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1|回复: 0

5 月 16 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种业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保障能力增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251
发表于 2024-10-18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我国种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欣荣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种子管理局局长张艳秋、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延德出席新闻发布会。

种业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显着”

于新荣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种业发展目标现代种业和种业强国攻坚克难,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创新,我国种业发展快速推进,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着增强。目前,我国已实现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所有大宗作物种子的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比例也从85%提高到90%以上,成为主要农作物品种。使用“中国粮”“中国品种”。蔬菜生产中,自主育成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87%以上。近年来,海南、甘肃、四川三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7%。我国农作物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5%。

二是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一是通过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在成果权益共享、转移转化中探索形成制度成果、科研人员分类管理。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空前高涨。二是针对种业科研体系中的顽症问题,组织开展国家重大良种联合攻关,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了种业协同创新。品种创新取得突破,制度创新成果显现。大力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先后下放取消7项许可审批事项,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提高品种审批标准,建立品种登记经营。主体登记制度全面完成了科研机构与其所办种子企业的“企企脱钩”,极大释放了种业发展活力。

三是企业竞争力显着提升。市场集中度显着提升。随着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前50强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5%,比五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销售额超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骨干企业。上市公司超过60家,总市值超千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前50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7.5%,正在接近国外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企业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每年种子企业申请保护的新品种数量比近五年翻一番,占申请总量的50%以上。

四是种业发展环境显着改善。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以全国人大修改《种子法》和国务院出台种业三个工作文件为主要标志,我国现代种业顶层设计已经构建,形成了种业发展的“四个”。发展种业。目前,种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有效建立,为现代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名牌产品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初步统计,假冒伪劣种子案件数量比2011年下降了50%。

力争早日建成“南方硅谷”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国家南方育种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成南方育种硅谷。针对媒体对我国南方繁荣建设成就的担忧,于欣荣表示,我国南方繁荣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南京科研用地有保障。划定南部养殖保护区26.9万亩、核心区5.3万亩、配套服务区745亩,确保南部科研单位有地可用。二是各级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先后启动农田水利、执法监管工程建设,并陆续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押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对于农民来说。今年3月,国家批准南方生物繁育区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亿元。三是核心区建设有序推进。为保证南繁科研新增用地需求,拟新建核心区2.5万亩。目前,已承包土地近万亩,流转土地6800余亩。四是南繁管理体系全面构建,逐步形成部、省、市、县、乡、村五级较为完善的南繁管理体系。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海南省、有关部委、南繁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落实南繁规划委员会为主线,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基地,把南繁基地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人才高地、人才高地。成果转化和服务全国的高地,努力早日建成“南方硅谷”。



良种联合攻关成果显着

在回答媒体关于国家良种联合科研进展情况的提问时,于欣荣表示,良种联合攻关始终坚持种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一是推出一批绿色优质特色品种,选育144个优质抗病虫水稻、节水抗旱抗病小麦、机收粮玉米、优质大豆高产品种、审定品种369个。二是创建了一批绿色优良资源,鉴定筛选了一批绿色优良种质和育种新材料1500多个,拓宽了育种基础,特别是小麦抗赤霉病资源的选育,对于解决小麦抗赤霉病资源的选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小麦赤霉病问题。这个世界性问题意义重大。三是种业基础理论和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四大作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大病害分子检测技术已成熟。种业理论加速突破,品种创新效率倍增。

于欣荣指出,良种联合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果,主要得益于四点经验。一是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三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坚持产业链全面集成创新。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继续深化和拓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研究。

体制改革激发种业科技创新活力

对于媒体关注的种业科技体制改革,于欣荣介绍,2014年启动并逐步扩大的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显着增强。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从“我要创新”转变为“我要创新”。创新成果输出变得更快。四年来,122家试点单位确认种业成果5000余项,比试点前增加50%以上,其中植物新品种权800余项,是试点前的1.2倍。飞行员。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国家种业成果公共交易平台已完成各类交易200余笔,交易额约3.3亿元。截至目前,试点单位已完成交易近1400笔,交易额10亿元,分别是试点前的1.6倍和1.8倍。

三是科技企业人才技术合作显着增强。据初步统计,试点单位已有700余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3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到种业公司工作。一大批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科研领军人才。

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



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打造现代种业的提问时,张艳秋表示,我国种子企业现已成为市场主体,净资产过亿的种子企业数量与五年前相比,人民币有所增加。 1次。种业企业人才实力不断提升,科研人员比重显着提高。然而,全球种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国际种业巨头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艳秋认为,面向未来,建设种业强国充满信心。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二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优势科研资源与企业研发体系有机融合,使技术优势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大力发展种业;三是近年来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种子强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行业。

完成约10万份种质资源采集保存任务

在回答记者关于我国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的问题时,张艳秋介绍,我国目前已建成长期种质资源库1个、复制库1个、中期库10个、种质苗圃43个、原地种质资源库5个。种质库。有保护点199处;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49.5万种,居世界第二位。

张艳秋表示,农业农村部2015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取得了显着的阶段性成果,明确了资源权属信息,了解了资源分布和消长变化,节约了资源。发现了一大批古老地方品种和濒危资源,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珍稀特色资源,增强了社会保护资源的意识。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总体目标是完成2228个县约10万种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今年种植结构调整将“优化、绿化、平滑”

在回答记者关于今年种植结构调整亮点的问题时,曾延德介绍,今年种植结构调整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今年种植意向呈现结构优化趋势,水稻、玉米面积减少,库存压力减轻。今年水稻面积预计4.4亿亩,比上年减少1000万亩以上; “镰弯”等非优势地区粮玉米面积将继续减少;大豆、杂粮、豆类面积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扩大绿色优质产品领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强弱筋小麦、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籽、高蛋白大豆、高产高糖甘蔗面积有所增加。

二是生产方式不断向绿色化转变。继续推进减少投入。今年,我们将选择150个果蔬、茶叶主产县开展有机肥代化肥试点,同时选择150个县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试点;持续推进绿色优质高效创建,选择325个重点县开展集成体系推广,集成推广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水平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效率;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在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将扩大至3000万亩。 ,比上年增加1800万亩。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农业和畜牧业紧密结合。在推动生猪布局调整中,东北地区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玉米就地转化。同时,通过实施“粮改饲料”等工程,推广以育种定品种、以种子促育;加工业快速发展,加之缓解玉米库存压力,加大对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据监测,东北四省(区)玉米加工能力已占全国50%以上;新业态加速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 ,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9:50 , Processed in 0.0653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