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7 个步骤掌握塑料配色原理,让塑料制品色彩斑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260
发表于 2024-10-16 2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塑料着色是利用染料、颜料等混合阳光的减色,使制品着色。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获得不同的颜色。例如,当所有光被吸收时,它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即只吸收某一波长的光),且散射光量少,则塑料变成有色、透明;如果所有的光都被反射,则呈现白色;如果所有未吸收的光都被散射,塑料就会变得“有色且不透明”。

7步掌握塑料配色原理

1、明确的配色目标

1. 对要制备的样品有清晰、全面的了解。因为获得的样本不会是唯一的。一般可能是塑料件、数字、照片、皮革、金属件等,一切有颜色的东西都可能是你需要知道的。

塑料颗粒

2、根据塑料原料,区分软、硬塑料色粉。这缩小了调色剂的范围。

PE颗粒

3、根据成型工艺选择色粉或色母粒(例如:中温色粉或耐高温色粉)

颜料调色剂

4、耐候性、耐化学性、是否添加填料或其他添加剂、环保等方面有无特殊要求?

5、在什么光源下配色?有什么要求吗?因为样品是在自然光下。在荧光灯、紫外线等不同光源下颜色会有所不同。

2. 分析色调

调色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先调整深度,再调整色调,最后微调色差;深度可以用黑白粉以及墨粉本身的浓淡和饱和度来调节。

分析色调的步骤:

1、观察样品的透明度

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也叫纯色,很纯色意味着透明度很低)。有两种方法可以调整透明度。一是增加二氧化钛,二是增加墨粉的饱和度。 。

半透明产品

有两种方法可以调整透明度。一是增加二氧化钛,二是增加墨粉的饱和度。

2.观察样品表面

1、如果样品表面呈白色,即纯色中有一些白光,则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钛。如果白色很重,说明二氧化钛含量一定很高。

2、如果样品很亮,即彩度高,钛白粉的用量就少一些,调色剂的用量就多一些。 (碳粉含量高则颜色明暗;反之颜色淡则亮度低)

3、如果样品表面颜色深而亮,但表面发白,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钛白粉的用量,增加调色剂的用量。

注:如果样品是湿的且透明的,则需要选择透明度好的有机颜料或染料。如果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则需要根据实际经验估算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然后根据色相确定是否添加黑色及其比例。

3、颜色配方如何确定?

1、首先确定钛白粉的含量,这是技术的关键。因为一旦二氧化钛的含量发生变化,颜色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他色粉的用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分析配色样本的颜色范围由哪些颜色组成,哪些是主色,哪些是辅色,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 (尽量选择与样品颜色相近的颜料,例如颜色为红色,样品偏黄则选择大红色,样品偏黄则选择大红色或荧光红为主色)明亮的);

3、观察样品的亮度

塑料配色可以通过将红、黄、蓝三基色混合得到各种颜色。因此,各种颜色都可以看作是红、黄、蓝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三维极限配色为:红色、黄色搭配橙色;黄色和蓝色与绿色搭配;红色和蓝色搭配紫色;橙色和绿色与橄榄色搭配,绿色和紫色与灰色搭配,紫色和橙色与棕色搭配。

通常将饱和度较好、亮度较大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原色(原色或原色)。通过将这三种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混合可以获得各种其他颜色。例如,红色和黄色可以产生鲜红色、橙色和杏色;黄色和蓝色可产生绿色、湖蓝色、浅绿色、草绿色、翠绿色;红色和蓝色可以产生紫色、绿色莲花和深玫瑰色。这些颜色被称为辅助色(或辅助色)。由原色(或间色)和间色混合形成的颜色称为三次色(或间色)。例如,橙色和绿色产生橄榄色,绿色和紫色产生灰色,橙色和紫色产生棕褐色。 。

另外,根据原色或间色,用白色稀释,可产生浅红、粉红、浅蓝、湖蓝等不同深浅的颜色。添加不同量的黑色还可以产生棕色、深棕色、深绿色等不同明度的颜色。特别要注意避免同时使用红、黄、蓝三基色拼黑。目前,大多数塑料配色采用试错视觉配色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缺乏科学性,且耗时。它还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经验,否则操作起来会很困难。提高视觉配色的速度和准确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练习绘画。然而,视觉配色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季节、质量、配色人员的经验、情绪、健康状况等,都可能影响配色结果。计算机配色仍然是提高配色精度的必然方向。

4. 试配

1、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碳粉和结构配方;

2、根据原料类型,是耐中温还是耐高温墨粉,选择软胶或硬胶;

3、根据透明度选择颜料,确定二氧化钛含量和黑灰级别,最后确定色相、深度、亮度来选择碳粉品种。

5. 制定公式

1、确定钛白粉的比例

2、确定黑色碳粉的比例

3、确定主色调色粉的比例

4、确定二次色碳粉的比例(需要荧光碳粉或增白剂的比例)

6.注塑打样/微调

注:一般用600g树脂配制。按照配方比例,将碳粉和树脂混合均匀,然后用注塑机制版。待板镀完且样品完全冷却后,对样品的颜色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样品颜色的色相、深浅、亮度等情况,添加或减去调色剂的用量,并重复测试,直至达到预期的配色要求。 (如果使用电脑测试配色,可以根据L、a、b值的偏差进行数据分析)

七、调整不同色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示例:白色

1、一般来说,二氧化钛颗粒越细越好,其着色力越高。常用钛白粉杜邦R105;

2、白色一般用于浅色塑料制品,通常添加大量钛白粉和少量颜料;

3、特殊美白选择背景有蓝光的二氧化钛;

4、PP/ABS中钛白粉含量越高,遮盖力越好,但大于8%时,遮盖力不再增加。

配方举例:PP增白WHITE配方(用于门窗涂料MFI>35),作为涂料的母粒)(树脂为100)

TIO R105 WHI 14.5%

PWI P AOUV WHI 3%

蓝色 15 0.0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0:14 , Processed in 0.0659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