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张竹明讲述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及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54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竹明

古希腊喜剧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以及民间滑稽戏。古希腊农民在收获葡萄时祭祀酒神狄奥倪索斯。人们会化装成鸟兽。举行狂欢游行。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内容是神话或日常生活的滑稽故事。这种载歌载舞的滑稽表演是喜剧的前身。希腊文“喜剧”一词意思是狂欢歌舞戏这种滑稽戏最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初出现在墨伽拉。后来流传到阿提卡的乡间。此时具备了诗的形式以及戏剧的歌队。正式成为了喜剧。喜剧一开始不受重视。到公元前487年雅典才正式规定在春季酒神节增添喜剧竞赛项目。喜剧渐渐受到人们喜爱。到公元前441年雅典又开始在勒奈亚节上演喜剧

公元前五世纪时雅典政治民主 人民拥有言论自由 喜剧能够对政治生活 社会生活展开批评与讽刺 还能对当权政治人物予以攻击 人们将这个时期的喜剧称作旧喜剧或者政治喜剧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旧喜剧作家主要有三人 分别是克拉提诺斯 欧波利斯以及阿里斯托芬 他们之中唯有阿里斯托芬有作品流传下来

阿里斯托芬身为雅典公民,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46年,籍贯是雅典城内的库达特奈昂区,族名是潘狄奥尼斯。据说诗人的父亲腓力原本是罗得斯岛人或者埃及人,后来迁移到雅典并获得雅典国籍。公元前431年,雅典人赶走了埃吉那岛上的多里亚人,将土地分给雅典公民。此时,阿里斯托芬的父亲或者阿里斯托芬本人分到了一份土地。阿里斯托芬小时候接受了良好教育。他对文学很熟悉。他对艺术很熟悉。他对宗教很熟悉。他对哲学很熟悉。他交友众多。当时的喜剧作家是他的朋友。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是他的朋友。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他的朋友。哲学家柏拉图是他的朋友。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能看到他们的影响。阿里斯托芬于公元前385年去世。他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叫腓力,和祖父同名。还有阿拉洛斯。以及尼科斯特拉托斯。后来他们都成了中期喜剧的诗人。

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写过44部喜剧,流传到今的有11部。按演出次序先后排列,首先是《阿卡奈人》(公元前425年),接着是《骑士》(公元前424年),然后是《云》(公元前423年),再是《马蜂》(公元前422年),之后是《和平》(公元前421年),随后是《鸟》(公元前414年),再之后是《吕西斯特拉特》(公元前411年),接着是《地母节妇女》(公元前410年),然后是《蛙》(公元前405年),再之后是《公民大会妇女》(公元前389年),最后是《财神》(公元前388年)。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的世界观为出发点。它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危机时期诸多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对所反对的人和事予以尖锐讽刺。其倾向十分明显。阿里斯托芬坚决反对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内战《阿卡奈人》《和平》《吕西斯特拉特》的主题都是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诗人在《阿卡奈人》中辨明战争责任后,表明了战争的坏处与和平的好处。在《和平》一剧中,他号召全希腊各城邦人民齐心协力,前来拯救被战神关在地牢里的和平女神。和平恢复后,农民满心欢喜,急切想回家种田。那些靠战争发财的武器商人则很倒霉,他们唉声叹气,毫无办法。在《吕西斯特拉特》里,女主人公呼吁全希腊妇女起身强迫男人议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双方都不是正义的。诗人不反对正义的战争。他赞扬马拉松精神,号召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应对当时依然存在的波斯人的威胁

阿里斯托芬拥护民主政治 战争期间雅典民主已变质 表面上公民大会决定一切 实际上人民无法当家做主 好战分子和政治野心家操纵一切 欺骗愚弄人民 煽动战争阻碍和平 官员腐败 贪污受贿成风 克里昂是这类人物典型代表 尤其恶劣 诗人在《骑士》中猛烈抨击他按照民主理想 克里昂本应是人民的仆人 但他凭借当权地位 欺骗主人 压迫尼基阿斯和得摩斯特涅斯这两位主和派将军 诗人让一个腊肠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用诡计夺了他的管家职位 腊肠贩子获胜后成了正派之人 他把昏聩的主人人民放在锅里煮了一下 使其返老还童这具有象征意义地表明。诗人期望人民恢复到马拉松时代那种精神状态。人民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

《马蜂》批判了像克里昂这样的贪官污吏,揭发他们侵吞国家收入,还用陪审津贴等小恩小惠欺骗人民。战争时期雅典内部矛盾众多,公民大会决议反复无常,社会上诉讼盛行,所有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谁更能言善辩。顺应这种情形,公元前五世纪中叶雅典出现了诡辩学派。这是一些收取高昂学费传授诡辩技巧的教师。他们向富家子弟传授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本事。人们掌握这种本事能在法庭上胜诉,能在公民大会上击败对手,进而获得政治及经济利益。诡辩派在内战混乱之际出现,其活动对社会政治的混乱起到了助长作用阿里斯托芬在《云》中批评了诡辩派对年轻人教育产生的恶劣影响。其破坏传统道德,败坏青年思想。诗人主张维护传统音乐和体育教育,借此培养身心健全的年轻公民。需注意,诗人仅针对诡辩派在教育上的恶劣影响,并非对诡辩派作哲学上的全面评价诡辩派也叫智者学派,在哲学方面倡导理智与思想自由,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这有打破宗教迷信、为科学思想发展开辟道路的进步之处。其次,诗人将苏格拉底当作诡辩派的代表人物不合适,或许只是拿苏格拉底开玩笑。苏格拉底承认客观真理存在,教导人们过道德生活,只是在论辩形式上和诡辩派有一些相似。

阿里斯托芬看重文艺的正面教育作用。他于《蛙》与《地母节妇女》中批判了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他指责欧里庇得斯致使悲剧格调降低。还指责其描绘妇女的激情。并且鼓吹无神论思想。称这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实际上欧里庇得斯的创作表明悲剧从理想主义迈向现实主义。这是悲剧的一种进步。

战争爆发,农民躲进城市,农田无人耕种而荒废,粮食供应变得紧张。同时,战争致使交通受阻,工业原料供应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中,少数不法商人趁机从事投机买卖,发放高利贷,从而迅速暴富成为巨富。而广大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却纷纷破产沦为穷人。内战结束后,雅典因战败经济崩溃,财富的两极分化愈发激烈,贫富矛盾也更加尖锐。阿里斯托芬在《财神》和《公民大会妇女》里反映了这一社会矛盾。在《财神》中,他对好人受穷坏人发财极为愤慨,将财神比作一个瞎子。并且,他觉得贫富之分是一种必须接受的社会必然。阿里斯托芬在《公民大会妇女》中指出,当时社会上产生了要求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乌托邦思想,而他反对的只是为富不仁以及贫富太过悬殊,他认为这种乌托邦思想是行不通的。

阿里斯托芬讨厌那时腐败的城市生活。他在《鸟》一剧中指责雅典人诉讼风气盛行。欺诈和迷信广泛流行。诗人提出了自身的社会理想。他想象。在这种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靠劳动为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不需要金钱。没有贫富差别。人民以习惯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过着幸福快乐的自然生活。这是一幅农村氏族公社生活的画面。诗人明白这仅是美好的幻想。后来在《公民大会妇女》里,诗人承认这是不可能的。在《财神》中,诗人也承认这是不可能的。



阿里斯托芬喜剧在结构方面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为对驳场。对驳场乃剧本的关键所在,借助对立双方的辩论或者打闹来点明主题或者阐述一个道理。其二是插曲。按希腊文字面意思,“插曲”指演员临时退场,歌队走到前台直接与观众对话。旧喜剧中完整的插曲含有七个构成部分,分别是短语、插曲正文、快调、短歌首节、后言首段、短歌次节、后言次段短歌首节是歌队唱的抒情曲子。短歌次节也是歌队唱的抒情曲子。其他部分是歌队长朗诵的独白。插曲内容大多和剧情没有关系。在《鸟》和《吕西斯特拉特》中插曲内容和剧情有关。其构成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插曲代表诗人说话。大到议论国家大事。小到埋怨评委不公。在上次戏剧比赛中没让自己作品得奖插曲在艺术方面是个多余之物。它生硬地打断了表演。然而在社会功能层面它是值得肯定的。它扩大了批判的范围。

阿里斯托芬想象力极为丰富。他借虚构乃至荒诞情节展现现实严肃主题。阿里斯托芬很机智。他好似用哈哈镜塑造形象。他以漫画式手法呈现生活本质。他不点明权势人物。但观众清楚他在骂谁。观众即便知道他骂自己也不生气。还能在笑声中受教育阿里斯托芬剧中的人物具有类型化特点 比如有“人民” 也就是德莫斯 还有“克里昂之友” 即菲洛克里昂 有的甚至直接用普通名词 像“告密人”“祭司”“卖法律者”等 这类人物既没有个性 也不存在内心活动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语言朴素且生动。其语言有的文雅,有的粗俗,都恰到好处。诗人海涅曾有一个有名的评论。他说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像童话里的一棵树。这棵树上有思想的奇花开放。有夜莺在歌唱。也有猢狲在爬行。

译者附记:

本书的翻译得到汪连兴先生诸多帮助。他拿出自己从英文及俄文转译的译文供我参考。这节省了我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7:40 , Processed in 0.069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