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博物馆:用文物实证历史,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326
发表于 2024-10-24 14: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阅读

博物馆发挥着用文物展示历史、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优先系统充分呈现中华文化的整体形象,不仅展示文物的器物美、创造美、智慧美,还给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丰富内涵。

引导观众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用有形的文物展现真实的国运、民族记忆,让观众从展览中真切感受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叙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滋养。”用文物展示历史,用文物讲述中国 博物馆在讲述故事、诠释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文化交流融合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有助于激发活力和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觉。信心。

反映了千人归海的历史必然,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

关注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实物讲述历史、解释历史、用实物证明历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中国国家博物馆肩负着通过展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保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

作为国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结构最均衡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包括“古代中国”、“文艺复兴之路”、“文艺复兴之路”等基本陈列。 ·新时代”与“古代中国”。 “玉器文物展”、“中国古代书画展”等专题展览还涵盖重大主题展、历史文化展、地方精品文物展、考古发现展、地域文化展、科技创新展、经典艺术展、国际交流展览等。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等八个系列临展凸显中华文化诠释,而临展凸显中华文化诠释的多元化立体展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展示窗口。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精髓”展览,通过四川9家文博机构的210件(套)展品,精心梳理了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再到四川古蜀文明。战国时期的诸多发现,勾勒出古蜀文明的发展轨迹。这一脉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盛唐风采”展览从陕西历年出土文物中精选了近120件(套)能够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性证据。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大唐盛世,展现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商、周、秦、汉文化的传承。传统以其强大的感染力,融入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以其惊人的创造力,创造了影响广泛并延续至今的盛唐文化。 “小镇故事——湖南龙山里野秦简文化展”通过175件(套)里野秦简和35件(套)秦代文物,系统地反映了秦代时期的小镇风貌、人民生活和县政状况。体现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信仰,是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认同、弘扬文化传承的情感基础。

中国国家博物馆把系统、完整地呈现中华文化的整体形象,展示文物美、创造美、文物智慧,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充分探索文物背后的丰富内涵和当代视角 历史文物综合阐释了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每一个展览都通过缜密的史实反映了千人归海的历史必然性,系统地呈现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形象。

阐释思想文化的巅峰,清晰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和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它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核心,而且具有重要的价值。解决人类问题。”对于博物馆来说,需要清晰地阐释中国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和鲜明特征。最重要的是让文物出库走上展览线,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放在提取展示,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于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一直保存至今,对汉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 “古今之证——甲骨文化展”用近190件甲骨、青铜器、玉器、书籍组成完整的叙事链条,系统讲述甲骨文发现和发掘的惊人往事,回顾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我们向甲骨文学者的杰出成就致敬,努力将甲骨文承载的文化基因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血液中。

“山水风光——孔子文化展”在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推出,重点展示不同时期与孔子相关的240余件(套)700多件珍贵文物,客观展示科学和尊重的方式。 、珍稀古籍和艺术品。西汉《礼》简、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知》篇以及各种版本的《论语》等文物,展示了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延续至今,并形成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作用。

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结构、感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18世纪中叶我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它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为永恒——《红楼梦》文化展”,通过来自国内20多家文博单位的近600件(套)文物、文献、艺术品,全景式地描绘了《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创作。 《红楼梦》,文学高峰。 《红楼梦》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引导观众跨越时空深刻感受《红楼梦》文化持久的艺术魅力,并亲身体验其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观众喜爱。看《红楼梦》文化展览已成为一种时尚。

不仅注重呈现文化成果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从不同维度解读古代中国的文化密码,而且注重将新技术的应用、网络互动游戏和主题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创意产品,进而生动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当今时代的博物馆,通过这样既体现文明传承又承载创新精神的文化展览,令人信服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反映国家民族命运,讲好民族复兴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从古至今的中国故事中,最感人的莫过于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用展览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突出爱国主义主线,引导观众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用有形的文物展现真实的国运、民族记忆,让人们不仅能从文物展品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精神思想,还能从展览叙事中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2018年底,经过各方努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胡英回到国内,入藏国家博物馆,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生活。 “胡英:新时代·新命运”展览是我国首个以文物为主题的专题展览。铜虎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他们在海外的失利,是旧中国受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展览围绕胡英这一珍贵文物独特的历史命运,从铭文、器形、纹饰、功能、失传与复原过程等多个角度设计展览内容。新时代海外回国的曲折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变迁。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归还展”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对流失文物的追回、归还进行系统回顾和全景展览我国的文物古迹。公众熟悉的“五牛图”、“博元帖”、圆明园兽首、秦公晋侯青铜器等回归文物均在网上亮相。展示。 “归来——意大利流失文物归还中国展”展出700余件意大利归还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为研究生产生活场景、精神文化面貌、文明发展提供实物证据中国历史相关时期的进程。 400多位国际政要、驻华大使和国际友人前来观展,成为文化交流的佳话。

展览让观众在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深入了解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也让观众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承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独特作用。 ,增强观众热爱祖国、不懈努力的感情和进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一所大学,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必须保护好、管理好,同时要加强研究利用,让历史说话、文化说话”文物会说话,在继承先人的功绩和功绩的同时,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更好地前进。”博物馆要继续用文物来阐释历史的中国、发展的中国、未来的中国!”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2:15 , Processed in 0.2134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