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两项大型研究证实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引发广泛关注。不少康复患者报告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脑雾”症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冠后遗症呢?
(来源:网络)
科学研究证实:新冠病毒确实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其长期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新冠肺炎感染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尤为受到关注。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感染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这种现象被公众俗称为“脑雾”。
研究证据
2024年2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项重要研究,这两项分别来自英国和挪威的研究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感染确实会导致大脑认知功能下降。
英国一项社区人群队列研究对10余万人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即便是轻度感染、症状缓解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相当于智商下降3分左右;而对于已经住进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智商下降则高达9分。这种认知功能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记忆、推理和执行功能任务上。
挪威研究长期追踪了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记忆状况,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记忆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无论感染严重程度如何,新冠病毒确实可能对我们大脑的认知功能造成长期损害。
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新焦点:“脑雾”
2022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中引入了“脑雾”一词,生动地描述了一些新冠肺炎幸存者所面临的认知问题,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等问题。
其实,“脑雾”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而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在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转阴后,仍感觉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都是“脑雾”的表现。
在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疗与管理共识意见》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可能高达22%-35%。
(来源:网络)
破“雾”方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后遗症“脑雾”
面对新冠后遗症中的“脑雾”现象,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疗与管理共识》给出了科学的分类。对于已经出现认知障碍(记忆、语言、定向、应用、注意、知觉和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寻求神经内科的专业诊疗;而对于“脑雾”等非结构性损伤的认知模糊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失语、健忘等,还可能伴有疲劳、动力不足和睡眠障碍等),多数患者可望在1个月至1年内逐渐恢复。
在此基础上,世卫组织还提出了9条实用建议,帮助新冠肺炎幸存者改善“脑雾”症状:
1. 减少干扰:选择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工作,必要时可使用耳塞。阅读时,可以通过遮盖部分内容或用手指做记号来提高注意力。
2、抓住最佳状态:在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完成需要思考的任务。
3、适时休息:及时调整工作节奏,避免疲劳积累。保证高质量的睡眠,通过冥想、洗澡、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4、设立合理目标:设立明确、可实现的目标,比如每天读五页书,以保持动力。
5、制定时间表:规划你的每日和每周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小块,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
6. 使用激励:每当你实现一个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看一场喜欢的节目或散步。
7. 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同时做多件事,这会增加认知负荷并使犯错的可能性更大。
8、利用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清单、备忘录、日历等工具来辅助记忆和整理。
9. 脑力锻炼:尝试各种智力活动,如拼图、数独、记忆训练和阅读。从有挑战性但仍然可以实现的任务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帮助维持和提高您的智力水平。
最后,生活中偶尔出现脑雾是正常现象,康复后再出现类似症状也不必惊慌。遵循以上科学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相信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拨开迷雾,重见光明”!
参考:
[1] A, Azor A, C 等。大型医院中 Covid-19 患者的情况。N Engl J Med 2024;390:806-18。
[2]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新冠肺炎后认知障碍诊治与管理共识.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2, 52(12): 1905-19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