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2|回复: 0

辛巴炮轰东方甄选玉米价格,董宇辉回应:成本高!辛巴致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19
发表于 2024-10-18 02: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辛巴在一次直播中批评东方精选直播间出售的玉米“不合情理”。农户批发售价仅为每穗70分钱,但东方精选的销售价格达到每穗6元,新东方占了40%的利润。 %,“农民赚钱了”?

对此,东方精选董宇辉表示,东方精选玉米与普通玉米不同。大多数玉米的购买价格约为 40 至 50 美分,但这些玉米用于饲养牲畜。东方精选玉米从田间回收的价格仅为2元,成本较高。

这并不是东方精选第一次因玉米价格问题而受到质疑。早在东方精选刚开始流行时,其鲜玉米每穗6元的价格就被批评过高。当时,董宇辉用“低价伤农”的一句话回应了网友的担忧。

然而9月20日,辛巴突然就此事道歉。他表示,可能是因为最近压力太大,以后会尽量不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我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我说的方式可能不太合适,我的架构太小了,对不起这个公司,占用公共资源,以后我会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过,事件并没有随着辛巴的道歉而结束。此后,东方精选的鲜玉米供应商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整个事情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东方精选如此高价出售玉米到底是商业行为还是真的出于“玉米低价伤农”的考虑?那么“谷贵真是个富农”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步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1.东方精选的鲜玉米供应商是谁?

辛巴对东方精选玉米价格表示怀疑后,东方精选鲜玉米供应商浮出水面。

据网友上传的评价视频显示,东方精选鲜玉米的供应商是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

2、农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农嫂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26日,注册资本1500万元。公司大股东为创始人隋淑霞,持股51%;第二股东齐新江持股49%。

公开资料显示,隋淑霞原是公主岭市的一名农村妇女。她一家六口只拥有5英亩的玉米地。隋淑霞创办农嫂之前,曾经营过餐馆、美容院、二手车公司等,积蓄数百万元。

2012年,朋友请她帮忙从公主岭收购新鲜玉米,这让她意识到家乡的玉米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2年7月,隋淑霞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农嫂食品,联系农民大量生产加工鲜玉米。起初,为了开拓销售,隋淑霞也犯了很多错误。最终,她将自己的企业定位为玉米供应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多年发展,隋淑霞所在公司现年加工鲜玉米1亿穗,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公司拥有鲜玉米种植基地100个,种植规模2000公顷,带动1000多名农民参与增收。

东方精选其实也是农嫂食品的众多客户之一。

3、东方精选的玉米收购价真的是2元吗?

在回答问题时,董宇辉表示,东方精选玉米从田间回收的价格达到每穗2元,价格合理。

据*财经报道,一位与东方精选直播间有代工合作业务的人士透露,其东北代工工厂的玉米采购价为2元,这确实与董宇辉的回应相符。不过,东方精选方面并未对此做出官方回应。

此外,有博主向农嫂食品官方客服咨询其销售的鲜玉米批发价,对方回复称批发价为3.5元/穗。考虑到中间利润,东方精选2元的进货价符合常理。

不过,董宇辉回应称,“收回土地的价格只有2元。”

从董宇辉回应的字面意思来看,东方精选出售的玉米2元的收购价是农民的直接收入,不存在“工厂”环节。看来农民可以直接从东方以2元的价格出售,这似乎符合“粮价低伤农民”的理念。

但如果按照这个认识,就不应该有供应东方精选的“农嫂食品”,而东方精选玉米必须是自营的。

这只能说明董宇辉的反应有问题。

4、玉米地收购价是多少?

虽然对于农民种植的玉米的具体价格众说纷坛,但经过三遍采访、多方调查,2元一穗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

今日,三燕向农嫂官方客服咨询了玉米收购价格。对方表示自己不负责这方面的业务,也不知道。

公开资料显示,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公主岭市环岭街道迎新村。距离约43公里的孟雪坊村是一个主要种植鲜玉米的地区。

今年8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当地节目《公主岭新闻联播》专门针对当地玉米种植和收购情况做了一档新闻节目。其中,孟雪坊村党支部书记朱玉超表示,今年孟雪坊村正在种植鲜玉米,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并以0.85元的价格回收。预计每亩房产价值为4.5万株,纯收入为8000至10000元。



此外,黑龙江一家鲜玉米代工厂发布了一段视频,详细介绍了鲜玉米的成本。工厂以每穗近0.9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随后,经过生产加工、除损、人工费、水电等成本,最终一根玉米穗的成本在2元以上,工厂以2.5元的批发价对外销售。

可见,董宇辉所说的“土地收回价格只有2元”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董宇辉撒谎欺骗了消费者。

因为东方精选2元的进货价可能是代工厂的报价,而新鲜玉米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最终进入消费者的盘子,不能直接从田间采摘出售。

5、东方臻选卖的是冬储玉米,不是“鲜玉米”?

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农产品都无法采摘和销售,因为农作物有生产周期;根据农产品种类的不同,有些农作物每年种植一次、收获一次;其他的可以收获两次。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随时采摘购买。

据三言财经介绍,玉米的生长周期为100至120天,适宜每年4月播种、8月收获。此外,据澎湃新闻报道,吉林省公主岭市一鲜玉米种植基地,为了达到错峰营销的目的,采取了周期性种植的方式。其中,第一周期于今年4月播种;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分别于5月上旬和5月下旬播种。

这样种植,鲜玉米的收获期可从7月下旬延长至10月上旬。也就是说,每年下半年是玉米产量最多的季节。在非收获期,消费者购买的玉米大部分是冬储玉米。

于是,有网友发文质疑,东方精选推销的“鲜玉米”不可能是季节性玉米,而是冬储玉米;因为鲜玉米的收获期还没有到,不应该用“鲜”来形容。

而有网友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东方精选客服,对方也证实所售玉米为冬储玉米。不过,今日三燕就同一问题咨询东方精选客服,但对方以玉米已下架为由拒绝答复。

不过,三燕在此认为有必要科普一下。农骚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新鲜玉米”这里的“新鲜”并不是指“刚采摘”的玉米;这里的“新鲜”实际上是“保存”的意思。概念。

事实上,即使是当季刚采摘的玉米,也不能立即采摘并简单包装出售。它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众所周知,农作物如果不进行加工,久而久之,可能会因为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腐烂,变得不可食用。因此,为了将农产品转化为稳定可靠的消费食品,必须进行工业化加工。

据《经济日报》报道,新鲜玉米只有在收获前一段时间煮熟食用才味道最佳。如果太嫩或太老,味道就会受到影响。即使采用冷藏保鲜技术,面对我国极高的玉米产量,储存成本也很高,而且规模也不大。

报道提到,公主岭当地的鲜玉米要经过切割、清洗、塑料包装、蒸熟等工序,最后才能真空包装出售,保质期长达十个月以上。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购买的新鲜玉米都是真空包装的,而不是像菜市场那样裸卖。

农嫂食品官方客服也向三燕证实了这一点。公司会选择仓库发出的最晚日期的产品进行发货,但消费者不必担心玉米是应季玉米还是冬储玉米。不管是哪一种,经过加工后,味道都会更好。没问题。

现在可以断定,东方精选并不自己生产玉米。它从农骚食品购买并以自己的品牌销售。另外,大多数消费者应该认为自己卖的是新鲜生产的玉米。主播有没有明确说明是冬天储存的?

6.东方精选鲜玉米其实是“OEM”?

是的。

这一事件也让公众认识到,东方精选出售的鲜玉米实际上是“贴牌”产品。逆向销售流程为:消费者从东方精选购买玉米——东方精选向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向农民购买玉米。东方精选不是直接从农民那里购买玉米。

相当于农民是产业链最上游的货源,农骚食品是批发商,东方精选是零售商。

7、生产、种植、供应模式是怎样的?

据农嫂食品介绍,在生产模式上,公司接到国际订单和部分国内订单后,将生产和种植订单分配给农户。谁种植它?采取公司、公司+农户模式。因此,公司大部分玉米销售应以订单为主,先定价后销售。

同时,农民更像是企业员工。生产季节,公司聘请农民采摘、种植。据官方信息,200多名工人每天可捡拾玉米160万余粒,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8. 为什么供应商卖得比东方精选便宜?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东方精选玉米事件”中的一个无关插曲。

这两天,农嫂食品的官方社交账号上充斥着网友对农嫂的批评。网友愤怒表示,东方精选以每根6块钱的价格出售东北玉米,农民的妻子却因低价出售而被打脸。

近几天,农嫂食品官方短视频号连续发布了多条短视频。大部分内容批评辛巴“7美分购买价”的说法。

该农民的妻子强调,虽然收购价低于零售价,但公司加工成本高,最终销售价格高,才能保证玉米质量。不仅如此,视频还不断强调“低价伤农”的理念。



但令大量网友不满的是,除了宣传该事件外,农妇还以每穗3元以上的价格,以与东方精选玉米相同的价格出售该产品。

这种行为,相当于彻底打了东方精选的脸,让网友看不起。不少网友批评农嫂“过河拆桥”。如果不是东方精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卖玉米,农嫂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结果,现在“批发商”充当了“零售商”的角色,低价出售产品,让东方精选无法来到台湾。

对此,农嫂食品主播也很委屈。直播中,他表示,作为玉米生产加工厂家,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不把价格定得像东方精选那么高,难道有错吗?

但这样的抱怨并没有阻止网友对农嫂的不满。目前,农骚抖音账号上的几乎每个视频都充满了网友的批评。

9、在讨论粮贱是否伤农的同时,也要讨论粮贵是否可以富农。

贱粮确实伤害了农民,但如果单看“东方精选玉米”事件,遗憾的是,无论玉米卖多少钱,都可以说与辛勤耕耘的农民无关。种植玉米。

东方精选的玉米可以卖到6元/玉米,其供应商的直销可以将同种产品的价格降低到4元/玉米甚至低于3元/玉米;上述另一家代工厂的批发价仅为2.5元。 。

这种玉米经历了多个生产、销售环节。不管它最终出现在消费者的盘子里有多少,农民最初的购买价格不会因为最终卖得更贵而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那么“粮贵”了,农民就一定能致富吗?

首先,在今年的销售过程中,如果实行订单制,土地的收购价格早就定下来了,农民基本不需要考虑“烂田”的问题。无论终端销售价格是6元还是60元,农民都无法进一步受益。增加收入。

其次,根据今年的情况,推算一下明年的价格和销量:

假设我是一个种植新鲜玉米的农民。我原本把玉米卖到0.8元一穗,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后突然有一天,听说一家公司出售的鲜玉米价格高达6元一穗,而且这家公司的员工还宣扬“玉米涨价伤农”。

所以从第二年开始,接到代工厂的玉米订单后,我就提出了涨价的要求。我指出你从我这里买的玉米最终可以卖到6块钱,所以我想加价。我不会接受0.8元的进价。现在我卖1.5元/耳。

在上面的场景中,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工厂是不是和“我”达成了新的合同,以1.5元的价格采购了?还是工厂会放弃“我”,以0.8元的收购价继续与其他农户合作?

实际情况是,如果农民自己提高收购价格,后果就是工厂干脆不予理睬,因为“有的地方按市场价收购”。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想要高价出售的玉米无人问津,全部烂在地里。

单纯的“粮贵”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10、玉米事件与农民无关吗?

东方精选精选的玉米价格与玉米便宜、坑害农民无关,但并不意味着与帮助农民、造福农民无关。

当然,农民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越高,他们获得的直接财富就越多。这也是“低价伤农”理念的直接逻辑。

农产品收购价格通常由市场决定,不同品种、作物收购价格也不同。这也是很多评论和分析在关注农民收入问题时经常提到的“议价能力”问题。

正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农民是最上游的供给源,他们缺乏议价能力会限制收入规模;与此同时,处于产业链中间的加工企业,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自然也希望降低采购价格。这进一步限制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国家将出台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将农产品收购价格限制在一定价格以内,确保农民利益得到保护。

但另一方面,农民的财富来源并不仅仅依赖于农作物的收购价格。保证有市场、能卖才能赚钱也很重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即使能种出好的经济作物,也很难卖出去。大量粮食和农作物无法出售,大量腐烂在地里。

此时,农嫂食品、东方精选等企业的帮农惠民作用就充分体现。作为代工厂,农嫂直接采购大量玉米,然后加工后寻找包括东方精选在内的各个销售网点;作为终端零售商,东方精选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人关注其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整套环节中,农产品库存、破损等所有风险均由供应链承担。农民只负责种植和采摘,利益最大化。

这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帮助农民、造福农民的方式之一。使得现代农民的收入比过去显着增加,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条件。

市场决定购买价格

或许是因为《东方精选》的播音风格比较学院派,主播也是一群知识分子;所以当董宇辉被质疑时,他以“贱粮伤农”来回应,不仅显得高学历,还让人一时间有些意外。人们无言以对。

事实上,无论这款玉米最终的销售价格是多少,农民的收购价格并没有直接上涨。而且,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无论价格多少,人们都必须购买。粮食贵了,农民肯定受益;粮食贵了,农民肯定受益。但老百姓买不起饭怎么办?

前面说过,真正决定农民收购价格的是市场。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只有供需关系平衡,采购价格才能稳定。

有网友认为,如果东方精选以每根6元的价格出售玉米,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种植玉米,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赚更多的钱。

事实上,如果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玉米供应量明显增加,收购价格就会暴跌。

因此,“粮价低伤农民”似乎成为东方精选用来解释其高粮价的借口。

【本文由投资界合伙人三言财经授权发表。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有疑问,请联系投资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5:27 , Processed in 0.1001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