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三国孙权一脉传承问题多,两次传位风波皆因宗族内部矛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74
发表于 2024-9-18 09: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的传承比较稳定。

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人势力都很稳定,宗室内部基本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刘备、刘禅就更简单了,两代人就解决了一个王朝的传承,而且没有发生宗族变故。

但孙权家族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宗族内部的矛盾。

第一次继承之争:孙权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孙亮,孙亮却被孙臣废黜,立孙秀为帝。第二次继承之争:孙秀死后,其儿子未能继位,大臣们都拥护孙和的儿子孙皓继承皇位。可以说,两次继承都很不正常。孙权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孙亮,这没什么。孙亮被废黜,由其弟弟孙秀继位,这就有些不合理了。孙秀有四个儿子,却都没有当上皇帝,反而是其侄子孙皓继位,这就更加不正常了。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吴家族制度。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孙登,次子孙鲁,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

其中长子孙登年少被立为太子,但英年早逝,次子孙鲁英年早逝,孙和因此一度被立为太子,但孙和与四子孙霸争宠,结果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孙霸的鲁王之位也被废,孙和本人也被孙权处死。

这样就剩下三个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分别是第五个儿子孙奋、第六个儿子孙修、第七个儿子孙亮。其中孙奋太不听话,总是犯错误,所以被孙权排挤。

那么,到底选第六个儿子孙休,还是第七个儿子孙亮呢?孙权最终选了孙亮。为什么?因为10岁的孙亮被称为神童,有点像曹植。孙权认为,如果孙亮当了皇帝,那将大有可为。

不过大家不必为孙休难过,因为七年之后,孙亮被孙陈废黜,第六子孙休成为了东吴帝国的皇帝。

你以为孙休就能心安理得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吗?那你就想多了。孙休死的时候才30岁,他的大儿子才10岁。大家都担心孙亮的悲剧会再次发生,所以打算找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来当皇帝。

于是,孙皓就被推到了历史的最前线。孙皓是三儿子孙和的儿子。孙和当时是太子,所以孙皓即位后,就追封孙和为皇帝。这样,孙权的七个儿子中,就有了三个皇帝。而孙皓,就是灭亡东吴的那个王。



2、孙晨、孙峻、孙昊三人是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孙皓是孙修的儿子,孙权的孙子。那么实力强大的孙陈和孙峻呢?其实他们也是孙皓的亲戚,但并不是孙权的嫡系。

相对而言,孙峻和孙臣的关系比较亲近,因为他们同为孙皓的孙子,孙峻是孙皓长子孙绰的儿子,孙臣是孙皓三子孙恭的儿子,所以从亲疏程度上来说,孙峻和孙臣是堂兄弟。

那么孙皓是谁?他和孙权是什么关系?准确的说,孙皓和孙权也是同一个爷爷孙忠。孙忠的次子就是孙坚,也就是孙权的父亲。孙忠的三子就是孙敬,也就是孙皓的父亲。

由此可见,孙权与孙皓是堂兄弟,他们的孙子又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所以虽然不算远亲,但也没有那么亲近。

所以孙权临终前任命诸葛恪、孙峻为摄政,其实和曹丕的安排是一样的,曹丕任命司马懿、曹爽为摄政,主要原因是曹爽虽然是曹家的人,但是是远亲,没有继承权。

同样,孙峻并不是孙权的直系后代,也就无权继承皇位,这也就避免了他们谋反的可能,同时孙峻也是孙家的人,自然也要维护孙家王室的利益。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往往这样的人更容易执掌朝政,一方面他们是孙家子弟,大臣们更容易臣服,另一方面他们是摄政王,有合法的统治权。

曹爽和孙峻几乎是同一类人,把持朝政,曹爽不够狠,饶了司马懿一命,才酿成后来的惨剧。孙峻聪明多了,直接杀了诸葛恪,临死前顺利把政权交给堂兄孙琛。

3.孙膑的势力太大,不可消灭,谁上台都会想消灭他。

孙峻在位的时候,皇帝孙亮还很小,所以这件事情还好。但是孙峻死后,他的堂弟孙陈继位的时候,孙亮已经长大了。

孙亮打算亲政天下,对孙陈独揽大权自然不满,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孙亮联合其妹全公主联手,但最终被孙陈击败。

孙陈废掉孙亮之后,立孙休为帝。但这显然不靠谱,因为不管谁当皇帝,只要不夺取皇位,就只能等死。



自古权臣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夺取皇位。司马家族若不建立新政权,早晚会被曹家灭亡。当年霍光身为权臣,却没有亲自取代皇帝,结果全家被灭亡。

权力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关键时刻不能失策,孙膑既然开始废帝立帝,就应该做好被皇帝废黜的准备,除非他有意篡位。

孙休上台之后,确实对孙臣有所警惕,甚至不敢吃孙臣送来的一口饭菜。当孙臣放松警惕的时候,孙休果断地将他擒杀,同时剿灭了孙臣的三个部族,还挖出孙峻鞭笞一番。

摘要:孙家为何最乱?

根本原因还是孙权没有好的继承人,71岁的孙权把皇位传给自己10岁的儿子,这不太可信,难道就没有成年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吗?

如果小儿子继位,必然会有权臣干涉政治。刘禅继位时才17岁,此时他已经年事已高,却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过他运气不错,遇到了大公无私的权臣诸葛亮,所以蜀汉避开了这次危机。曹丕、曹睿继位时,两人都已成年,所以不需要摄政,从而避开了这个问题。

只有孙权的儿子才十岁,先是诸葛恪和孙峻争权夺势,后来孙陈篡位,废帝立帝,孙家不乱才怪。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读三国,推荐读《三国志》,特别是裴松之注本。

《三国演义》(全四卷本)裴松之注

京东月销量100%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货京东发货

¥119.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1:29 , Processed in 0.6430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