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湘湖水域:历史文化与功能转变的探索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60
发表于 2024-10-10 07: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秀而疏,水清而深,市人谓风景如萧湘”,湘湖自古就是萧山的“母亲湖”。它不仅孕育了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还承载着吴越争霸的史诗传奇故事。也是宋韵文化的重要遗产。宋代大学士杨时筑湖后,湘湖蓄洪排水,灌溉农田,为萧山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基于传统生产方式的不同利益集团历史上曾就湘湖的保护和维护原则展开过激烈的斗争,但保护湘湖无疑满足了当时更多人的诉求,因而屡战屡胜。

但明清以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新水利设施的修建,湘湖的灌溉功能逐渐减弱,湖区淤积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实现湘湖功能转变并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问题解决了。其中清末的黄元寿、民初的韩强石是最勤奋、最有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民国五年(1916年),韩强石撰写了《湘湖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湘湖功能改造的解决方案。

《方案》共近6800字,分为“引言”、“由来和经过”、“目的和措施”、“资金和预算”四部分。第二部分,韩强石分析了湘湖“水库型水利社会史”核心问题“以禁为主、以开放为主,孰是孰非”的形成过程,主张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以实现“双赢”的前景,试图解开历史恩怨的结。这种超然的思想,体现了韩强石脚踏实地的智慧和走出历史困境的勇气;不管他最终是否真的能找到并走这条路,这种努力本身就展现了20世纪的新姿态。

第三部分,韩强石明确提出了“排除纷争”、谋求共赢的具体路径。他很清楚:“主禁者为蓄水,主耕者为复田,则纷争无了;纷争无了,则治理法可施。”为此,他极力主张“仿效欧美国家目前流行的灌溉方式“挖井法耕地利用”,拟在湘湖地区打5口深井,以满足齐乡的用水需求。九乡、另外两个乡镇将继续从原闸口供水。

“既然实行了打井的办法,我们九乡的田地就不再借湖水了。但是,水的排放、引水、补水其实比湖泊更方便,所以湖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使得蓄水的方法也是……湘湖的目的就是蓄水。排干并再次用作田地。



治理湘湖的目的是为了让蓄水者有取之不尽的水,恢复田地者有齐备的田地。数百年来的争论焦点一日就解决了,双方的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被自私自利的人所觊觎。 ”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简单化的。湘湖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灌溉”。九个世纪以来,湘湖早已成为“库区”部分居民的家园。区区“五口深井”怎么能取消湘湖存在的“必要性”呢? “通过打井和利用地下水的新方法,湖水失去效力后,可以排掉并返回田野。”虽然是新的观点,但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显然还不够严谨。话虽如此,作为解决湘湖困境“死结”的一种方法,“打井法”毕竟也算得上是“奇招”。

由于“湖水失去了功能,可以排干还田”,一个面积“2.2万多亩”的“模范农村”就有了建设的基础。韩强实对这个“模范农村”的建设前景抱有极大的热情,精心谋划,制定了《创建新农村必备条件纲要》。他计划将把湖水排干后形成的湖田按照“古井田制度”分配到各家各户,打造规模宏大的“新大农村”。

综上所述,韩强石《湘湖治理方案》的主要贡献和突出特点如下:一是《方案》充分认识到,只有解决湘湖水利社会基本问题和突出矛盾,才能解决湘湖水利问题。库区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一条共赢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历史困境;其次,《规划》虽然以“湘湖治理”为出发点,但其目标是建设新农村。 ,显然超出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理解。湘湖改造史上首次展现了全球视野;三是在科学理念和工程技术方面,《方案》借鉴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的方法,并以当时三个国家的先进钻井技术和经验为“蓝本”;在社会发展方面,《方案》是基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第四,在以深井灌溉替代湘湖水、以“古井田制”平分土地方面。 《计划》包含了一些奇幻的元素,它已经是原创的了。

当然,“蓄水者得水,复田者得田,纠纷消失”的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湘湖的基本问题。因为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以农立国”的基本框架下,“得水”和“得地”根本上是一种“零和游戏”。无论当地政府如何协调,湘湖的基本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湘湖的历史恩怨也只能得到部分缓解。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退出湘湖生产领域。它不再成为周边居民的生产条件,而是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资源。只有这样,湘湖才会成为人人乐见的“生态”。 1984年,萧山县作出决定,对所有排干粘土的泥塘进行注水,恢复湖泊。 2003年7月,萧山区政协正式向中共萧山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关于古湘湖保护开发大规模规划实施的研究报告》。报告对“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的名称、保护开发的定位、范围、功能等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2023年是湘湖保护开发20周年。如今,湘湖已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娱乐、商务办公、诗意居住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湘湖创业规划》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城市档案,记录着历代仁人志士为这片沃土辛勤耕耘的血汗。

注:参见湘湖研究报告《九个世纪的演化——中国》杭州湘湖建成900周年学术论坛文集》

撰文:钱航珠雪芹

摄影:刘彦西、朱旭杰、何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0:06 , Processed in 0.5638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