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电泳技术:带电粒子分离、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353
发表于 2024-10-21 1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泳

电泳是带电粒子在电场的影响下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 pH 条件下,每个分子都有特定的电荷(类型和数量)、大小和形状。它们在同一电场中以不同的速度游动,每个分子都集中在特定的位置,形成紧密的游动带。这就是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分析和识别带电粒子的基本原理。

影响游泳速度的因素

1、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指每厘米的电势降,也称为电势梯度()。根据电场强度的不同,电泳可分为: 常压电泳。分离时间长,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适合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如我厂生产的6C、8C等高压电泳产品。电泳时间很短,有时只需几分钟。多用于分离氨基酸、肽、核苷酸、糖等小分子物质。

2 溶液性质

1)PH值



溶液的 pH 值决定带电粒子的解离程度,即它们携带的静电荷量。对于蛋白质来说,溶液的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携带的净电荷越多,游动速度越快;反之,则速度越慢。因此,在分离某种蛋白质混合物时,应选择合适的pH值,使待分离的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数有较大差异。

2) 离子强度

溶液的离子强度更适合电泳。离子强度太高,粒子的游动速度会降低;离子强度太低,缓冲能力差,往往会因溶液pH值的变化而影响游动速度。

3)溶液粘度

流动度与溶液的粘度成反比

3 粒子性质

颗粒的直径、形状和静电荷对迁移率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粒子的静电荷越大,或者其直径越小,或者其形状越接近球体,它在电场中游动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4 电渗

电泳缓冲液相对于固相支持物的运动称为电渗作用。通常,载体上存在的离子基团,如羧基和羟基,会吸附电极溶液中的正离子,导致靠近载体的溶液层相对带电并向负极移动。相反,如果载体中的离子基团吸附溶液中的正离子、负离子,则溶液层向正极移动。电渗会影响颗粒的流动性。因此,电泳时电渗越小越好。

5 焦耳热 电泳时会产生焦耳热,它会降低介质的粘度,加速分子运动,增加流动性。同时,过高的温度会使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变性、失活。因此,在电泳过程中,也必须控制电压或电流。可加装冷却装置。例如我厂生产的DYCZ-24EN、DYCZ-24F带有冷却循环装置,可与WD-9412A恒温循环器配套使用。

Q=I2Rt

Q-释放热量、I-电流强度、R-电阻、t-电泳时间

6.支持

现代电泳多在固体支持物上进行,使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形成不同的区带,称为区带电泳。电泳后,支持物可轻松用于染色等后续处理。对支撑体的一般要求是均匀、吸附和电渗小、机械性能好、易于染色或在紫外光下检测、透明、无紫外吸收。常用的支持物有滤纸、醋酸纤维素膜、淀粉凝胶、琼脂糖凝胶等支持物。不同性质的支撑物也会影响游泳速度。例如,琼脂糖和琼脂糖具有不同大小的筛孔。在筛孔较大的凝胶中,中等溶质颗粒的游动速度快,反之亦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3:18 , Processed in 0.0858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