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6|回复: 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从无到有的传奇奋斗史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31
发表于 2024-10-16 2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奋斗史解读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奋斗史解读 王传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武威,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 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长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00285.HK)董事长。 2009年,他以13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胡润2009中国新首富:王传福先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先生。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后,王传福开始研究电池。 1990年硕士毕业后,他留在研究所301室工作。两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破格晋升为301室副所长。1993年,研究所在深圳成立了大电池有限公司。由于与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故任命王传福为公司总经理。在获得了一些企业运营和电池生产的实践经验后,王传福发现自己研究的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买一个“大哥大”要花2万到3万元,想买的人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机的发展需要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他看来,技术不是问题。只要能够规模化,就能做出伟大的事情。 1995年2月,王传福与表弟陆向阳创立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成为一流的电池制造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比亚迪出口大幅萎缩。但今年夏天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去年销售收入达到1.55亿美元(2000年为1.05亿美元),税金2400万美元,拥有员工15000人。王传福的项目也有他的独特之处。与国内很多企业一味追求现代化,往往花巨资引进国际领先的生产线相比,王传福自始至终自主研发、研制产品。不仅如此,王传福还在技术、原材料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此外,王传福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研发过程,利用比亚迪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定成本降低计划。例如,镍镉电池需要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如果从国外进口性能更好的钴,成本会极高。比亚迪与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在明确了国内外钴的质量差距后,比亚迪制定了详细的方法来提高国产钴的质量,最终使国产钴达到国际质量要求,同时成本比国外产品低40%。由于负极材料的应用极其广泛,仅通过这一点,比亚迪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元。 79岁的“股神”巴菲特,虽然手机、电池业务在金融风暴中重创,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依然在8月的最后一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这得益于汽车业务收入激增。与此同时,巴菲特以500%的巨额投资收益再次上演“股神”的经典神话。

作为引领比亚迪发展的创始人,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亚迪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61.32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比亚迪汽车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3%至88.77亿元,占比亚迪总营收的比重由去年底的32%增至55%,成功超越手机业务,成为比亚迪第一大汽车业务。比亚迪最大的业务。比亚迪半年报发布后,巴菲特于2008年9月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票。投资收益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比亚迪当日收盘价48.6港元计算,当日股价上涨8%。因此,巴菲特股票的账面利润超过91亿港元,增幅超过500%。巴菲特惊人的回报,使他对比亚迪的投资成为当前经济危机下不可多得的经典案例。吸引传奇投资人物巴菲特及其投资团队的不仅仅是比亚迪本身,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将王传福形容为未来的全球商业领袖,集艾默生和韦尔奇于一身。为了证明自己公司电池的环保性,王传福曾在接班巴菲特的热门人选之一中美能源公司董事长大卫·索科尔面前喝了自己公司生产的电解液。



索科尔对巴菲特说:“这个家伙(王传福)很有魅力,你一定想见见他。”此后,比亚迪终于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小米加步枪”式的生产 1995年2月,王传福辞去大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向担任投资经理的堂兄卢向阳借了250万元,注册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带着20多人,他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作坊里开始了创业生涯。为了节省成本,王传福分解了生产流程,自主研发了一些关键设备,半自动半手工完成生产,将电池生产成本降低至比日本厂商低40%。有人曾将王传福对科技的热情概括为“学洋人之术,打败洋人”。通过拆解、学习、改造、创新,他最终成为中国的“电池大王”。比亚迪的核心生产模式是“半自动化加人工”,也被称为“小米加步枪”。从电池生产线到后续的汽车模具,王传福都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帮助具有成本优势的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额近亿元的中型企业。到2000年左右,比亚迪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随后开始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和三星等公司设计和生产手机及配件。比亚迪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接近15%,在国际市场与日本三洋竞争。

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排名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在电池行业取得巨大成功的王传福并不满足于单一领域的发展。 2003年他又做出惊人举动。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第二家国内民营汽车制造商。对汽车行业一无所知的王传福此举,立即引起多方质疑。不过,半路出家的王传福并不在意这些。他的信心来自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他曾表示,希望通过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并将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来造车。 “我的余生将致力于汽车事业。”王传福说道。当他进入汽车行业时,他仍然采用了创业时节省成本的生产模式。在比亚迪科技馆,人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汽车工程师的发明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们不仅设计车身,还设计汽车发动机、空调、灯具、安全带、安全气囊、电子产品等。有人曾说,王传福鄙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 “他比欧美资深技术专家更信任年轻工程师。他相信一切都可以自己做,而且会比花高价买来的更有效。他认为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比亚迪的一位副总裁曾这样解释他们的企业理念:“我们从不害怕核心技术。

别人有,我就敢做;别人不敢想,我就敢想。当比亚迪的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乏勇气。”王传福拆解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原型,测量、分解、测试他研究了它们的结构,测试了它的性能,仔细分析了它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专利就按照同样的步骤,如果有专利就修改它们,他使用了大量的非专利技术,并很快开发出了自己的技术。核心技术,其实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所以实际研究本身只有5%左右。”王传福说。一时间,有人戏称比亚迪F3为“比亚迪卡罗拉”。两人的外貌惊人的相似。很多人认为比亚迪在设计上抄袭了丰田的“卡罗拉”。更重要的是,比亚迪F3的汽车零部件甚至都可以与丰田卡罗拉配套使用。不过,人们担心的诉讼纠纷并没有出现。王传福曾表示:“知识产权必须尊重,但可以避免。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王传福1966年出生于安徽武威,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王传福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拥有硕士学位并留在301研究所工作的他,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当他意识到手机的发展将增加充电电池的需求时,他决定从商。



他经常被称为“技术极客”、“汽车极客”和“颠覆者”。他对技术极度痴迷,违背所有人的意愿制造汽车和电动汽车,并声称到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导者。在不落俗套、敢想敢干的王传福眼里,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具有颠覆性,一切都可以改变。在中国企业界,怀揣“汽车梦”的人有很多,比如语出惊人的吉利汽车总裁王传福,还有幽默风趣、总是笑个不停的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每个人都在那里。然而王传福​​却始终沉默寡言、稳重,就像一个“隐形人”。王传福非常节俭。他喜欢穿夹克,旅行时从不坐头等舱。他和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一直住在比亚迪的宿舍里。 “我对财富没有兴趣。”他说得很清楚。比亚迪上市后,他干脆将自己15%的股份分配给了公司20多名经理和工程师。王传福的节俭影响了他所领导的企业。尽管2008年比亚迪所有业务均实现盈利,但为了节省成本,比亚迪高管在参加底特律车展时只在郊区租了一套房子。郭台铭喜欢举办盛大的富士康年会,但王传福的预算里从来没有这一项。与富士康相比,比亚迪最大的成本优势之一是:富士康在大陆有4000名台籍高管,他们的工资相当于我们10万工人的工资。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图将比亚迪的产品送到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坝试用。

没想到,比亚迪产品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巴的浓厚兴趣。年底,大巴毫不犹豫地将三洋的订单交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额近亿元的中型企业。近三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实现100%的增长。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至40%。日系厂商濒临亏损,而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却越来越舒服。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汽车也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兴奋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仅用3年时间就占领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使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立即抓住了第二次机遇,开始在电池市场开发拥有核心技术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为此,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最先进的设备,搜寻尖端人才,并成立了中央研究部门。当时锂离子电池由日本人主导,国内同行并不相信比亚迪能够成功。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遭到嘲笑,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如今已结出硕果。据日经电子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排名仅落后于三洋、索尼和松下,成为与这三大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目前,比亚迪的生产规模已达到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 60%的产品出口。手机领域客户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行业巨头还包括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贵,无绳电话用户则包括伟易达、松下、辛力。比亚迪已成为仅次于三洋的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全球市场近15%的份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5:53 , Processed in 0.2429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