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孙权为何传位给最小的儿子孙亮?背后原因引人关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83
发表于 2024-9-18 1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当时孙亮年仅八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君主之一。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当时已经69岁的孙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按照古代封建社会“长子当立,不立贤子”的传统继承原则,孙权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鲁、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理论上来说,长子孙登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他最终却把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孙亮。为什么呢?

第二宫殿之争

孙权虽然有七个儿子,但长子孙登早逝,未登基,次子孙鲁也因病早逝,因此皇位继承人的重心自然就转向了三子孙和、四子孙霸。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孙权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备受关注。孙权有七个儿子,但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孙亮。这一决定的背后有复杂的政治考量、家族纠葛,也有对国家未来稳定的慎重考虑。



孙权的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鲁、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按照古代封建社会传统的“长子无德”继承原则,理论上长子孙登应该是继承人的第一人选。然而孙登英年早逝,没有登上皇位。次子孙鲁也因病早逝,皇位继承人的重心自然就转向了三子孙和、四子孙霸。

三国演义孙权剧照

孙和,字子孝,自幼聪明睿智,长大后文武双全,早年被孙权封为太子。其弟孙霸自幼受父爱,被封为鲁王,与太子待遇相同,因此也想夺取皇位。兄弟二人形成两宫并存的局面,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史称“两宫之争”。

这场争斗被一个女人打破了,那就是孙权最宠爱的女儿孙鲁班!孙鲁班是步练师的女儿。孙权非常疼爱孙和的母亲王夫人,甚至想立王夫人为皇后。这导致孙鲁班和孙和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防止孙和即位后对她不利,孙鲁班不断地挑拨离间,在孙权面前制造麻烦。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鲁班趁孙和上宗庙祈福时路过其妃子家,大肆宣扬。她诬告孙和有不法之举,并说王夫人为孙权重病而高兴,煽动孙权对孙和父子极为不满。孙权听信了谗言,对孙和起了疑心,不久便废黜了孙和的太子之位。太子孙亮失宠后,在流放途中被杀。孙霸因图谋夺位而被孙权处死,这让原本有望继承皇位的两个皇子都免于一死。



选择孙良的理由

经过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孙权在选择继承人时愈发谨慎。第五个儿子孙奋脾气暴躁,缺乏治国之才;第六个儿子孙休虽有智慧,但在当时并不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此时,年仅七岁的孙亮进入了孙权的视线。孙亮作为孙权与潘皇后最小的儿子,母系家庭背景比较单纯,年纪尚小,容易控制亲信助手,便于维持现有的权力格局,防止权力过分集中而引发内乱。这对于想稳住政局,避免再次发生皇位之争的孙权来说,颇具吸引力。

此外,晚年的孙权或许受到了西汉初年吕后乱政的警示,意识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孙亮的母亲潘皇后去世较早,又无强大的外戚势力,也为孙亮继位扫清了一些潜在障碍。

综上所述,孙权在晚年经历了数次皇位继承危机后,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防止内乱的进一步扩大,确保新君易于掌控,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年纪最小但出身简单的孙亮。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孙权预想的方向发展,孙亮即位后,因年纪尚轻,无力应付复杂的政局,最终导致东吴政权的动荡和衰落,成为中国历史上关于皇位继承的深刻教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1:47 , Processed in 0.3503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