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3|回复: 0

六一儿童节将至,带你领略古代儿童的快乐时光——历代婴戏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289
发表于 2024-10-22 1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相信大家都已经开启了记忆模式。 《童年》这首歌在我心里萦绕不去:“池塘边的榕树上/蝉在叫夏天……等待童年的游戏。”童年的点点滴滴乐趣都如隔日一样,难以忘怀。

《婴戏图》是一幅描绘儿童玩耍的画作,又称“婴戏图”。它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题材,表现童真。中国有着悠久的婴儿画传统。唐宋时期,技术逐渐成熟,宋元以后,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代的“婴儿玩耍图”,让大家看看古代的孩子们是如何快乐玩耍的。

唐周方《玩婴儿》30.8×48.5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描绘了5名妇女带着7个孩子玩耍,为孩子们洗澡、穿衣的生活场景。图片上方,两名妇女正在给孩子们洗澡和洗头。浴缸里一个赤身裸体的孩子正在学着用小手擦洗自己的头和脖子,而脸盆后面站着一个顽皮的男孩,似乎在逗弄他。图片右侧,一个女人正在和两个孩子玩耍。一个孩子坐着,伸手想从女人手里拿东西,而另一个孩子则放弃了正在玩的玩具,趴在地上伸手,打算去争夺。左边的两个女人正在给孩子穿衣服。三组图片各司其职,却又互相呼应。各组大人和小孩的组合各有特色,尤其是小孩,或站着、或坐着、或爬行、或仰卧,尽显可爱。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唐莫高窟第23窟北壁壁画

四个胖乎乎的孩子似乎在玩“聚沙成塔”的游戏。那堆沙子已经比一个人高了,但他们还在努力堆起来。从古至今,玩沙土似乎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谁小时候不曾沉迷于堆沙、玩土呢?

唐代莫高窟第112窟西壁龛西壁壁画

七个孩子正在摘花,其中三个已经爬上了大树。大家都在采摘鲜花,热闹极了。爬上树的三个孩子站在一根圆木上,仿佛在冒险。他们还可以“爬”去看风景,看起来很刺激。

唐莫高窟第217窟北壁壁画

三个穿着布袜的男孩正在玩叠罗汉的游戏。上面的孩子踩着下面的两个孩子成功站了起来。孩子表情严肃,小心翼翼,生怕摔倒。

宋代苏灼《端阳戏婴图》,88.9×5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端阳玩娃》描绘了三个粉妆玉饰的胖娃在端午节玩耍的场景。红肚兜里的孩子左手拿着一个石榴,右手拿着一只用绳子绑着的蟾蜍。他一脸骄傲的表情,快要吓到小孩子了。就连他手上的蟾蜍都闪着狡猾而得意的笑容,而受惊的孩子则蹲在地上,双手护着头,皱着眉头,十分害怕,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幸好,戴着绿色肚兜的“勇士”一脸坚定地冲了过来,阻止了这场恶作剧。三个孩子的手脚都饰有金玉,身上还佩戴着长生锁,表明出身高贵。

无名宋代《冬童玩图》196.2×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小编猜测,图中应该是两兄妹。姐姐举着一面彩旗,弟弟拿着一根用很细的红线串起来的孔雀羽毛来逗小猫。小猫虽然距离他们有一段距离,但它的眼睛看着两兄妹手里的玩具,就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它扬起爪子,就要扑过去。它似乎吓坏了弟弟,赶紧躲到姐姐身后。

北宋苏汉臣《婴儿玩秋院》,197.5×10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幅画的庭院里,两姐妹和一个兄弟围着一张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着“磨枣”游戏:把鲜枣切掉一半,露出枣核,插上三根小木棍。进入日期,形成三足姿势。将日期核放在桌子上,日期核朝上。使用细竹尖,在两端插入一个小枣。然后小心地将竹尖放在枣核上。轻轻一推,它就会旋转。不远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落着转盘、小塔、铙钹等精美玩具。两兄妹的玩具那么多,想必都是在贵族家庭长大的。



北宋 苏汉臣《杂技童子》团扇20.4×2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中,杂技演员们正在表演他们的绝活,唱着歌词,手里敲着鼓。两个孩子不自觉地被吸引了,聚精会神地听着。

北宋苏汉臣《开泰图》,151×10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孩子高兴地骑在大羊背上,周围是各种大小形状的活泼欢快的小羊,充满尊严。据了解,北宋时期的日常生活中,羊并不是骑乘动物,但画中的白羊却像神马大象一样配备鞍辔,散发着非凡的宫廷贵族气息。羊群在草地上喝水、吃东西、奔跑、徘徊,悠闲地围着男孩。画背后还以长松梅花为背景,点缀着一对喜鹊,取“眉上喜气”之意。男孩神采飞扬,羊群活泼欢乐,整个画面充满了辉煌与祥和。白胖子丰润柔软的模样展现在纸上,让人心生怜爱、慈悲。

北宋苏汉臣《伊同傀儡图》23.6×23.2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木偶戏在宋代社会盛行,宋人称其为“傀儡戏”。原本用于表演的木偶被制成了儿童玩具。 《梦良录》中列出的“电影线索、木偶、狮子、猫”都是供孩子们玩耍的玩具木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木偶婴儿戏图》,描绘了三个小孩表演提丝木偶戏的情景。

南宋刘松年的《傀儡娃娃戏》。尺寸未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了四个孩子模仿木偶戏的场景。一名孩子正在幕后操纵木偶。前面的两个孩子正开心地充当观众。旁边的另一个孩子一边看一边打鼓,似乎是在帮助表演者“奏乐”。这是真的。

南宋李嵩《白骨奇想》,27×26.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骷髅幻想》的一部分

画面中,一个大骷髅坐在地上,用一根悬线控制着一个小骷髅。大骨架旁边是一个木偶戏担子,上面有草席、雨伞等物。骷髅后面是一名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她可能是木偶戏艺术家的妻子。大骷髅盘坐在地上,左腿弯曲着压在地上,右腿拱起,左手按在靠近膝盖骨的左大腿骨上,右手拿着线索控制着小骷髅。小骷髅对面还有一个孩子。他抬起头,伸出右臂,似乎在拼尽全力去接那只小骷髅,似乎想和它玩一玩。

从上面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木偶剧的盛行程度。

北宋苏汉臣(传)《长春百子图》30.6×52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了数百名儿童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玩耍的情景,有荡秋千、骑摇马、下棋、钓鱼、采荷、斗蝴蝶、斗蟋蟀、踢球等游戏。室外庭院里,四时景色分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快乐地玩耍,个个天真活泼。隔着屏幕你都能真切地听到他们的笑声,感受到无忧无虑的幸福。 【以下为部分图片(从左至右)】



北宋苏汉臣《教佛玩婴图》159.8×70.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中的孩子们正在玩“过家家”:一个孩子跪下模仿大人拜佛,另一个孩子拿着佛像,另一个孩子拿着水瓶往佛嘴里灌水,另一个孩子则拿着水瓶往佛嘴里灌水。手持花篮,打扮成佛教信徒。模仿浴佛仪式。

匿名袁媛的《宝贝游戏》,尺寸不详。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图中,很多孩子在一个院子里玩耍,感觉和我们今天的幼儿园很像。画面中,孩子们三五成群,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有的在滑梯上滑行,有的骑着竹马,有的在一起讲故事,有的在打小鼓……气氛热烈。欢乐和谐。

明代陈洪绶《婴戏图》,150×67.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宝宝玩耍图》部分

图中矗立着一座太湖石,石前有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和一座铜塔。佛前有两个小孩在礼拜,一个献花,一个跪着擦铜塔。四人神色专注,克制着顽皮,显出庄重。一名小孩磕头,露出开裆裤里的肥臀,引人发笑。

清代无名《婴戏册:打斗小品》11×2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古代,“斗草”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娱乐习俗。每到春夏之际,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男女老少,特别是儿童和妇女,都聚集到郊外打草。

清代金廷标《冰剧》,121×64.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冬天风冷,景色单调,但适合活跃孩子的游戏还是很多的。 10个朋友来到结冰的池塘边。勇敢的人先到了冰面,但冰面太滑了。他们不小心摔倒了。重新站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支持,而岸上的同伴则笑着跃跃欲试。

儿童节

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1:57 , Processed in 0.1313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