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内蒙古财经大学团购房8年未交房,教职工从单身等到退休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39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丁铭、刘懿德

2011年有团购房。8年过去后开发商居然还没交房。近千名教职工把钱给了开发商。好多人从单身等到有娃。从在职等到退休。每月既要交房贷。又要交房租。却不知何时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内蒙古财经大学有多名教职工,日前向记者反映,等了8年都没等到新房。这件事给购房教职工带来了哪些影响?原本的“民生工程”,为何变成了“闹心工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针对此进行了采访

8年住不上新房,烦心事一个接一个

教师小包(化名)37岁,2010年在内蒙古财大参加工作。听说学校组织团购房后,她立刻决定报名。小包选的是135平方米的户型,想要此户型的人很多。她入职晚,排在了第249号。2011年7月,家里东拼西凑拿出16万元首付款,剩下70%的房款通过贷款解决。

小包说交钱时被告知2013年8月31日交钥匙。交钱8年了,她都结婚生娃了,新房却连影儿都没有。现在,小包每月还贷近2000元,每月房租也近2000元。她们2016年才把首付款中借来的钱还清,日子一直紧紧巴巴。她气愤地说要是真住上新房了,累点儿也高兴。但现在啥也没有,真是白遭罪

老高48岁 是学术骨干 他一次性缴纳了购房款的80% 这笔投入耗尽了他几乎所有积蓄 交房时间一推再推 8年来 在同事眼中 老高租房像“打游击” 三天两头搬家 “房价涨 房租也涨 没办法 哪儿便宜住哪儿呗” 老高唉声叹气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 当年这批青年教师结婚并有了孩子 新的麻烦便不断涌现出来

今年刚有孩子的教师小巴(化名)愁眉苦脸,说自己孩子落不了户,急坏了。自己户口在学校集体户,孩子没法落在上面。媳妇户口又远在另一个地级市的农村老家。小包也碰到类似问题。她说眼看孩子快上小学了,无法落户使孩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

一些青年教师称,他们当年买房多是刚需。很多人付完首付后,就没钱再买另一套房了。如今,每月房贷和房租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而且,越来越多新问题让他们烦不胜烦。



购房的退休教职工情绪颇为激动。62岁的退休职工老焦(化名)表示,他当时交付了80%的房款,总计40万元。他称当时是想改善居住条件,却没想到成了麻烦事。老焦拍着桌子说道,有一些购房的退休教职工已经离世,却仍未住进新房,质问开发商如此行径是不是坑人

“一年推一年,不知道啥时是个头?”

据购房教职工讲 这个团购房项目2012年起就陆续有停工情况 2015年全年几乎都在停工 2016年也是全年基本停工 目前工地处于半停工状态

记者近日前往工地。看到小区各楼主体已建成。然而外立面尚未完工。窗户也未安装完毕。电梯安装工作未完成。水电暖气碰接还未做好。小区绿化硬化同样未完工。

一位学校退休职工讲 历次政府、学校、开发商、购房代表出席的协调会 让他了解到 学校有1900多名在职、离退休教职工参与团购 在等待交房时 不断有人转手房源 目前大概还剩近900名在职、离退休教职工购房者

购房的教职工称,交房时间逐年推迟,“真不知何时是尽头!”2011年,学校教职工团购价约每平方米3800元。小包讲,结合当时区位环境,这价格还可以。

然而在等待交房的长达8年多时间里,呼和浩特市平均房价,从当年每平方米5000元,涨到了如今的1万多元。对于当年付款的教职工来说,尚未竣工的团购房成了实实在在的“鸡肋”:住不进去,又卖不出去。同样地段毛坯房均价已涨到八九千元,一些错失当年低价购房机会的青年教职工只能干等着。

付款8年为何难交房?

为了解该项目相关情况 近日记者给内蒙古财经大学发函 还给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政府发函 然而截至发稿 仍未收到正式答复 之后 记者采访了开发该楼盘的内蒙古联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余久铸

他坦诚表示,这么多年未能如期交房,让一些购房业主遭遇种种困难,对此他深感愧疚。说到原因,他称,股东以往并非从事房地产行业,当年因看好大趋势才选择投身房地产开发,然而进入后却发觉与预期不同。



记者知晓,联发公司在2011年时,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政府、土地收储中心签了三方协议。协议约定,由联发公司开发财大团购房楼盘所在地块。然而,一直到2017年,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才办理完成。

那段时间,这家公司没办法凭借土地正常获取贷款。几年间,地价不断上涨。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也给该公司带来沉重负担。余久铸表示:“但不管怎样,客观来讲是我们没有按时交房,业主的批评我们全部接受。”如今政府部门在积极进行协调,他们也在尽力让业主重拾信心

据余久铸讲,当前这个楼盘工程量还剩下大概10%,公司已着手与第三方合作,打算对该项目实施重组托管。“要是一切顺利,预计A区9月、B区年底能在工程方面达到交房标准。”

据参与该项目重组托管的第三方公司相关人员讲 他们有解决类似“困境地产项目”的成功经历 他觉得 各方要加强沟通 相互找寻最大公约数 如此才可快速 平稳地解决问题

如何避免重蹈“困境地产”覆辙?

有个楼盘,起初被看好。但最终一步步沦为“困境地产项目”。在长达8年的时间中。业主为此闹心。企业为此费心。政府为此操心。各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可最后没有一个是赢家。

怎样防止再次陷入“困境地产项目”的状况?有分析指出,规范的市场是避免此困境的良好途径。规范的企业也是避免此困境的良好途径。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避免此困境的良好途径。

内蒙古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师屈博讲,之前房地产市场处于火热状态时,一些地方出现诸多乱象。开发商纷纷争抢项目,一哄而上。地方政府也头脑发热,为项目“打保票”。众多楼盘未获审批便开始建设。

一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称,市场处于火热状态时,监管部门采取宽松态度,使得大家能够先行动再规范。然而,当开发热度降低,资金方面出现问题后,企业想要退出却无法实现,众多“困境地产项目”便是如此产生的。

屈博等一些长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负责人觉得,企业规范运营与政府规范监管共同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是减少类似“困境地产项目”的最佳办法。屈博表示,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监管部门得严格履行职责,企业要规范行事,不然一旦出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7:04 , Processed in 0.0829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