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硕果累累,圆市民安居梦,智能化年审更便民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245
发表于 2024-10-14 12: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来,常州市民“有房”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起步较早,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城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住房保障。住房保障工作做到了全市有特色、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常州模式”。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几年来不断取得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有21142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享受了住房保障,共有超过15万新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中。政府或企业。

“十四五”期间,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将有多少市民实现“安居梦”?

智能年度回顾,“让数据多出行,人少出行”

“不用坐车、不用步行,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年审,真的很方便。”家住茶山的赵先生说。

赵先生和刚满18岁的女儿住在廉租房里。过去,他们每年都要“跑”一次到常州住房保障中心进行年度资格审查,由于四肢孱弱,十分不便。工作人员上门教赵先生如何通过手机提交信息,并通过了网上年审。赵先生足不出户就顺利通过了年审。

2016年,常州住房保障中心正式启动新的年审试点——“智能年审”:受益于民政、社保、公积金、车管所、房产登记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年审审批人员采用“非面对面审批”模式,结合“后台协助”、“信息筛选”和“诚信申报”,对周期内保障家庭的资质进行审核。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摆脱了以往“不集中普查”的模式,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集中审核”,也极大方便了服务人员以往每年审核“往返”等情况。 “太多的印章、繁琐的材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倡更加诚信申报的高效行政服务模式。常州近万户保障性住房户实现“面批”,尤其受到残疾家庭的欢迎,成为全省住房建设体系的创新示范。

“让数据传输更多、让人们少跑腿是改善我们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审计科科长何雪银表示,这样的服务已经渗透到住房保障服务的各个环节。

据了解,随着住房保障的深入实施和保障性住房户的增加,保障性住房退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根据《常州市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租赁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遇到名下有车、有房、收入等11大情况需及时退出超过标准,或者无法出租房屋。年度审核按期进行等。从保障性住房“一刀切”、“不可移动”的退出困境中,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找到了阶梯式“分级退出”、人性化退出、司法退出等步骤,有效解决退出问题。据介绍,每年年审后,对不再符合保障政策的家庭,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的退出方式。

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从“有房住”走向“有房住”

为帮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从“有房住”走向“有房有房”,加快实现“幸福居住”梦想,常州市全面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方式。

2015年10月,常州市探索租售转、产权共享取得新成果。在江苏省率先试点共有产权公共租赁住房,并印发《常州市城镇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试点方案》,明确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采取创新保障方式,即政府与参保对象共同拥有房屋产权,解决了部分参保家庭拥有自己住房的需求。



此举不仅丰富了公租房保障方式,也让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从“有房住”到“有房有房”的转变,96个家庭实现了“幸福美满”的梦想。住房”。苗世明就是其中之一。走进苗世明位于金润家园的家,两室一厅的房子被年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刚从部队回来的时候,我和父母住在电子村的一间小房子里,我父亲看到这个政策就申请了,我们是2017年搬到这里的,现在还不到68平方米。” “完全可以满足我家的需求。”苗世明说,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政策帮助他家解决了人均不足18平方米的住房困境。其次,社区环境好、位置好、交通也方便,关键是价格真的很便宜,花10万多元就可以实现你的住房梦想!

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关键是筹集住房资源。常州市通过“六管齐下”的方式,形成了“集中新建、分散建设、定向建设、市场收储、批量收购、园区自建”的保障性住房筹集模式,拓宽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常州市在江苏省中率先实现中心城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得到保障,提前完成住房保障目标任务。

稳定人才,让企业发展无忧

2018年以来,常州市加大对辖区内市政重点工程、重点投资项目涉及人才住房保障力度,采取企业担保、空缺补贴、加快办理等方式,实现吸引人才。 “无缝连接”、“无忧生活”。

连续三年被评为省重大项目的位于常州经济开发区的“坤泰汽车核心系统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为满足高端人才的住房需求,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为该公司提供了108套人才公寓。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外籍人士,他们刚到常州,有一个了解这座城市的过渡期,人才公寓在这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吴岩介绍,这108套公寓分布在金安家园、金泽家园、青云雅苑三个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便利,为公司稳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公寓既实用又性价比高,租金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65%,企业无需担心房产等问题,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吴彦说道。

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解决青年人才创业就业初期面临的住房困难,常州市于2016年8月启动了新就业大学生保障试点,实现了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 “双扩”意味着申报对象不再局限于户籍人口,申报方式也不再局限于集中代理模式。 2017年,常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充分调研、积极走访的基础上,于同年8月底正式启动“金安家园人才公寓”项目。此时,在常州市工作的博士生或“龙城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如其及其配偶在常州市没有住房,无论国籍、户籍、职业,均可申请居住在“金安之家·人才公寓”,共覆盖企事业单位246多家,涉及人员16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正式实施的《市政府关于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对新就业大学生提供租房补贴:在常州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对在常州创业的应届大学生,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在市区自主租房的,政府给予总计不超过24个月的租房补贴。补助标准为博士每人每月800元,硕士每人每月600元,学士学位每人每月600元。每人每月500元。新就业大学生工作单位应当向本单位注册地区政府指定部门提出申请。

着力构建“三个一”体系 吹响物业党建“集结号”

房地产事虽小,但一件件牵动人心。近年来,常州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业发展,把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这一群众关心的“大事”作为“民生大事”,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行业管理更加精细、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的物业管理服务新局面。

“一套考核目标体系”:将“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提高党组织切实有效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党建”指标权重纳入常州市年度综合考核实施情况措施,明确要求年底前创建200个以上党建引领的物业管理服务示范点。

“一套可操作的推进体系”: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以党建推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领导”。中共常州市物业服务行业委员会同时成立,党组织关系挂靠市委“两新”工作委员会,进一步促进党组织覆盖面的有效指导。



“管得住的工程体系”:将“推进物业管理改革创新”纳入市委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明确“实现全市住宅小区物业全覆盖、全覆盖”的具体目标党的建设、政府职能全覆盖”目标和季度工作任务以项目化方式落实。同时,将党建主导的物业管理项目作为“百个书记亮工程、百个工程惠民生”的秘书项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研究讨论,研究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推进党建过程中的物业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

此外,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还打造了全国知名品牌“保障房爱心服务合作社”。这不仅是集体创建的主动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服务的志愿服务平台,也是动员全社会的集体举措。贴心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引领,动员社会各界资源,联合志愿者团体和爱心企业,定期和不定期为保障性住房家庭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据了解,爱心服务主要包括每年传统节日慰问、廉租住房家庭子女与学生结对、每季度定期免费维修检查、室内保洁、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捐赠和就业援助等。 “个人住房慈善服务合作社”目前覆盖所有城市保障性住房小区,让急需帮助的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小帮手、物质小帮手、就业小帮手、心理小帮手”。

近300个环卫工人家庭有了保障房“家”

近年来,常州市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在保障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础上,保障性住房逐步向基层和一线环卫工人倾斜,对进城环卫工人实行定向租金。

2013年,为进一步改善常州市环卫行业从业人员住房条件,促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常州市下发《关于开展环卫从业人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试点的通知》,规定试点环卫工人拥有实体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保证。

2013年7月中旬,环卫工人公共租赁住房试点正式启动。当年12月,天宁、钟楼、七树岩三个区环卫站举办了环卫工人公共租赁住房选房活动。共有200户环卫户获得第一批选房资格。在住房分配方面,为了方便环卫工人工作和生活,根据环卫工人的租房意向,住房应尽可能安排在靠近工作区域的地方,基本满足环卫工人的住房需求。

黄峰今年47岁,是常州市天宁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 1996年,他和妻子从家乡安徽省太和县来到常州打工。他们都在天宁市环卫所工作。为了在常州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他们和另外三户人家住在一间小拼合的房子里。房间里,每个起居区都用简单的窗帘隔开。没有独立卫生间,居住环境较差。 1997年和2002年,这对夫妇分别迎来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是他们爱情的果实。他们高兴的同时,更担心的是住房问题。

直到2014年1月,一家人搬进了桃源新村的储藏室,成为常州市第一批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福利的环卫工人。 2016年调整为金泽之家的官营住宅。新社区环境优美。新房面积54平方米,两室一厅,窗户明亮干净,厨房卫生间装修齐全,每月租金仅190元。拿到钥匙的那一刻,黄峰一家人兴奋不已。他们在常州打拼了20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去年8月,央视《新闻联播》讲述了黄峰一家的故事,并对常州的住房保障工作点赞。 “常州的住房保障是一项真正提高幸福指数的事业。特别是近10年来,常州在提高保障性住房、扩大保障对象范围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广泛而深入。”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处处长王维嘉表示。

目前,常州市共有近300户有环卫工人的家庭得到了这份保障。这项政策的出台,给普通环卫工人家庭的生活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需要住在老旧、破旧、拥挤、设施不足的社区,也不用担心出租屋随时被赶出。在良好的政策和住房保障下,他们纷纷落户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租期稳定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他们有住房保障感,有幸福的“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9:38 , Processed in 0.0809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