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0

拍还是不拍?藏羚羊濒死眼神,摄影师顾莹的两难困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30
发表于 2024-10-21 06: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拍还是不拍?

距离顾影五米远的地方,躺着一只垂死的藏羚羊。它在迁徙途中穿越青藏公路,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倒,后肢受伤。

谷影已经给它拍了一张“全身照”,她还想拍一张它的脸部特写,记录藏羚羊临死时的眼神。

问题是,孤影意识到,当她足够接近藏羚羊的眼睛时,也意味着那只还活着的藏羚羊也能看到她。她是谁?她是一个人,“与杀害藏羚羊的凶手是同一类”。

2016年,为了拍摄藏羚羊,谷影在可可西里“潜伏”了十天,吃、排泄、观察、拍照。所有的行动都必须隐藏在帐篷里。一旦走出帐篷,这一天就结束了,藏羚羊就再也不会出现了。这个物种是如此的害怕人类,孤影不忍心它再给人类带来任何痛苦。

每一个继续将镜头聚焦在动物身上的摄影师迟早都会面临顾影的困境。当他们拍摄动物时,他们在拍摄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有时靠理解,有时靠继承。

“我所追求的就是与动物足够接近。”

2016年10月,“云上中国影像自然保护计划”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活动。这是今年的第三期。来自北欧、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知名摄影师担任讲师。学生中有摄影爱好者,主角是来自各个自然保护区的20名护林员。

唐家河护林员马文虎显得有些尴尬。有的露营者携带了25公斤重的射击装备,而他只有一台入门级单反相机。 “相机不好,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离动物足够近。”

十年前,马文虎对摄影不感兴趣。有一次,他在丛林深处巡逻时,看到一只小麂在丛林中跳跃,后面跟着一头毛茸茸的小鹿。小毛鹿还没有断奶。看来它和母鹿走散了,肚子饿了,就舔着小麂的肚子。小麂认出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用后蹄踢了它。

马文虎无法忘记这一幕,因无法记录而叹息。放假期间,他去了省城,花了九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相机,这也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

从此,马文虎每次巡山都带着相机。生活在素有“动物天堂”之称的唐家河,他对拍摄动物和集邮一样感兴趣。当其他摄影师在思考自己拍到了什么的时候,他却在思考自己还没有拍到或者拍不好的物种:豪猪、云豹、小熊猫、斑金猫,已经所剩无几了。

当我以房东的身份带学生出去拍照时,经常有松鸦、白鹡鸰、红嘴蓝喜鹊在树梢上飞过。马文虎甚至没有举起相机。在满分10分的评价体系中,他给这些“新秀”两分。黄腿渔鸮,一种被鸟类摄影爱好者珍视的稀有猫头鹰,在他心目中值得8分。但他还是不敢说自己拍到了唐家河所有的鸟类,包括三足乌鸦、长尾画眉、小灰椒鸟、栗背画眉……他用照片证明这些鸟区志中没有记载的也住在唐家河。

马文虎在26年的巡山生涯中,四次遭遇野生大熊猫,并留下了它们的影像。经计算,一天在森林里遇到大熊猫的概率只有万分之四。武汉的学生默默地把“拍大熊猫”从愿望清单上划掉了。

《谁爱动物园》

连续几天下雨,室外拍摄的时候人很多。前两天,我们很少遇到大型野生动物。学生们只能拍“新手”、昆虫、真菌。

“大自然给你什么,你就可以拍什么。我从来没想过去野外拍摄什么东西。大自然有它自己的安排。”尽管台湾讲师彭永松不断“喂鸡汤”,但学生们还是有些沮丧。

有人问班主任兼自由摄影师范毅,为什么不去动物园给动物拍照。毕竟,在动物园遇到动物的几率是100%。

“拍摄它们在圈养期间的悲惨状况是可以的。”范毅在动物园拍了一组纪实照片。那里的藏羚羊毛茸茸,眼睛呆滞;这些鸟看上去就像是被宠坏了一样,不像野鸟的羽毛光滑光滑;这只白眉长臂猿比他在野外看到的要小一号。

许多有关动物园的报道都提到动物来回踱步并左右摇摆。彭永松曾观察动物园大象区30多分钟。一头矮象几乎不停地摇晃。地面左右两个坑,还在摇晃。

“是否代表着紧迫和焦虑,我不敢随便说,但自然状态下是没有这样的行为的。”动物园里的动物像模型一样被观看和记录,并在训练员的指挥下表演各种表演来取悦人类。 。 2014年,印度尼西亚动物园的一头狮子意外被钢丝绳困住,如同上吊般死去,彭永松发了一系列微博,名为“谁爱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没有敏捷的姿势,野生动物也太敏捷了,不按预期工作。于是,一些摄影师为了追求具有特殊视觉张力的画面构图,而引诱、诱饵、扰乱、伤害野生动物。

彭永松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白眉林鸟的照片,它的喉咙被针刺穿,针尖从鸟的脖子里伸出来。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些卑鄙的摄影师用大头针将黄粉虫钉在树干上,以引诱鸟类。结果,鸟儿把针和虫子一起吞了下去。这只白眉知更鸟是彭永松无意中拍到的。它很快就钻进了森林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根本无法挽救。

一位跟彭永松学摄影的学生曾兴奋地告诉他,自己学会了拍摄蝴蝶的“好方法”。采用特殊手段降低蝴蝶的移动能力,但蝴蝶仍然活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出各种姿势,想拍多久就拍多久。彭永松从此与他断绝了联系。

▲一只白眉林鸟的喉咙被别针刺穿。摄影师彭永松判断,原因是卑鄙的摄影师用别针将粉虫钉在树干上引诱鸟儿造成的。 (彭永松/摄)

“拍摄一些关于自然的八卦”

“动物摄影”需要一个严肃的名字。除了野生动物摄影,国际上更俗称“自然摄影”,而培训班讲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建伟则提倡“生态摄影”。

陈建伟是中国大陆提出“生态摄影”理论的第一人。这个名字借用了“生态文明”的东风。 20世纪80年代,陈建伟在林业部勘察规划设计院工作,主持全国荒漠化调查。当时,“荒漠化”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很多专家在看到研究资料后并不相信西藏也出现了荒漠化。

陈建伟拿出照片。冬季,雅鲁藏布江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沙地,甚至爬上山坡。 “一张图胜过一千个字。”

20世纪90年代,野生动物摄影先驱奚志农在滇西北森林里拍到了一张照片:茫茫森林里生活着滇金丝猴,云杉林上挂着滇金丝猴最喜欢的食物——松萝。一群云南金丝猴正朝这边望来。那时,这片森林即将被人类砍伐。奚志农通过镜头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森林里的云南金丝猴,呼吁人们关注森林和生活在其中的物种的命运,最终促成了云南白马雪山的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建立。

陈建伟开始思考这样的形象应该叫什么。它所追求的价值似乎与其他摄影门类有些不同。

有一次,他问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生态是什么。他得到了一个绝妙的答案:生态就是“关系”。

这句话启发了陈建伟。他一直在探索和倡导的东西应该叫“生态摄影”。将镜头聚焦于野生动物,是为了讲述生态故事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人类也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奚志农的照片揭示了森林中人类与滇金丝猴之间的紧张关系。

野生动物纪录片导演耿东也是培训班的讲师。他的理解比较通俗——去拍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八卦。生物如何繁衍,它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它吃什么,它吃什么……拍纪录片时,他总是担心如何以有趣的方式讲述大自然的八卦,让观众愿意来传播它。

“现在的科普片也改变了讲故事的方式,不再按照剧本走。”耿东说,“他们常说我们有1200种植物,180种野生动物,谁在乎呢?他们只能向上级汇报。”

耿东拍摄动物是为了让观众体验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哦,原来这棵树与许多其他物种有亲缘关系,而不仅仅是一千二百个物种中的一个。”

然而,当拍摄动物从爱好变成职业时,耿东不得不遵循商业逻辑。拍摄观众感兴趣的动物,投资回报和市场需求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他目前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名叫《王朗森林志》。 “我去王朗拍一个老鼠的故事,你有兴趣吗?为什么拍完老虎和狮子的故事,观众就喜欢看大猫了。”

耿东还正在制作一部《熊猫传》。在项目启动之前,他试图说服不感兴趣的制片人:我们要拍摄的熊猫是不同的、野生的。 “对于市场来说,野生动物和圈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在他眼里,它们就是熊猫。”耿东只能说,关于熊猫的纪录片他都看过了,这次他可以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当然,最致命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是,无论大熊猫被拍到多少次,仍然有人在观看。

▲学生们“凝视”一只路过的猴子。 (南方周末记者谭畅/摄)

“你不应该追求动物的美丽照片”

如果周正龙拍摄的引起全国热议的华南虎照片是真的的话,它们值多少钱?我应该在动物摄影比赛中获奖吗?

陈建伟在一次摄影比赛中就这个问题与评委发生了激烈争执。有评委认为该照片焦点不清晰,艺术价值较低。

陈建伟从来不这么认为。他担任原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时,组织了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组,寻找华南虎。调查组得出结论,野生华南虎在中国已经功能性灭绝。

失望但又带着一丝幸运的陈建伟在一次林业系统会议上表示,谁能拍到野生华南虎的照片,就奖励20万元。几年后,发生了“龙打虎”事件。陈建伟听到汇报,意识到这20万元的诱惑太大了。

“可惜照片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的话……”陈建伟还对这张现在被认为是假的华南虎照片念念不忘。他最看重动物摄影的科研价值。

几天后,营员们拍到了一个打哈欠的西藏酋长国,它张开獠牙,好像要咬桥上的铁索;他们拍摄了十几只长尾胡椒鸟栖息在一棵枯树上的照片,它们的翅膀像发光的翅膀一样色彩缤纷。新叶:拍摄到警觉的小麂透过树林张望。镜头透过树枝的缝隙,聚焦在小麂的眼睛上。

最终获得本次培训班大奖的照片看上去有点平淡无奇:山谷对面,一头羚牛正在另一边的悬崖尖上吃草。照片的下半部分充满了崎岖的岩石,上半部分则覆盖着茂密的植被。羚羊较小,只能看到它的皮毛是白色的。

讲师们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获奖理由。照片不仅诠释了唐家河无人干扰的生态环境,也反映了这里的明星物种——羚羊在环境中的自然生命状态和行为。

这也是指导员不断向营员们灌输的拍摄动物的“品味”: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乐趣而追求美丽或有趣的动物照片;在拍摄动物时,我们应该尽量体现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谷影终于给受伤的藏羚羊拍了特写。她想告诉更多的人,人类的行为对藏羚羊这个物种、对藏羚羊个体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当她走近时,她能感受到藏羚羊的反抗和挣扎。 “当藏羚羊还活着、健康的时候,我不可能离它这么近。现在我可以这么近距离地给它拍照,因为它快要死了。”

影片未经剪辑,枯草上躺着一只毫无生气的藏羚羊头占据了整个画面。在藏羚羊的眼里,孤影看到了自己。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她陷入了沉思:“这只藏羚羊,它看我怎么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1:42 , Processed in 0.4067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