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音乐知识:从声调韵律到粤语歌词创作,你需要了解这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02
发表于 2024-9-22 2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终于要开始讲音乐了。其实,这个系列的初衷是想让大家和我自己在分析语调和节奏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和丰富与粤语歌词和音乐相关的知识。最终,要用这些知识来写粤语歌词,需要具备语调、节奏和词汇三个方面的知识。

歌词创作所需的知识结构

词汇我就不用多说了,就三个字:多看。音调的基本知识在前面已经整理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一下音调和音律的关系。在音乐知识方面,我们会讲到“度”这个概念,它是和声和音调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引入其他几个概念:音程、音高、音名、视唱练耳、十二平均律。

音程就是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音程和距离是一样的。“度”是音程的单位,在音乐中,音程是从起点到终点计算的,音符的个数就是度数。比如我们平时唱的自然音阶,1-3是三度,2-5是四度。两个不同音程的音符一起弹奏或者依次弹奏,会营造出不同的感觉,有的激动人心,有的安稳,有的悲伤,有的恐怖,有的忧郁。

对于没学过音乐的人来说,最常见的“度”这个概念就是人们常说某人唱歌高了一个八度,声音尖锐,那也是高了一个八度。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有些夸张了。这个“高低八度”其实是音乐上很严谨的东西。有人以为女声因为音调高,所以比男声高一个八度。其实是很不准确的。一般女声的音调只比男声高三到五度左右。我们用软件调整女声的音调,降低三四度就能变成男声了。剩下的最多就是音色的区别。

八度是怎样的音程关系呢?一般我们把两个相邻的同名音高的音程关系称为“纯八度”。简单来说,就是从中音1到高音1,高了一个八度。这种音程关系给人的感觉是完全和谐的。完全和谐是指两个音符之间没有不和谐的感觉。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个人觉得唱高音太难的时候,唱到了一个超出自己极限的音高,就会直接降低八度来唱。这时候虽然可以和伴奏相配,但是听者却感觉这个音符低了很多。一个人唱了1,然后又唱了一个高八度的1,可以看成是两个音色不同的人在唱同一个音符。一首乐曲升高一个八度的时候,所用的原伴奏和任何与之一起演奏的乐曲都不需要改变,是完全和谐的。有流行歌曲会用高低八度来唱同一个乐句。这种方法要求歌手的音域非常宽广,所以八度的间隔比现实生活中那些“高低八度”要大得多。例如林子祥的《谁能懂我》中有一句歌词,就是用了八度的增加。我把低八度和高八度的歌词剪辑在一起了。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这种音程关系的感觉:

还有周传雄的《吉普赛情人》,第二次使用同一个乐句时,主旋律也上升了一个八度,把原本低八度的旋律当成了背景旋律,请大家体会一下:

同样,2 到高音 2,3 到高音 3,都是八度。这里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 do、re、mi、fa、sol、la、si。这叫做视唱法,可以用来表示音高等级(音序或音阶中音符的顺序)。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音符名称,音符名称是字母。这里我们不会把它弄得太复杂,所以我们就用更简单的视唱法。

从一个音符,比如1,慢慢上升到高八度1,这么长的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音高。我们把这个音程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代表两个音符之间的最小音高差,称为一个“半音”。音乐中最小的音高差就是一个半音,两个半音就构成一个“全音”。一个八度被分成十二等份之后,音高高低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可以发现,我们平时唱得最多的自然音阶()的音高关系如图所示:

十二平均律

7对1,3对4,这两对相邻的音之间相隔半音,而另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相隔全音,这种交错的模式就形成了我们唱出的优美旋律,这种模式就叫“平均律”。

从十二平均律图上我们可以看出,7与1(半音)和1与2(全音)的音高差不同,因此我们用小二度和大二度来区分。同样,2与4(1个全音+1个半音)和4与6(2个全音)虽然都是三度,但音高差不同,因此我们用小三度和大三度来区分。其它较大的音程也有同样的特点,会用不同的名称。

音乐中,用“度”来描述音程,这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如果你在弹奏或演唱时不按照这个精确的高度,就会“跑调”。有的人跑调很严重,离标准音高差一度甚至几度,有的人跑调就在每个“半音”的特定位置,可能差几十到几百音分,甚至差不到一个半音。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中“度数”的一些特点。比如音程的度数是一个高低的准确概念,不能有任何偏差,任何偏差都是“跑调”;另外“度数”也有大、小之分,二度、三度亦然,有大度、小度,大度与小度之间的音高差也不同。当然,如果继续看四度、五度以上,也有纯度、增度、减度等描述来区分同一度数的不同音高,我们只要知道同一度数也可以有不同的音高差就行了。



那么,音调的“度”有什么特点呢?和音乐里的“度”一样吗?用音阶来表示音调的高低准确吗?

我们来看看使用第二部分:理解声调中提到的第五种符号对音值和模式的描述:

调整图

上图用线条来描述粤语六个声调的音高变化,即 55(或 53)、35、33、11、13(或 23)、22。第五音标中的五个高度 12345 是用来区分每个音程的,而不是指定要发出的精确音高。这使得说话者比唱歌者拥有更多的自由。换句话说,说话者允许一定范围的“跑调”,而唱歌者则不允许。如果我们用上图来描述,例如,从 1 到 2 的距离和从 2 到 3 的距离不必完全相同。

声调的“度”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不仅存在于同一个句子或段落中,也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我们前面讲的“声调的稳定与不稳定”,就是在遵循声调值相对性的基础上,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第一,稳定性,即五度音阶中的五个音调,在同一个语境中,5为最高,1为最低,按顺序排列,相邻音调之间允许有一定的自由度,不一定是等差数列。比如我们说“粤语音调”这四个字时,前后音调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可以用下图来粗略说明:

粤语五度音程

这种细微的变化并不影响五个音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还有一种情况,在句子之间,甚至在句子中出现一个明显的标点符号之后,前后段落的五度标点会发生偏移,就像一个人在正常说话的时候,突然有人从背后用针戳他,他突然尖叫起来,然后大声咒骂,语调整体上移。我们来演示一下这种情况,用前面举的例子,《点秋香》中周星驰的《桃花源记》,我用高+低+高+低的方法读这四句诗,请听音频:

桃花源记五度标高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五种标记方式的五个音高值的相对位置只存在于同一句话中。当我们读到另一句不同情绪情绪的句子时,第五种标记会发生音高偏移,导致第二句中的音高值5低于第一句中的音高值4。

以低+高+低+高的形式阅读这四行诗。请听音频:



桃花源记 五级评分 低 高 低 高

此方法还可以看出,改变句子之后,语音调整的整体音调发生了变化,第二句的音调值1甚至比第一句的音调值3还要高。

当然,上面的演示采用了更加夸张的手法,类似于粤剧表演中背诵对白时语调的变化比正常说话时更加丰富。即使在正常交流中有人用针扎你,你的语调可能也不会那么夸张,但至少说明理论上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当满足某些条件时,这种理论上的情况可能会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五度音程符号的“度数”与音乐中的“度数”有以下联系与区别:

1、语调的程度与音乐的程度、构成程度的音高或音值有一定的高低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不能被打乱的。

2、音乐中的度数精确度较高,音高不能出现偏差,而语调中的音高值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3、音乐中有不同的音高,同一音高可以有不同的音调差异,但语调没有这个特点。

4. 音调的音阶较少,但音调整体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变化。音乐的音阶较多,每个音调都有固定位置,不能改变。

为什么要研究语调和音乐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如果要解释粤语歌词的词曲和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释粤语歌词所用的方法。比如第一点,高低音关系不能打乱,声调与旋律结合时,要求声调的高低音变化必须与旋律一致,才能达到“词曲和谐”。后面这些特点,比如允许声调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甚至整体移位,是歌词所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声调微调”和“一气呵成”(黄志华《论粤语歌词创作》中提到的方法)。声调的度数少,乐音的度数多,所以一首歌中声调与音阶不能一一对应,而这些歌词写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能一一对应的问题。

粤语歌词写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不仅与音准有关,也离不开音乐。如果不知道要唱什么旋律、什么音符,只凭感觉,除非你有很强的正确节奏感,否则往往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学吉他弹得好的人分两种,一种人只会机械地操作,操作乐谱、噼啪作响,技巧极高,但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音符,用了什么和弦;另一种人,除了会弹之外,还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音符,为什么这样弹,还能告诉别人,甚至自己改写,这需要丰富的乐理知识。粤语歌词创作者也是如此,大多数人只知道这样写好不好,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依据是什么。如果有一定的基础理论,解释这些问题并不难。

著名填词人黄建军表示,过去他写歌词,都是靠作曲家打电话告诉他曲谱,他用笔写下来,唱完曲谱再找词。老一辈的填词人,不但对词句、粤语节奏驾轻就熟,也有相当的音乐基础知识。所以,要写好歌词,必须有音乐知识。

粤语歌词写作方法与基础是一个比较少见的领域,即使歌词写作大师众多,但出来讲解理论的却屈指可数,而且科学准确的更是寥寥无几。因为掌握粤语声调与音乐知识,需要有相当的文学功底,难度很大,所以希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与我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你是因为对粤语感兴趣才看这个系列的,这里就涉及到音乐知识了,所以请一定要再看一遍。如果你不明白,可以和我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9:22 , Processed in 0.1086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