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2022-2023 全国声学大会:发展我国海洋探测装备产业的四化思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282
发表于 2024-10-29 07: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2023年全国声学会议

7 月 5 日至 9 日

哈尔滨华旗宾馆

声学技术与产业论坛邀请报告

报告摘要

发展我国海洋勘探装备产业“四化”的思考

发展海洋勘探装备产业是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现科技自力更生的重要举措。海洋勘探装备产业也是西方国家“卡住”我国的重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军民领域。

发展海洋勘探装备产业,必须坚持国产化、产业化、智能化、国际化“四化”要求,聚集各类人才,攻克核心技术,开发生产一系列高性能、稳定、可靠的装备。可靠的海洋探测装备,全面实现海洋探测设备国产可控、技术自力更生。为我国海洋能源、海洋油气、海洋渔业等海洋经济领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装备支撑;以及海洋研究、深海调查等海洋科技领域。

记者:张繁荣

张峰峰,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21厂控股的无锡海鹰嘉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现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科技发展与产业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第十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疏浚学会会员;中国打捞协会会员;中国水产协会智能化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高端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营销,以及国外高端海洋仪器设备的代理和市场开发业务。全面深入了解海洋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环境等军民领域高端智能海洋仪器设备的国际国内行业现状、技术方向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监控、海洋工程、安防等,颇有独到见解。

报告摘要

声学测量仪器——从国产替代到自主创新

国产替代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国外企业对我国高端声学测量仪器的禁运,给北京声声声电技术公司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公司与用户紧密合作,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功能。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使公司的声学测量仪器在性能和质量上得到显着提升,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信赖。

我们希望分享这份报告能够为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记者:吴群力

吴群力,博士,1982年获北京大学电子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师从马大有院士。 1990年获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声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一家声学咨询公司工作,从事建筑声学设计、环境噪声控制和低噪声产品设计。 1991年至199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从事教学和声学研究,并由高级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回国创立北京盛盛声电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摘要

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创新新型传感器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微电声产业经历了多次产业转移,从美国、到日本、到韩国、再到中国。产业转移早已完成。国内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行业也逐渐成熟和卷入。最近西方国家的技术脱钩,让我们越来越难以走产品开发的路。因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企业通过长期的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产品和技术基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此前并不为人所知。无法沟通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知道大学、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是什么?需要一种形式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有效链接起来,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能够有效沟通。这不仅能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还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记者:侯杰



侯杰,2003年加入工达电声,从事微电声电子产品,如驻极体麦克风、MEMS麦克风、微型动圈扬声器/受话器、静电扬声器、平面振膜扬声器、压电扬声器、VPU振动传感器等,有一定的积累拥有汽车传感器等产品的新材料开发、工艺工程开发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开发与管理、声学产品测试分析与仿真、产品应用等经验。成功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华为、哈曼等知名客户微电声产品的研发、量产及应用。 22项个人签署的公司专利已获得授权。

报告摘要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前景

智慧海洋,沟通至上!当今智能时代,“通信+计算”是核心、基础、灵魂;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智慧海洋大数据的先行者。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海洋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将引领海洋智能化技术的革命。智慧海洋技术秉承“智慧海洋,通信先行”的先进理念,为国家海洋信息网络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助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海洋事业发展要求事业,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打造“海洋强国”梦想!

记者:陈学思

陈学思,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CEO,负责公司整体运营、营销及销售系统管理。具有丰富的互联网及通信领域企业管理经验。

报告摘要

环境声学测量技术产业化需求

环境声学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改善和控制声环境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测量技术包括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研究。从目前的市场调研结果来看,该领域的产业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精密麦克风技术,包括高声压麦克风、实验室标准麦克风、表面麦克风等的开发; (2)高端声学测量仪器,包括模拟人体头部和躯干、高声压测试装置、低频振动测试装置等; (3)人工智能、噪声烦恼(满意度)图、环境声主动降噪技术、声源识别技术等新技术应用。

记者:熊明华

熊明华,博士,教授,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全国电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理事、浙江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从事声学测量与标准化、测量不确定度等领域的研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各类图书5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带领公司荣获政府质量奖、“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报告摘要

大型光纤水听器阵列水下信息传感工程应用

光纤水听器是一种新型水声信号检测传感器。它通过高灵敏度光学相干探测将水声振动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实现远距离传输,并通过光电转换和采集解调还原声音。信号信息。光纤水听器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阵列规模大、传感传输一体化等特点。本报告主要介绍光纤水听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性能参数、产业化现状以及在水下目标探测、水下噪声测量、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的工程应用。

记者:沉和平

沉和平,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型光纤水听器阵列技术、水声噪声测量技术、水声信号处理技术等。曾负责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项目仪器专项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武汉市千家万人企业、武汉市3551人才表彰等荣誉。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

超声波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绿色发展提升到了新的水平,这也加速了环保节能技术的升级。超声波因其在破壁、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中的适用特性而在环保和处理行业中崭露头角。本报告将介绍超声波系统设备在污泥、污水、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工作机理和应用案例。重点研究超声波污泥原位减量及碳源补充技术、超声波污泥调理深度脱水技术、超声波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船舶压载水处理)、超声波雾化脱硫技术、超声波防垢防垢技术等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系统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同行们在声学应用和使用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记者:楼成干

楼成干,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研究院715所参与水声换能器及阵列研究;

2017年起任杭州瑞丽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研究方向:超声波传感器研究及工程应用;

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一线应用项目、产品研发、产品产业化实施;

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

国产声呐水声换能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对海洋探测声纳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作为卡点技术,声纳设备国产化已是大势所趋,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声纳传感器的国产化。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整合,声源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声换能器研发和产业化的民营企业,为水声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水声换能器,并探索了一大批水声换能器的生产制造。换能器。工艺,将各种新技术集成到换能器制造过程中。主要产品服务于多波束回声测深仪、侧扫声纳、多普勒速度流量计、水声通信、定位声纳、图像声纳、目标探测声纳等,每年开发上百种型号的换能器。 ,持续为业界提供紧跟最新技术的传感器产品。

记者:周一鸣

周一鸣,1980年1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26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从事水声换能器研究,副研究员职称。 2014年创立苏州盛之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开始研究水声换能器到今天,从事水声换能器研究已有20年。目前我带领50余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团队专注于水声换能器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创业期间,先后获得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江苏省大众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报告摘要

声阵技术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挑战

近年来,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喇叭、街车定位捕捉、电力行业局部放电故障定位、煤气泄漏检测定位等诸多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石化行业。这些应用的核心是基于声学技术,特别是声学阵列信号处理和声源定位成像技术。基本的定位算法是相似的,但在如何针对不同行业设计和开发系统以及如何应用不同行业的基本通用算法来满足客户需求方面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

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如何基于上述三种典型应用的核心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刘迅

刘迅201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与声学实验室,毕业后加入其高科,长期从事大型航天声学测试与分析系统集成开发工作;曾参与大型飞机飞行噪声分布测试和气动声学风洞声源定位测试。在航空发动机短舱声学测试、声场与流场耦合测试等领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专注于麦克风阵列的算法研究和产品开发,提出了多种麦克风阵列优化算法,并提出了多种麦克风阵列优化算法。论文发表在《Sound》、《Sound》等声学期刊上。

长期从事声学技术在新产业、新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广泛接触啸叫捕捉、电力局部放电检测、气体泄漏声学检测等领域客户,细化需求,优化迭代产品。

报告摘要

10

超声诊断设备瞬时声功率测量

超声诊断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目前,大多数超声诊断设备在1cm2截面上产生的瞬时峰值功率可达数百甚至千瓦。瞬时声功率过大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出血和胚胎发育。缺陷、软组织损伤、惯性空化和染色体畸变等安全问题。辐射力天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唯一商用的超声波功率测量仪器,但基于时间平均空间平均法的辐射力天平无法获得瞬时声功率。

为了直接测量超声诊断设备的瞬时峰值声功率,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效应测量声功率的新方法,并研制了能够精确测量瞬时峰值声功率的阵列压电声功率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辐射力天平的测量误差小于10%。 B超设备有限平方区域内测得的瞬时峰值声功率为46.41±0.30 W,近似为辐射力天平测得的时间平均空间平均声功率。 2000次。

记者:杨增涛

杨增涛,汉族,博士,中共党员,高级(教授)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现任工程教研室主任。入选第一批重庆市拔尖人才、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带头人、就业创业“双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创业指导“导师组专家。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科学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IEEE、APL、等杂志SCI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重庆市教委、市教育科学3项。教学方面规划项目,获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指导学生荣获省部级“挑战杯”国家银奖、“互联网+”重庆金奖等10余项奖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0:18 , Processed in 0.0622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