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众多宫殿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71
发表于 2024-10-17 1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天下为秦所苦,万世帝王大喜

天下太平后,始皇帝觉得自己的功绩已经足够了,可以放松心情去追求物质享受了。

首先,他开始建造一座宫殿。

秦国原来在渭河南岸有章台宫和皇家园林上林园,但这些都是几代人以前所建的。他们怎么配得上大秦帝国如今的地位?自从几年前征服六国之后,每次攻克一个国家的都城,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都会派人绘制那个国家的宫殿,然后建造渭水北岸的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六国相继灭亡,六座新的王宫在渭河北岸拔地而起。

始皇仍不满足。统一天下的第二年,他在渭河南岸修建了姬庙,在骊山麓修建了甘泉宫前殿。两座宫殿由走廊相连。穿过甬道,从咸阳可直达骊山。受到外界的干扰。

全国各地的工匠日以继夜地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咸阳周围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宏伟的宫殿(据说宫殿多达270座),将咸阳城装点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最奢华的天堂。

这些宫殿的奢华程度简直令人震惊——

宫殿为崔巍,楼阁雄伟,中间多条道路相连,廊桥在空中纵横交错,顶层朱漆阁楼,直达云霄;还饰有奇松奇石,有鹿鹤游弋于其上,猴鳄爬其上,夹杂着四季不衰的鲜花和千年不涸的泉水。

然后,他将六国的珍宝和美女抢夺到这些宫殿中,赵姬超越了女人,争夺美女。随后架起六国祖庙的乐器,奏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雅音乐。仙乐终日萦绕,弥漫云间。无尽的辉煌,无尽的威严赞美……

他在世时的奢侈还不够。始皇帝从登基那一刻起,就让人在骊山为他修建了一座皇陵,让他一百年后仍能享受无尽的财​​富。统一世界后,建设进度加快。

骊山是咸阳东北部的一座名山,风景秀丽。骊山陵规模为历史上最大。再加上兵马俑的巨大阵列,整个工程的规模极其恐怖。相当于把一座山挖空,在里面建一座城。

为了建设如此令人震惊的超级工程,秦政府招募了超过70万的平民和所谓的囚犯,迫使这些无辜百姓像奴隶一样日夜劳作。建造这个庞大的工程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皇陵。

即便如此,始皇帝仍然觉得自己配不上千古皇帝的身份。他认为“咸阳人多,先王宫殿小”,所以需要一座宏伟的宫殿来提供终极的物质享受。公元前212年,他下令动用国家资源,开始建造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超级宫殿——阿房宫。

阿房宫​​的宏伟程度超过了人类已知的所有宫殿。仅仅一座前殿,就已经接近明代故宫的规模了!建造这样的超级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其实已经超出了大秦帝国的承受能力,但秦始皇并不在意这些:反正帝国人多,随便抢去当苦力。 ...

除了压倒性的物质享受外,盛年的皇帝还喜欢四处游历。只有亲自踏上他所统治的万里河山,他才能真正感受到统治世界的快乐。

统一天下后,始皇下令修建了许多赤道——专供皇帝使用的高标准道路。这些道路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极大地改善了咸阳周边的交通,为皇帝巡视提供了便利。

作为天下之主,他们巡视天下,观察民情,评判官员,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他们的职责之一。自尧舜时代就有这样的传统,历代皇帝都经常出巡。



到了始皇帝,游览的意义就变了。

他出访的目的大多不是为了安抚民众,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他所到之处,都会立下石碑,刻上颂扬他的文字,向天下人民和后人宣传他的丰功伟绩。

他此行的目的地既不是国家生产建设的重要机构,也不是军事重镇,而是名山大川。

他巡视的频率——平均每两年一次——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皇帝。基本上只要他身体健康,最近没有出什么麻烦,他就在闲逛。

所以,始皇出巡,背离了古代贤王体察民情的初衷,变成了自己夸张的真人秀,逼世人观看。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首次出巡。他一路西行,拜访了秦始祖居住的陇西故里,然后沿着先祖东进的小路回到了咸阳。 ——这是对我们祖先开疆辟土之路的象征性重走。

一年后,他第二次巡演。这次他东行,来到了六国的故乡,考察他不久前刚刚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此时,六国百姓还没有对新王朝的归属感。皇帝的到来可以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对国家的认同感。这是秦朝巩固统治的必要步骤。

而这次巡演清楚地表明了他享受成功的倾向。

浩浩荡荡的车队抵达齐鲁古地。眼前巍峨的泰山,是本次邮轮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始皇帝召见了当地一些著名的儒家学者,问他们:“听说古代圣贤在泰山举行禅宗仪式,具体是怎样举行的呢?”儒生们面面相觑。

“封禅”是古书上记载的最神圣的仪式。它分为两个过程:“冯”是向山和河流中的天空祈祷,这被称为偿还天堂的优点; “禅”就是在山脚下寻找一处尘土。丘向大地致以祝福,称为报答大地之功。

一般来说,天下从乱世到大治之后,获得政权的皇帝都会到泰山等名山向天地祈福,宣告他接受了上天赋予他的使命,教育人民——其实这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他统治的合法性。性别。

但自周代以来,已有七八百年没有人举行禅宗仪式了。禅宗仪式的具体程序,古书中并无明确记载。没有人知道那些“古代贤王”是怎么做到的。

只有一两个老儒生战战兢兢地回答道:“陛下……这……古书上说,车轮要用蒲草包裹,以免压碎山上的岩石……”

“够了,全部撤退!”始皇帝勃然大怒,大声疾呼赶走这些无用的儒生。

但禅宗仪式是必须举行的。既然没有先例可以参考,那我们就创建自己的一套规则吧……

公元前219年春,秦朝君臣在泰山举行禅宗大典,正式向天地宣告自己万民之主的身份。



祭祀的具体仪式是新创的——先在泰山山顶筑一座圆形祭坛,祭祀队伍从泰山南坡登顶。皇帝宣读预先写好的祭文;然后立了一块石碑,颂扬始皇帝的威严。然后从泰山北下到附近的良父山,在方坛前举行禅宗仪式。

具体的祭祀过程和祭文内容对外严格保密,让这一仪式蒙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此时,始皇终于接过了天上指挥万民的重任,正式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

没想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封印”仪式举行后,在从泰山北坡下山的途中,天气突变,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出发前没有准备雨具,始皇和大臣们都很着急。

幸好附近有一棵大松树,大家赶紧搀扶着始皇,躲到了树下。虽然始皇本人并没有下多少雨,但他麾下的文武百官都被淋湿了。随后,他们还要穿上湿衣服,去良府山举行“禅”礼。场面有些尴尬。

起初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有些失望,但大家只是相视一笑。秦始皇高兴地将这棵树封为“五大医”之一,以表彰其“救人之功”。

被排斥的儒生们听说后,幸灾乐祸,议论着皇帝被水泡的事。就连禅宗仪式也被毁掉,根本没有完成。他们不好意思告诉外界,所以把一切都保密了。

六国百姓本来对始皇帝很不服气。得知消息后,他们赶紧互相转告。谣言一传十,十传十,成为天下人皆知的笑话。

这些传闻溜进了始皇帝的耳中。他只是微笑着,什么也没说。他还有未竟的事情,所以现在不和这些儒生争论,以后再跟他们算账。

浩浩荡荡的车队继续向东,到达渤海之滨,到达大山、芝罘等名山。君臣依次祭祀八位山水神,并在各处立碑。

最后一站是渤海之滨的琅野。按照事先的计划,秦朝的君臣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然后立碑表彰功绩,并在此游玩一会。

仪式结束后,始皇站在渤海边,望着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极度的孤独——就算拥有天下又如何?一百年后,不就是一把黄土吗?

他不愿意屈服!他想要超越命运。

老天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果然送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

下属来报,有一个叫徐福的陌生人,率领一群奇形怪状的人来见他,说他们知道神仙的秘密和长生不老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3:52 , Processed in 0.1824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