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儋州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搞林下经济,效益不错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200
发表于 2024-10-22 0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碧绿的荔枝树上硕果累累,儋州鸡在林下快乐地觅食……在儋州市那大镇桥南村的荔枝园里,“主人”付学文难掩爽朗的笑声。 。朱星星:“现在从事林业经济的效益很好,说明我从大城市回来当农民是正确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之前,付学文在深圳从事广告业务。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他决定回到家乡种植荔枝,发展森林经济。 2016年,他的产业园生产儋州鸡8万多只,荔枝10万多公斤。 。

在我省西部地区,像付学文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位于儋州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三年来已培训西部地区农民1万余人,成为农民返乡创业的“后台”。

传统农民“充电”发展产业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技术和知识,才有信心创业!”付学文说,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参加培训。

现在,不满足于现状的他正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管理。他感慨道:“我们在培训中心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样具有拼搏精神的钟智慧也致力于发展林业经济。他告诉记者,参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的培训后,他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农业技术,还掌握了科学的风险评估知识,让他认识到立体发展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如今,他已在儋州市那大镇种植了20余亩木瓜,并在木瓜林下饲养了2000多只鸡。

不仅如此,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的王宏将在培训中心学到的水产养殖技术付诸实践。现在他的水产养殖基地已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120亩,年产值达500万元。 ……

新职业农民培训就像发动机一样,让很多当地人充满了创业激情。

大学生返乡当新农民

“90后”谢文瀚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谢文瀚大学主修电子商务,但毕业后并没有提交简历找工作。相反,他选择了“回归”:2015年,他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儋州是农业大市,西部腹地广阔,搞现代农业没有错,关键是提高科技含量。”谢文瀚说道。 2016年,谢文汉回到儋州市海头镇九阳村后,利用培训中学到的技术,饲养了300多只黑山羊,开启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黑山羊的新模式。当地。今年以来,他饲养了100多头母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在海南西部,像谢文瀚这样从农村进入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成为新职业农民的人并不罕见。澄迈县锦江镇的陈伟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种植沉香150余亩。来自东方市三甲镇的吉昌超,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养殖5亩罗非鱼,种植100亩南瓜,并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营销……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创业前都参加过技术培训,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显着

畜牧养殖、林下经济、桑蚕种植、冬季蔬菜、西瓜、营销、“互联网+农业”……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训形式上的精准分类是令人震惊。不仅有针对性很强的系列课程,而且还有实地的实际操作。

多场具有泥土气息的培训班覆盖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高秀云表示,三年来,中心已为全省农民培训2万余名,其中西部地区农民1万余名。地区。

高秀云表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部直属“三院”之一,科技人才雄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在热科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秉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十三五”末期,力争打造全国“三农”科技服务知名品牌。

实时资讯,了解儋州动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8:26 , Processed in 0.0974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