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老人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新冠疫苗到底有没有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02
发表于 2024-9-18 20: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针我已经打了,第三针是吸入式疫苗。我们老人家没事干的时候,就在广场聊天,接种疫苗是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75岁的杨萍(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据他观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同龄人大多对疫苗不太了解,“不知道疫苗能预防重症、危重症,关键时刻能救命”。

但杨平忍不住向记者问:“疫苗到底有没有效果?为什么很多人打了第二针甚至第三针还是会被感染?既然打不打都会被感染,我们这些老人干嘛还要去打?”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与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卢家海对健康时报表示,现阶段一些人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疫苗思维”的影响。“新冠疫苗研发时间紧迫,研发任务重,科学家精神压力大,短时间内研制出疫苗非常不容易,这在人类疫苗研制史上并不多见。受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等现实因素影响,我们不能用原来疫苗“一针见血”的传统思维去看待新形势。很多人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认识比较片面。疫苗的有效性不仅在于预防疾病本身,还在于预防重症、危重症。我们不能把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有效性与预防重症、危重症的有效性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只要不能预防感染就是无效的。”

来自山东济南的李女士比较关心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我爷爷今年82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吃药已有十多年,他愿意接种疫苗,但担心有基础疾病的人接种不了新冠疫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禁忌症中并未直接提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东增表示,如果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向社区医院询问是否可以接种疫苗,社区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到综合医院找专科医生评估。但大多数专科医生都没有接受过疫苗接种培训,此时双方医生都会建议采取较为保守的措施,考虑到我国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较低。此外,老年人原本担心所谓的疫苗禁忌症会加重基础疾病,最终选择不接种疫苗。其实,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大多数所谓的禁忌症并不存在。“有老年患者反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基础疾病复发,并把其与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联系起来,这可能只是‘时间上的联系’,而非实质性的‘因果关系’。”

“中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郑忠伟12月2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接种了34亿剂疫苗。在中国疾控中心的不良反应监测中,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疫苗相当,而且我们还发现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年轻人。此外,我们已向全球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据全球不完全统计,中国新冠疫苗已为60岁以上人群接种了超过10亿剂,这些疫苗都非常安全,最高接种年龄为106岁。



11月29日晚,山东青岛的蒋润杰(化名)发起了一个名为“幸福一家”的群聊。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认为有必要让家人讨论一下82岁的父亲是否需要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用他的话来说,“老人家是我爸爸,但不仅仅是我爸爸,还要听取弟弟妹妹们的意见。”这或许是中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的一个缩影——接种与否,不是老人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事。

姜润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从父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后,现在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四个兄弟姐妹决定。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他家独有,身边不少80岁以上的老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自理能力都大大下降。其实,很多事情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子女身上。“比如给爸爸打第二针,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家庭沟通问题。我小妹觉得爸爸打第一针反应太大,不同意继续打,所以等她想通了,我们才带爸爸去打疫苗。”

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告诉《健康时报》,一般75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时都会有两名家人陪同,一名搀扶老人,另一名随行。“有些家庭特别关注老人接种疫苗后的心情,甚至上大学的孙女在老人留观期间也会陪老人聊天。”该医生认为,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必须作为家庭核心议题来讨论。

老年人认为,待在家里就不会有感染风险,这种观点非常危险。

健康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很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那就是“几乎不出门”。

“老年人缺乏社交,可能是影响他们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因素。”来自广东佛山的李思月(化名)一直在劝说母亲同意自己80岁的爷爷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但我母亲认为,我爷爷很少出门,最多就在小区里走走,没必要接种疫苗。我爷爷自己也认为,只要不出远门就没事。”

“老人认为只要待在家里就不会被感染,这种观点很危险。”李东增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病毒变异,现在大量感染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与老人接触,势必增加其他老人的感染风险。另外,老人虽然可能不怎么外出,但也会通过家中的晚辈接触到病毒,所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突破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瓶颈”?“截至目前,60岁以上人群首剂疫苗接种率已超过90%,还有2800万人未接种首剂疫苗,约3700万人未完成加强针接种。”郑忠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指出,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不接种一剂疫苗,死亡风险约为14.7%;接种一剂后,他的死亡风险降为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他的死亡风险降为1.5%。因此,与不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后死亡风险降低了9.3倍。

今年已80岁的胡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己已经完成三剂新冠疫苗接种,前两剂是国药北京公司的灭活疫苗,第三剂是北京科兴生物的灭活疫苗。“目前还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如果有第四剂我会接种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建在2022年7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疫苗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中科院院士王福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发白血病、糖尿病,也不会像一些网传信息所称的那样影响人体基因发育、引起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

谈及目前新冠疫苗接种难的问题,济南的李女士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方便”。“现在不像刚开始打疫苗的时候,到处都有接种点,我们家附近的接种点已经撤走了,如果还要去医院接种,很多老人可能又会放弃。”

针对这一问题,《加强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指出,要为老年人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各地要延续前期各项行之有效的便民措施,继续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并层层开展接种禁忌症判定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症。

此外,针对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可选用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接种小组,携带接种后观察期内所需的常用设备和药品,进行上门接种服务。

李东增建议,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社区医生也可以进行一对一分析,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其实,大多数人担心的基础疾病和用药问题都不是问题,也不是禁忌症。还需要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门诊疫苗科普,社区工作者为老人接种疫苗做好配套服务,以上门服务为契机,引导老人理性看待接种疫苗。对于距离社区较远、行动不便的人群,将“苗子”送入社区,打通接种“最后一公里”,可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接种疫苗。

12月7日,健康时报记者又收到李思月的留言,“我妈终于同意带爷爷去接种疫苗了,不知道她是看新闻还是听我的话,她告诉我,老人打完疫苗还是很安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9:12 , Processed in 0.2378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