后,鉴真大和尚开始在奈良建造唐招提寺。”

李祥霆演奏了著名的《流水》。除了《九天环佩》醇厚的仙乐外,整个剧场鸦雀无声。你几乎可以听到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面对如此悠久博大的历史文化,面对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你对中国有了解还是有偏见,那一刻你只能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尊重。

这就是中国古琴的人文艺术精神。当千年后的人们再次拾起它的躯体,聆听古老的弦乐再次奏响《高山流水》时,仿佛正在与古代圣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高山流水寻知音”的古老故事也凸显了它的意义。智慧与价值。

▲先生李祥霆弹古琴。

记者:您认为中国音乐中蕴含着怎样的中国人民的智慧?

田庆: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音乐,那就是“和”。

“和”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终极追求。

公元前522年,一位名叫晏子的政治家以音乐为例,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和”:“和”的本质,就像音乐一样,必须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缓慢”。 、悲与喜、刚与柔……”;而“通”就是“水对水”。如果音乐只是同一个声音的不断重复,那么“谁能听得见”?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把这种从音乐中体会到的“和而不同”的道理提升为哲学,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为人类社会贡献的中国智慧。

▲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地和谐”古乐器展。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记者: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音乐?

田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不仅起步早,而且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非常重视音乐。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对音乐都有非常清晰深刻的判断。孔子不仅认为修身之道是“受诗启发、立于礼、成于乐”,而且他自己也会弹琴唱歌,“不为琴瑟而夺去”。没有理由。”



我们的祖先发现,“礼”与“乐”相结合,可以使社会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用荀子的话来说:“乐契约,礼不同”。 “礼”使人有区别,有尊严,有秩序; “音乐”用音乐这一人类能够理解、欣赏、共情的艺术形式,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爱情、有亲情,从而达到“和”的境界。

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间都有一个“和”字,中国音乐更是如此。我们的祖先在音乐中追求的是平和和谐、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万物、天地和谐。

▲古代乐舞图片。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命大臣令伦制定乐律。灵伦来到昆仑山,听到了凤凰的叫声。凤(男)叫六声,凤(女)叫六声。于是,凌伦模仿山下“涧溪谷”凤凰的叫声,用竹子制作了12根韵律管(决定标准音高的竹管)。这12根不同长度的竹管依次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差半音的声音就是十二韵:黄钟、大路、太粗、甲钟、古弦、钟路、瑞宾、临钟、以则、南路、五射、应钟。其中,“黄钟”被视为中国音乐的标准音;十二律成为中国音乐几千年来的基础和规范。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认为,只要制定了本朝的音乐制度,特别是《黄钟》的音高标准,“天下就定了”。这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最中国”的东西。

自周公建立西周礼乐制度以来,长期以来,改朝换代后新王朝要做的“国家大事”就包括制礼乐。首先是制定《黄钟》的音调标准。

不仅如此,这根吹出“黄钟”声的竹管(玉管)还制定了国家“度量衡”标准——以黄钟律管的“九寸”长度来确定长度“气”,即“度”。 “数量”是指体积。在农业社会中,测量仪器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汉代,计量器具分为龠、合、升、斗、楽。 “威”指的是重量。汉代衡器分为铢、两、斤、钧、石。将小米装满黄色钟律管,倒出后称重、测量,这是计量器具、衡器的标准。以湟钟律管作为“度量衡”的标准乐器,足见中国古代对音乐的重视。

记者:几千年来音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田庆: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就发明了乐器的“八音”分类,即根据材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葫芦、还有竹子。”

“金”指青铜,如钟; “石”指玉石,如磬; “土”指粘土,如埙; “革”是指皮革,如鼓; “丝”指弦,如竖琴; “木”指弦,如竖琴; “竹”指竹、木乐器,如管、笛、桶、揔等; “匏”指葫芦,如笙。其中最尊贵的是由编钟、编钟组成的“金玉之声”。古人认为“金声玉振”是能上天的声音,幸福的婚姻也被称为“金玉良缘”。

▲邱忠。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陆旭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5:04 , Processed in 0.2357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