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四川五老七贤之一赵熙书法:传统功力深厚,风格别具一格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51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熙是四川“五老七贤”之一。他的书法在民国时期就被赞誉为“荣县赵字”。如今回顾整个20世纪书法,他的成就远不止此。称其书法为“四川赵字”也没问题,他带来的荣誉不局限于荣县,还惠及四川。

赵熙书法具备深厚传统功力。余中英称:其书法,起初源自颜真卿、赵孟頫。中年后端庄劲重,向上追摹唐代贤才,不拘泥于一家,是因学问性情所致。到老年融合六朝风格,秀逸朴厚,别具一格,一时众人纷纷效仿。曾进讲:先生书法,最初学习颜真卿、柳公权,之后对于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诸家字帖无不研习。1913年返回荣县后转而临摹北碑,同时学习欧体、褚体。前期写字时,常有变化,并非出自同一风格。五十岁以后,形成独特风格,当时的人称之为“赵派”。陈声聪称赞他“书法最为精妙,起初学习帖学,接近小欧阳风格,后来广泛涉猎汉魏各碑,对北魏的《张猛龙碑》尤其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严谨整齐、茂密有致,而且气骨森严,近百年来,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从诸家介绍的情况以及赵熙的墨迹能知道,他的书法经过了长时间临摹。他取法多样,绝不是那些早上才学执笔晚上就说要创作的平庸之人能比。他也不同于那些凭空想象靠侥幸获得名声的幸运艺匠。他在楷书方面,长期临摹唐代和北魏经典,训练有素。之后在行书方面,将所学发挥出来,取得了极高成就。他功力精湛,学养过人。所以能在总体风格下随机变化,灵活洒脱。他的行书,从结字看,主要综合了欧阳询、李邕、苏轼三家。从笔法方面看,来源很广。不仅师从唐宋,还杂糅汉魏。他的行书最终形成了峻峭邃密的风格。这种风格包蕴多方却毫不杂沓。它渊淳雅致且坚实深沉。既具个性又有高度。既有夺目气势又值得恒久品读。达到了功、性俱佳的境地

赵熙书法成就高,首先得益于他天赋过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卷一二记载,赵熙作诗才思敏捷。书中提到,近代作诗速度快的人,除樊山(樊增祥)、实甫(易顺鼎)外,还有伯严(陈三立)、尧生(赵熙)。陈三立与赵熙诗风不同,和樊增祥、易顺鼎差异更大,但作诗速度都很快。曾见陈三立在一次宴会上,一晚上就用七言律诗赠给在座客人。赵熙曾与韬庵、昀谷、我等人联句,常常他作的句子最多昀谷要改任官职前往蜀地,君作了三十首《竹枝词》为其送行,专门写从鄂渚到成都入蜀的山水。我很喜欢,请求君写一幅横幅给我,君立刻增加首尾四首诗相赠······第二天见到君,送行诗又增加到六十首了。”诗才这般,足以证明其心智超乎常人,这是写好书法的内在条件。

阅读赵熙时 笔者留意到他有一些别样之处 这些或许推动了赵熙书法取得成功 还为我们留下重要启示 其一 他勤奋异常 远超常人



赵熙出身贫苦家庭,勤奋且爱好学习。他17岁成为秀才,24岁考中举人,25岁获得进士。在科举之路上过关斩将,这般顺遂不能简单用“侥幸”来解释。顺遂背后或许有聪慧天资,但肯定有勤奋与毅力支撑。书法学习少不了反复临池练习,要平心静气对待,需靠非凡毅力长久坚持。能不能走过这一关,是能否成功的基本条件。

赵熙的学生曾进回忆说:

先生精力过人。五十岁以后,能挺立悬腕写字四小时,期间不喝一口烟茶。六十以后,一天曾为他人书写扇面七十二次,而且还有书画一起创作的情况,有的还配上小诗。要保持这种持续写字、不知疲倦的状态,需要体力与意志支撑,这是长期训练养成的,并非轻易就能做到

二是长期隐退。

赵熙在1914年48岁时返回荣县故里,此后长期隐退。他把讲学育人以及诗词书画创作当作生活内容。除了一些短期出游,他基本处于富裕且稳定的乡居状态,一直到1948年82岁辞世。四川未遭受日寇地面部队入侵,这让他免于战乱戕害。他家藏数千卷图书,能坐拥书城。同时,他开坛讲学,有众多门生与之晤对论学“幸有文章名海内,愧无功德在人间”这句诗,是赵熙一生无法立德立功因而退而立言的自我写照。这种生活状态或许无法成就惊天动地的社会事功。但对他的艺文创作很有帮助。能保证时间投入与心意专注。1921年后。他通过当地及成都的字画商鬻书。彰显书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书法创作

三是强调规矩。



赵熙的书法见解和前辈杨守敬有相似地方。他强调学养重要性。觉得“书贵脱俗且有雅韵,所以学书要先从读书开始”。他主张南北书各有长处。这和康有为一味尊魏卑唐不同。他说“凡天资颖慧的喜欢南书,有胜气的喜欢北书。南书多精巧而北书多拙朴。拙朴接近古意而精巧接近今风。各有长短,相互补充而不相互非议”不过,赵熙的主张里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比如他格外看重规矩的重要性,他说:“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赵熙不只是诗人、书法家,还是一位培育了众多学子的教育家。他对书法规矩的强调,或许和教学工作有关,或许和他的个人喜好有关。他强调规矩并践行自己的主张,这成为他提升书艺的关键。他的书法风雅且不逾规矩,动静恰到好处,刚柔相互补充。他功力与性情皆美,成功塑造出了自己个性化的书风形象。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是四川荣县人。他是蜀中五老七贤之一,被世人称作“晚清第一词人”。在近代川渝传统文人里,他属于一流大文人。他擅长作诗,书法也很好,偶尔还会作画。他作诗时提笔就能完成,风格在当时堪称一绝。他偶尔撰写的戏词,能在妇女儿童口中流传。光绪十八年,他25岁时考中进士,殿试位列二等,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他参加保和殿大考,排名一等,被授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一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7:35 , Processed in 0.0664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