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上海 23 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中医药全程干预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368
发表于 2024-10-20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早上,超过 23 名 COVID-19 患者已出院。这是继4月5日27名患者出院后,上海又一批患者出院。说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成果”,就少不了“上海方案”。特别是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立即介入,参与了对COVID-19患者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的全程干预。

来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天中午,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怀琼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截至4月15日,上海共收治628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按境内外输入分类:境内病例339例中,中医药治疗313例,占92.33%;境外输入病例289例,其中235名中国公民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200例,占85.1%; 54例外籍患者中,有10例接受了中药治疗。

中医介入治疗

一人一策,政策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来实施。

张怀琼介绍,上海始终将中医药纳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实施,集中全市资源强化中医药救治力量。在专家层面,市中医专家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组长吴银恩立即带领专家组研究制定上海中医诊疗方案。专家组成员及时入驻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儿科医院,全程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同时,一线救治队伍的中医力量得到加强。来自全市近20名骨干中医在病房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坚持一人施治、精准施治的原则。上海坚持辨证论治。在具体方药用药方面,结合了麻杏石甘汤等有效方剂和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它根据病人的病情不断调整用药,从而源于经典但不限于经典。 ,一人一策,因人而宜;在治疗方法上,根据轻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采用口服、鼻饲、灌肠等不同给药方式,使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佳的个性化治疗。 。在对COVID-19确诊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市级中医专家组密切关注中医救治情况,在梳理有效临床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张文宏发言。新民晚报记者 徐成 摄

上海市医疗救助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补充道,上海始终加强中西医配合,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本市重点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救治全程中西医协作,形成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普通患者和中西医查房等综合协同工作机制。轻症患者。中西医临床专家共同研究实施临床治疗措施。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已被纳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综合治疗专家共识》。

有效改善发热、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



“在很多新闻发布会上,人们一直在问我关于中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疫情初期,我们是在打一场遭遇战,我们很着急,西医的声音更大。外界也认为以为西医的‘武功’似乎更厉害,但是到了后期,我们的中医也和西医进行了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西医在整个治疗中都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过程。”

此外,张文宏还表示,中医不是“慢医”,并不意味着重症、急症不能使用。在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查房制度很好地体现了中西医并重。 “专家组查房的顺序是:先西医,后中医,每天都这样,工作机制是齐心协力,团队很和谐。”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西医配合治疗。药物治疗绝对不是1+1那么简单。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表示,与其说是结合,不如说是中西医的“综合”应用。经过中药治疗,患者发热、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控制。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通过中药治疗,使患者精神体力得到改善,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毛恩强讲话。新民晚报记者 徐成 摄

中药可改善重症患者肺纤维化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传染病是“疫”,而COVID-19则是湿瘟疫引起的疫。中医专家立即介入后发现,确诊病例为鼠疫、湿毒中毒所致。同时,基于这两点,进行针对性、精准的对症改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伟表示,早干预、早祛邪、拦截逆转,都是为了防止病情转为重症。在临床救治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中医如何发挥作用?

张伟发言。新民晚报记者 徐成 摄



重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肺部出现大面积纤维化。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呼吸衰竭,直接危及生命。自非典以来,张伟就致力于肺纤维化的研究。他以络病学说为切入点,提出“肺气络伤”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经过13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完善,他研制出了扶正通络方(颗粒),此次他将该方剂带到了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重点已转向预防输入型病例。目前公共卫生中心收治的病例大部分是境外输入病例。张伟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使用中药。一些留学生看到自己的朋友用中药后不久就出院了,所以也想吃中药。一些外国人主动要求使用中药,甚至成为中药迷。

上海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石克华也表示,对于重症患者来说,病情变化快,诊治难度大。这两天出院的患者中,有两名重症患者。这两名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团队提供中医治疗和整体调整,并配合西医治疗。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这两名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名患者在 ECMO 支持治疗期间出现排便困难。他的病情各方面都不稳定,病情危重。立即给予中药治疗,第二天大便便清了。此后,他一直接受中医治疗。团队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处方。他的病情越来越好,终于顺利出院了。

石克华发言。新民晚报记者 徐成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对于这些患者,专家组最初是担心的,主要是担心中药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临床结果证明,中药的副作用并不严重。如果中医辨证治疗准确,中药不但不会造成肝损伤,而且还能有效治疗肝损伤。

中医治疗小儿有独特优势

“只要对患者有益,中西医方法都应该积极采用。”张文宏表示,西医和中医有着不同的学科理论和体系,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必要的场景下,他们可以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

据统计,上海收治的31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中,有29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全程采用中医药治疗。对于重症合并腹胀、高热的患者,使用中药可以斩断病情,有利于减少重症转危重症的发生。

此外,中药在改善发烧、咳嗽、咽痛、食欲不振、乏力、便秘、腹胀或腹泻等症状方面也有优势。据上海地区轻症、普通型确诊病例不完全统计,近90%的腹胀患者经中医药干预后症状改善,近70%的胃肠道症状或呼吸道症状患者症状改善经过中药干预后。近50%的发热患者经中医药干预后体温恢复正常。另有8名患者经中药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出现改善迹象。

张怀琼还表示,中医药在儿科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在轻症、普通型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全市累计收治儿童确诊病例49例。 32名中国儿童中,23名儿童接受中药治疗,其中2名儿童接受纯中药治疗。 17名外籍儿童中,有2名孩子接受了中药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3:37 , Processed in 0.1089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