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缅怀蔡希陶: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扎根边疆的科学巨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11
发表于 2024-10-16 14: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注】1981年3月9日,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涛先生在昆明因病去世,享年70岁。今天用一只手的手指头算,蔡希涛先生去世已经三十七年了。蔡离开了我们。 1938年,蔡先生创办了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值此研究所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研究所创始人,对扎根边疆、毕生致力于植物科学事业的蔡先生致以崇高敬意。

自学并与植物结缘

蔡希涛先生的作文名为中举,名希涛,字堪如。 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葫芦镇蔡寨村乐顺堂。

1929年9月,蔡先生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物理系。在上海读书期间,他经常到姐夫陈望道家做客。在此期间,他深受瞿秋白、李达、夏正农、鲁迅、冯雪峰、胡愈之等革命前辈和文学名人的影响。 1930年9月,为避免被军警逮捕,经陈望道推荐,到北平生物调查所当实习生。在北平生物研究所工作期间,所长胡先苏先生经常派他到北平附近采集植物标本。他努力学习并自学成才。 1931年与胡先苏合作发表《四川省唇形科植物研究》一文。

云南植物王国揭幕人

1932年2月,蔡希涛先生受北京生物调查所派遣视察云南。他走遍云南山山水水,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偏远山区进行植物调查和采集。 1932年至1934年,共采集植物标本21000余份,其中云南新种427个,许多新记录,揭开了云南“植物王国”的面纱,为云南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

后与于德军先生合作翻译《栽培植物的起源》,发表豆科、蔷薇科、魔芋属植物的研究论文。蔡希涛先生在考察期间,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创作了许多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很有格调”的文学作品。

植物研究机构创始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使平津、华北陷入危机。北京大学生物调查研究所所长胡先苏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智同意成立植物研究所,专门调查云南植物,促进云南农林经济发展。

在各方支持和蔡希涛先生的具体管理下,1938年5月在昆明北郊黑龙潭成立了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蔡希涛还兼任公园经理。

1940年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在黑龙潭购地,选址设立办事处。公子之知道,《本来山河草木甚重》一书中的说明,是刻在大理石上,镶嵌在墙壁上的。 1941年办公楼的落成,结束了依赖黑龙潭寺的局面,奠定了云南农林植物学院的永久基础。经常带着西南联大学生到农林所实习的吴正义先生称赞农林所是“当时植物学的最高学府”、“旧中国植物分类学活动中心” ”在他的文章《也是迟来的纪念》中。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往云南的部队陆续回返。内战爆发后,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云南农林植物学院在风雨中摇曳。为了维持研究所10多名员工的生计,保护10万多株植物标本,蔡希涛先生组织员工种植蔬菜、花卉、香烟自救,并开设了鹦鹉店出售花草树木。 、观赏动物等,直至昆明解放。 。在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蔡希涛先生是发起人和实际负责人。他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坚持下来的人。陈凤怀先生在《回忆西涛同志的一生》一文中认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的成立是“西涛同志的第一个贡献”。

1950年4月7日,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希涛先生任所长。他专注于开发和建设。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扩大了昆明工作站园区面积,建成了研究所第一座集办公和科研于一体的“品子楼”。

在科研方面,他创办了第一个以药用和芳香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随后,昆明工作站升格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正义先生任所长,蔡希涛先生任副所长。

1959年,在年近五十的蔡希涛先生的带领下,一群被他对科学的执着和高尚人格所感染的年轻科技人员和工人,在一个村庄里自称为“集体鲁滨逊”。澜沧江。在大支流洛索河环绕的“葫芦岛”上,用“十八把大刀”斩荆棘、“双手劈葫芦岛”,创建了我国第一座热带植物园。

在他的领导和亲自实践下,这个建立在热带森林和偏远农村的植物园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很快在园林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产生了成果和人才,享誉中外。 1978年,热带植物园升格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前身)。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驱

蔡希涛先生在考察工厂时了解民情。他不仅从少数民族兄弟那里学到了植物资源利用的知识,还感叹他们过着“金饭碗要饭”的贫困生活。因此,蔡希涛先生立志“利用植物学的理论学科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他成为我国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先驱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早在20世纪40年代,蔡希涛先生就一直关注云南烟草生产。

1945年,他通过陈焕勇先生从美国引进优良烤烟品种“大金园”,并成功驯化。随后,开设烟草推广培训班,提供烤烟良种,使其成为云南烟草生产发展的主导品种,为云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关心国家燃眉之急,组织对云南橡胶资源和适宜林地进行调查研究。他提出,滇南西双版纳是最适合发展三叶草橡胶的地方,被国务院采纳为我国建设橡胶生产基地。他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作为国家橡胶协作组成员荣获“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

此外,他带领科技人员从国外野生植物资源中发现和引进了许多重要的药用、油料、香料和珍贵速生树种等经济植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资源和开发技术。我国的热带地区。

年轻植物学家指南

俗话说:十年树成,一百年树人。蔡希涛先生作为科技领军人物,不仅作出战略决策,为国家和人民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基地,推广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物质生产力,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支多学科的科研队伍。

他亲自给青少年教授专业课程、英语和拉丁语,对植物考察、植物引种驯化、植物化学成分检测、植物栽培实验和论文写作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他明确提出,“要求科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和拓展知识,开辟自己的道路”。

冯耀宗在《我的科学之路的引路者——蔡希涛老师》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不断进步的引路人。”蔡希涛先生一生喜爱贤才,善于影响、培养、扶持青年学子。他是尊重知识、培养人才的典范,他的伯乐精神令人感动。

蔡希涛先生的一生是富有创造力、勤奋和成就的一生。他为“植物王国”云南的植物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奉献科学”精神始终是西双版纳“葫芦岛”和昆明“元宝山”人民的精神支柱。

参考:

[1]云南省科委/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愿生命之树常青——缅怀蔡希涛同志》

[2]秦仁昌《云南植物研究先驱——蔡希涛教授》

[3]吴正义的《也是迟来的记忆》

[4]秦仁昌《云南植物研究先驱——蔡希涛教授》

[5]徐文/王振怀/肖戈《蔡希涛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1:49 , Processed in 0.3384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