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回复: 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详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089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图1-1 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图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已然明晰 。总体而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讲 ,它涵盖三个过程 ,即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或反思过程 。此外 ,还包含五种要素 ,分别是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

从教育系统这个角度来说,书上列举的内容包括,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因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跟其他分支学科相同,具备三个基本任务,分别是描述和测量,理解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从科学方面看,教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从艺术角度看,教师要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持续开展实践,还要对自身实践予以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深化拓展时期。在整个发展进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类以及动物的学习规律,另一条线索是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景中探寻人类学习的规律,并且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表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知晓教育心理学里各种理论、人物在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能更有助于明白如今的教育心理学为何呈现出当前的样子。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研究学习者的主动特性,研究学习者的能动特性,研究学习的内在进程和机制,研究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实际情景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影响,研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学习方面,先是从行为主义转变为认知理论,接着从一般的学习理论转变为具体学科的学习理论,然后从学习行为转变为学习策略。在教学方面,致力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策略训练。在评估方面,研发了评估各种知识和技能、认知加工以及学习者特征的方法。

研究趋势就是研究方向。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范式

(一)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能够量化的特征开展测量与分析,目的是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其基本过程包括,先进行假设,接着抽样,然后收集资料(方式为问卷或实验),最后进行统计研究。质性研究中,研究者会参与到自然情景里,运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诸多方法来收集资料,针对社会现象展开整体性研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去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借助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定量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采取的一种研究路径,定性研究也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采取的一种研究路径。定量研究针对的是那些能够被量化的对象或者特征,定性研究针对的是那些难以被量化的对象或者特征,或者是关系错综复杂的对象或者特征。

同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不一样,所以它们收集资料的方式有根本区别,定量研究注重资料的数据数字性,想用数据统计的方法验证假设找到规律,而定性研究收集的资料大多是语言文字性的,研究者要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观察结论 。

(二)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目的是解决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严重分离的问题,是行动和研究双重活动的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景中的参与者,如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通过这种探究可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在我国中小学又称为校本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方法,只是一种研究取向,该研究取向有四个特征,一是为行动而研究,二是对行动进行研究,三是在行动中研究,四是在动态情境下进行研究,行动研究的过程在整体上有一定结构框架,通常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具体方法实施效果。

图1-2 行动研究的螺旋上升过程(改编自,1988)

教育行动研究要解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自然状态开展探索式研究。情景要是自然情境,研究者要有一定研究目的,要在自然情境中尝试做出尝试性改变并观察结果,最后反思整个过程,调整计划进入下一环节 。

教育行动研究不存在终点,这是由于教育活动里总会涌现出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备复杂性、反复性等特点,最终会推动教育者自身走向成熟。

(三)设计性研究

设计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和改进教育设计,这些教育设计是依据有关原理与先期研究做出的,要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

设计性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二者都希望寻得一个“最满意”的手段,一个“最满意”的方法,以及一个“最满意”的策略,以此来更优质地服务于教学活动。但是两者存在很大区别,教育行动研究是自然状态下的探索式研究,研究者带着一些问题参与教育活动,研究方法、框架、假设、结论等都是在参与过程中自己“发现”的,设计性研究有理论支撑,实施之初有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此时研究者的目的不是慢慢发现,而是在实际中改进原有设计,使原有理论、方法更贴近实际,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当然还有其他区别,从研究的价值来看,行动研究的实践价值大于理论价值,设计性研究具备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的双重性,行动研究更有可能发现一些新问题,设计性研究更多完善已有的设计等等 。

二、研究的步骤

选定研究的主题,形成研究方面的问题,确定相关的变量和技术,提出相应的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有效性

关于教育研究更具体的内容,另一本名为《教育研究方法》的书讲述得更为详细,在这本书里,着重理解前面四种研究方法就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4 19:11 , Processed in 0.1757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