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上海张江镇农业试验田:微生物技术引领的科技兴农产业闭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289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微生物全营养发酵科技种植的有机芦笋。用降解科技种植的有机芦笋。用非化学植保科技种植的有机芦笋。樊中华 摄

使用微生物全营养发酵科技、降解科技和非化学植保科技种植的有机芦笋。 樊中华 摄

中新网上海6月2日电 题目是:多元产业链凝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上海“小乡村”探寻科技兴农的“大价值”

作者 樊中华 郁玫

浦东新区张江镇是张江科学城的所在地。这里农业用地仅占镇域面积的2%。它堪称上海“大城市小乡村”的典型缩影。

就在这块小小的农业“试验田”上。近年生长起了一个“科技兴农”的产业闭环。以微生物技术引领的安全农业正在逐一改造这里的生态样貌。湿垃圾被微生物就地分解为有机肥。微生物发酵营养液取代农药、化肥精准给养农作物。数字农业与新消费平台助力可溯源安全食品走向百姓餐桌。“安全环保”的生态理念吸引国际企业在此打造和创新应用场景

农业科技正在张江镇的乡村打造一个强大的“安全农业”产业链。“乡村”的概念由此从单一的农产品供给地,渐渐变成具有复合功能、能与城市良好交流的良性空间。利用资源禀赋,为“科技兴农”进行先试先行的探索创新。这是高度城市化的张江镇坚持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镇长王庆说

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蔬菜。 樊中华 摄

“小”试验串联起大价值

试验从张江镇环东中心村的一块农田里开始。

2020年 农场主王米国 开辟出10%的农田 尝试用云士科技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营养液 代替传统农药化肥种植草莓 成熟季节到了 “科技草莓”个头大且漂亮 因零化肥农药 吸引大批采摘游客 供不应求 价格比普通草莓多售25%

王米国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他说自己在上海种西瓜种了十年 西瓜对土壤肥力需求特别高 种一年得休耕五年以上 所以年年都得拆棚 还得搬家 换地 成本太高 四年前就改种草莓了 但他又说 明年想再试试种西瓜 要把现在的10亩地扩大一倍



让他重新获得“种瓜信心”的是微生物科技的帮助。上海云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温源解释说,微生物是分解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存在。利用微生物全营养发酵科技、降解科技和非化学植保科技,不仅能够替代化肥农药,还可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

更重要的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常年耕种“透支”的地力无需休耕。在种植作物时,能代谢分解以往的化学污染。还能恢复土壤营养。这意味着更多土地可被循环利用。

更有意思的是,微生物科技达成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与此同时,它还为绿色农业供应了诸多有机肥。上海玖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贵明告知记者,微生物菌群能够在24小时内将厨余湿垃圾消化降解。其中,95%变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5%成为有机肥。仅就浦东来说,每天能够产生100吨有机肥。这表明 每天产生的有机肥 能够满足200亩地 一季种植需要的量

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土壤可持续发展难题。该公司董事长卜崇兴告知中新网记者,无土栽培是绿色设施农业。严格来讲,它适用于沙漠、非耕地、家庭等各类土壤环境。而且能进行多层栽培,持续提升品质与产量。

中国每年要进口大约一亿吨粮食,人均耕地面积仅有约1.35亩。通过农业科技恢复地力、释放土地,打破恶性循环。过度耕种使土壤肥力降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增产,却进一步破坏土壤有机质。这样做对中国意义重大。

温源认为 上海是科技高地 聚集着AI 大数据 数字经济 云士科技在这 能更好地开展“生物科技+数字农业”的落地实践

据了解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正与云士科技、上海绿捷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全国首个以农业产业为引领的数字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以构建绿色农业全产业链为目标采集张江绿色生态基地种植的果蔬等农产品及其土壤的实时监测数据形成从田间地头到学生餐桌的安全食品可追溯数据闭环

张江镇乡村里的玻璃大棚。 樊中华 摄

“安全环保”聚合乡村产业链

科技给张江镇的农业重新下了定义。现代高品质生活十分看重安全环保理念。在此理念下。更多元的产业链条聚合而来。

绿捷实业为上海500多所中小学校供应餐饮服务。公司称,过去十几年,上海家长等消费群体对食品要求持续升级。先是吃饱、健康,后到保质保鲜、营养搭配。所以,在上海本地及长三角地区构建绿色安全供应链,能更好把控食品安全。还能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和时间损耗。这对餐饮供应链企业是命脉,是可持续竞争优势所在

比利时企业贝卡尔特集团有140多年历史。它是世界先进材料和镀膜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此次把农场围栏带到环东中心村生态园。其可生物降解的镀膜技术能应用于农业大棚、围栏等所有钢制结构表面。目的是防止生锈脱落的重金属污染土地和水源。

我们期望在上海乡村打造一个环保新材料小型示范点。比如能用新材料搭建使用期达50年的大棚,这种大棚可反复拆装,且有足够强度能安装探头等科技设施。还可尝试建造新材料四柱支撑的“悬浮式”房屋,借此节省大量土地。在其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廖骏看来,中国乡村生态环保意识已起步,上海应作为科技应用先行者打造“样本”并辐射全国



在王庆看来 因科技而兴起的乡村 正成为一个强磁场 这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奠定了基础 也为产业链进一步拓展 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环东中心村生态园,“爱心树”公益组织进驻,为中小学生打造了一系列生命教育课程。新希望集团在此设立“新农人大课堂”,培育新型农业人才。高科技助力农业文化传播,让更多人既能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与传统,又能通过亲自操作无人机、喷灌技术等,知晓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革。引入海派非遗文化皮影戏,还与张江科学城的游戏企业合作打造游戏IP等。王庆表示,通过打造高品质乡村生态、均等公共服务、低成本创业营商环境,期望乡村能成为多方力量自治共建的社会实践空间。

在他看来 乡村空间在此方面有广阔发展前景 一是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并创造大量应用场景 让各类企业在此产生化学反应 二是闲置民宅可打造人才公寓 进行农房创业 使乡村成为孵化器 王庆说 在某种程度上 会成为与张江科学城相贯通 相呼应的数字化农业场景示范村

科技兴农是上海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 科技为高品质农产品提供助力 使其从上海面积不大的农业“试验田”出发 走向全国 甚至走向世界

上海宇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彤斐是颇有名气的“有机芦笋大王”,其产品远销国外。她坦言,芦笋营养价值极高,需大量专业技术工人精细化种植,所以价格昂贵。

赵彤斐表示做高端农业在上海才有意义。一方面上海有农业科技应用的潜力。比如和云士科技合作后今年芦笋长势更好。而且发展自动化农业能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另一方面上海是面向国际的窗口。这能让我们更快地走出去

卜崇兴说 上海农业科研院所众多 具备我们发展科技所需的几乎全部支持与合作力量 我们把上海当作研发和示范基地 所有新技术都在这儿诞生 进行一定规模种植 等技术稳定后 再向全国推广

卜崇兴介绍说,溢佳的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华东地区推广。也在华北地区进行了推广。还推广到了西南地区。甚至和新加坡展开了合作。“我们传授技术。凭借技术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涵盖种植领域。包括销售环节。还有物流方面。甚至由观赏性植物带动的旅游业、服务业发展等也包含在内。”

首钢基金执行董事、学院创办人李青阳指出 上海乡村振兴有独特产业背景优势 其毗邻新消费经济蓬勃发展的大都市 大量新兴消费平台能深度介入优质农产品销售 可有效对接市场 这进一步激活了全产业链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率先迈向科技兴农,也是上海大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罗伯特·艾伦在《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中提到,伦敦城市急剧扩张,人口规模迅速增加,食物等消费需求更旺盛,周边人口衰败的乡村被视作新的食物供给商机所在,刺激了农业技术创新与经营模式改进。所以,高度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农业水平往往更高

在王庆看来 示范性与溢出性 是上海一心想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之一 上海农业产值占比不到1% 乡村已基本实现富裕 正因为这样 上海乡村能率先在生态 生活 生产三方面 探索解答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1:59 , Processed in 0.191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