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外卖的定义与注意事项:万物皆可外卖,但需注意这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63
发表于 2024-10-9 2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语解释广播

编辑

外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术语。以前的理解是快餐外卖服务,但随着用户“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的方便快捷的“外卖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现在所有外卖产品都由外卖提供。卖家可以说是外卖。鲜花、手机、化妆品、宠物食品、玩具等都可以通过外卖购买。真可谓“万物皆可拿出来”。 [10]

通知播报

编辑

叫外卖时要注意什么?

1. 选择平台

选择正规专业的外卖平台或知名品牌餐饮公司的APP下单。请勿通过“朋友圈”、“微博”、“微店”等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订购渠道订购。

2. 选择商户

疫情期间,选择外卖时,注意不要选择小作坊。最好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商家,并保证卫生条件;在订餐平台上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确认经营资质,选择就近餐饮场所订餐,多阅读点评信息,了解食品安全状况,自觉抵制“黑外卖” 。

3.选择食物

注意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以热性食物为主,少选择凉菜、花糕、生海鲜等风险较高的食物;适量下单,利用“全价折扣”和“超低折扣”等待促销时保持冷静心态,避免浪费餐费。

4. 放心地接受

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后,应优先选择“无接触配送”。取餐时佩戴口罩,与送餐人员确认存放地点,自行取餐,减少面对面接触。收到外卖后,检查食品是否与您点的一致,食品包装及“食品安全封条”是否完好。如发现食品变质或被污染,应拒收并联系商家或平台进行处理。另外,取外卖时,应尽量避免与外卖工作人员接触。取外卖时,要对外卖包装进行消毒,并记得洗手。 [9]

行业发展报告

编辑

餐厅外卖



餐饮店的食品包装形式是最早的外卖形式。虽然它很古老,但它仍在继续。 [10]

电话订购

随着电话、手机的普及,电话订餐逐渐成为餐饮外卖行业的方式之一,推动了外卖行业的发展。与餐厅外卖相比,电话点餐具有无需亲临的优势,极大地刺激了外卖行业的发展。 [10]

网站订购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站订餐极大地扩大了外卖用户群,改善了外卖用户体验,使外卖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学生、白领成为网站订餐的主要用户。随后,不少互联网餐饮订餐、配送公司也随之发展起来。 [10]

外卖新技术

手机点餐

随着用户“拿出来即用”的方便快捷的“外卖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外卖行业现在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餐饮产品的在线即时购物需求,还可以满足鲜花的需求生鲜农产品[11]、水果、酒类、个人护理、家庭日用品、母婴用品、数码家电、服装鞋包、美妆护肤、宠物生活、医药及其他品类的产品,满足各种生活场景的需求。在线外卖平台聚焦用户生活全场景、全品类的即时消费需求,通过快速的配送服务和丰富的商户及产品供应,帮助用户实现方便快捷的“即取即用”覆盖范围。外卖生活方式”。 [10]

外卖封条

2018年2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启动首批100万枚“食品安全封条”。在外卖的制作、包装、配送过程中,封条相当于一个检验标志。卖家在制作完成后贴上,消费者收餐时可以检查。如果密封件损坏,则可以拒绝。预计6月底实现北京全覆盖,2018年覆盖全国30个城市。 [2]

疫情期间外卖

2019年疫情发生以来,为全面落实防疫政策,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外卖企业积极推行“无接触配送”,即骑手与商家、用户沟通协商,商家地点货物到指定提货地点。骑手将商品配送到用户指定地点后,用户可以自行提货,全程无人接触的安全配送方式。此前,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使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订单总数超过80%,每次外卖使用“无接触配送”服务的用户占比超过六个月的用户总数。变得。 [10]疫情期间,物流缓慢,外卖进一步承担起“城市摆渡人”的角色:为防疫大众补充从餐饮蔬果到消毒药品等各类商品,帮助大家吃得更好、住得更好、帮助更多人。全民抗击COVID-19。 [10]

相关公告

2021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物浪费法〉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物浪费法》。反食物浪费制度规范,要求餐饮外卖平台以显着方式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4]

其他信息

截至2021年6月,中国在线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加4976万,增速在各类调查应用中最为明显。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和外卖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的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面更加丰富、多元化。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快速发展,与餐饮外卖一起助力惠民生、稳经济。随着用户在疫情期间逐渐养成零售消费习惯,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不断扩大,外卖行业覆盖面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外卖行业生态和骑手权益保护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行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外卖行业健康长期发展。 [6]

事件曝光报告



编辑

黑作坊事件

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外卖“黑作坊事件”。据央视记者现场调查显示:“饿了么”网站上,该餐厅的照片看上去干净、正式、明亮,但实际上却是满是油污、污渍,不堪入目。 “饿了么”平台引导商家编造地址、上传虚假实物照片,甚至默认为无证经营的非法作坊。 [3]

外卖不成文的规定

2017年12月26日,央视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外卖商家先涨价,再用红包抵价,导致顾客没有得到实惠。一些商家也坦言,食客越来越依赖外卖平台,商家70%的营业额来自于外卖收入。

外卖平台上的一些食品价格实际上比堂食价格高出50%。有商家表示,如果选择外卖平台独家配送,每笔订单将被收取18%的服务费。外卖价格自然会上涨。所谓羊毛,就在羊的身上。

虚假就餐事件

2024年6月17日20时许,某地下美食城,某外卖平台的配送骑手小张在一家专营米粉的店门口焦急等待。她告诉记者,商家虚假配送不仅影响骑手的配送效率,也影响消费者体验。

所谓虚假送餐,是指一些商家为了让骑手提前到店取餐,在餐品完成前谎报送餐。也有一些商家绕开平台开发的送餐系统,使用第三方软件设置固定送餐时间,误导骑手和消费者。

外卖平台会根据送餐速度来决定商家的承载能力。商家送餐速度越快,店铺的曝光度就越高,潜在客流就越大。因此,一些商家选择在送餐时间和流程上作弊。 [13]

相关政策报告

编辑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华全国联合会工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配送的规定》《外卖从业人员权益指导意见》,对保护餐饮合法权益提出了全面要求送货工人。 [5]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条例》明确,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对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和审核许可,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管部门有权要求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8]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充分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商务部起草《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作用有效防止外卖餐饮浪费的指导意见》优化餐食供应结构,优化餐食配送。提出产品信息展示、加强全流程消费提醒、优化平台规则协议等10项措施,推动建立防止外卖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 [12]

2024年7月,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对一周内违法行为3次以上的骑手实施全行业停权令,有效遏制了骑手交通违法行为的多发。 [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0:13 , Processed in 0.5980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