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长短主次宜分明:楷书结构规律解析及艺术创作中的主次凸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33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短主次宜分明——楷书结构规律解析

文/许传良

仲春的时候,满眼都是花树,它们都竞相开放,特别是临街的紫李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枝相互交错,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哪里是主干,哪枝花在开呢?

在这个时候,如果拿起画笔,去捕捉繁花似锦的景象,那就应当从它的主干、枝叶等方面,依照主次先后的顺序,慢慢地去描绘,这样才能凸显出眼前的景色。从这里可以联想到艺术创作,应当把凸显主次作为关键要点。

(传)褚遂良《倪宽赞》中的“日”字

在人像摄影里,镜头会对准人的面部,当按下快门的时候,面部以外的部分就会虚化,从而成为背景。在音乐艺术中,有优美的乐曲,并且自始至终都会不间断地呈现一个主要旋律。笛子名曲《姑苏行》,抒情婉转的引子过后,进入如歌的行板(音乐速度术语),旋律流动优美,仿佛漫步在江南园林,悠然闲适,能让人瞬间身心愉悦,这是曲中首次呈现主要旋律。

在第二部分华丽流动的快板结束之后,最后又一次呈现主题,这个旋律和第一部分相似,不过此时带给人的是一种走过小桥流水后的怡然与通脱,令人回味无穷,这里面有着回归主旋律的重要作用,真可谓流连其间,通过凸显主次关系,主题最终得以升华。

欧阳询《九成宫》中的“日”字



由此我们还能想到,一座山有主峰,一条河有主流,一部小说有主要人物,一个房间有主人,一件作品有主创,甚至延伸到生活中的主播、主管、主事、主治、主干等等。所谓“主”,意思是特别指出发挥核心作用的方面,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一阴一阳被称作道,它强调“主”具有重要性,这并不是说要忽略其他方面,就像俗话说的“好花还需绿叶扶”“独木不成林”,与“主”形成相辅相成关系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场面里存在主客之分,事务中有主辅之别,演艺中有主角与配角等,这些都处于相对关系之中,也能够说,只有借助对立面的呈现,才可以更好地凸显主体、主题等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的“日”字

相声艺术里的捧哏和逗哏,是很好的例子。逗哏起主要作用,然而捧哏的穿插引线很关键,正所谓“三分逗七分捧”。所以甚至可以讲,二者在各自位置上有独立性,更需绝妙配合,才能上升为艺术。在书画方面,作品的艺术性更多体现在视觉的主次关系对比中。比如素描,以重笔、细笔等表现精致之处为主,其余的为次。在山水画里,将表现主体放置在画面的重要位置,而且不吝惜多用笔墨来进行渲染,这样做都是为了突出主次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知觉存在选择性注意的特点,尤其是在视觉与听觉方面。主次关系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契合。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接受大量刺激,然而知觉并非对所有刺激都作出反应,知觉的选择性确保我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

(左)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

(右)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中的“三”字

由此 我们能够设想 一个字最美的结构组合 在方块之内 肯定要避免平淡 特别是多个字成篇成幅出现的时候 更要让主笔突出 所以 凸显主次关系并使其分明 其重要性就容易理解了 。



结合历代经典楷书来探寻演绎,历代大家对其结构的经营安排,几乎不约而同地遵循了主次分明的规律,因为只有主次分明,才能在点画之外彰显其精神。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论述,写楷书要主次分明,比如“日”字,左边的竖画是宾,应该轻且短;右边的竖画是主,应该重且长;中间部分是宾,应该虚且婉转;下面的横画是主,应该实且刚劲 。正如一首诗里的“诗眼”,成为结构布白的关键之处,又似一件画作中的神来之笔。实际上,有了明显的主次关系,冥冥之中,暗合了天地间万物生息的秩序感。这里一字一乾坤,笔笔都各得其所,自然处在其中,大道便存在于此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的“典”字

有了这样的理解,再去细细欣赏以遵循法度为崇尚的唐楷这一流派,就会自然而然明白字中主次关系的合理性究竟在哪里,以及其艺术性究竟体现在何处。

结合具体楷书来看,首先能够发现,在所有重笔画当中,总会呈现出长短的差别,没有一个字的笔画长短是一样的,就像最简单的“三”字,它的三横里面,上面两横短,下面一横最长。重竖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典”字中间的两竖,左边的低,右边的高,这样才存在主次关系,这种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

供稿:2020《书法报》第9、10期

2020年《书法报》11-50期报纸

¥224

购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3:36 , Processed in 0.1068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