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2013 年中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太空授课展示中国自信与骄傲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08
发表于 2024-9-21 14: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新闻:点火、升空、自动对接,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演绎了一曲优美的太空“华尔兹”。

实验、讲座、直播,中国航天员王亚平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实验课”,引起世界关注。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开始了中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在这一系列任务中,太空讲座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短短几十分钟的天地间讲座直播,不仅让同事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骄傲。

2013年6月26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摄影:徐布

英雄女子在蓝天下书写青春

烟台市福山区张各庄镇张各庄村,这个位于胶东半岛的小村庄,以盛产樱桃而闻名,王亚平就来自这个满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村子。

王亚平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也是张葛村本地人。王家种了四五亩樱桃树,是主要经济来源。“她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了,种大豆的本领很高,人家都说我养了一个贴心又乖巧的女儿。”王亚平的母亲说,王亚平中学时期就多次参加学校、县里的运动会,直到高中还参加长跑项目,从小就是校队队员。长跑是一项考验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但王亚平从来不觉得累,她从不服输,能争第一就绝不甘于屈居第二。

1997年7月,济南,一个炎热的夏夜,山东省飞行招聘会上,姑娘们精神抖擞。招聘会上还出现了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村姑娘,她就是17岁的王亚萍,长发飘飘,穿着黑色的裤子,帅气硬朗。

1996年底,济南空军招考办来烟台招收飞行员,王亚平正站在路边擦自行车,几个和她关系不错的同学正好路过,寒暄了几句,就推荐她去参加考试。在得知几万应届毕业生争夺几个名额后,她一开始并不想去,但后来抵挡不住大家的挑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体检。没想到,她竟然顺利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市的体检。高考成绩出来后,王亚平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幸运地成为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之一。



开学第一天,王亚平和大家一样剪掉了长发,留着男孩子气的发型。在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年零八个月里,除了学习大学课程,每天还要进行体能训练、军训,还有行军、游泳、跳伞等专项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就擅长运动,初中、高中都是校队队员,所以她并不觉得这些辛苦很难熬。

1999年4月,在7名学员被淘汰后,剩余的30名学员顺利转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级训练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官的指导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美丽的山河时,王亚平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王亚平说,第一次驾驶飞机时,她非常紧张,飞了几次起飞降落后,她大气都不敢喘,落地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2011年7月22日,王亚平在冲击塔进行冲击训练。摄影:朱久桐

太空课传播太空梦想

2009年,载人航天工程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其中就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队伍这个光荣的集体。在航天员选拔体检中,一天晚上,王亚平和几位战友在散步时遇到了杨利伟。他们好奇地问,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杨利伟说了两个字:学习。

“白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有时周六还要补课,课上不懂的地方,课后就会想方设法求助”,王亚平说,“晚上还要写作业、预习、复习,台灯从来没在午夜前熄灭过。”那段时间,大家的生活轨迹都是“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和家人团聚,还要抓紧时间复习、消化一周的作业,预习、准备新的学习内容。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体能训练的任务也很重。其中,“超重耐力适应训练”成为原本是运输机飞行员的王亚平的一大难题。在一年多的训练中,王亚平其他科目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但在这个项目上始终没能突破二级。为此,除了正常的体能训练外,她还每天加班加点做针对性的有氧运动和游泳,有空就做仰卧起坐、借助各种器械做运动。她虚心向教官请教,向首批航天员请教;还自觉延长训练时间,缩短休息时间。

2011年年末,又到了一次大考,这一次,王亚萍终于突破了二级,晋升到了一级。在当晚的日记里,她高兴地写下了七个大字:“超重考试一级!”



经过不懈努力,王亚平于2013年3月被选拔为神舟十号任务乘员。根据任务安排,王亚平还将与张晓光、聂海胜一起,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上太空课。

五个小实验、短短几十分钟的航天课程,或许不能满足同学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也解答不了同学们的所有疑问。但从同学们专注明亮的眼神,从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热爱科学、追求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梦想的种子,一定会开出越来越绚烂的花朵。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舱内进行水球实验。 张晓光 摄

时刻做好从头开始的准备

除了工作训练,王亚平还会抽出时间陪家人看电影。近些年上映的太空题材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王亚平都不会错过。

“记得和爱人一起看《地心引力》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影片中女航天员历经艰险,最终胜利返回地球的故事,让王亚平感同身受。王亚平回忆起在太空度过的日子,“那种失重的奇妙感觉,从太空看地球时心灵的悸动,美丽的蓝色星球令人陶醉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表情……也想到当时对亲人、战友的牵挂,想到如果回不来会怎样,面临生死抉择时会想些什么……”

“这是一条值得我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面对新时代,王亚平有自己的新规划。“现在我们航天员最大的任务就是做好空间站的准备,只有在地面上多努力,才能在天上更安心。”

有人说她是蓝天里的军旅女英雄,有人说她是太空里的玫瑰,还有人说她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智慧与美丽。对此,王亚平笑着说:“美的不是我,而是这份伟大的事业,这份光荣的职业,组织给予的重托。我还会继续飞翔,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沿途的风景有多美。”(程翔/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9:31 , Processed in 0.3129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