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康桥花园小区儿童暑期安全问题引人忧,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753
发表于 2024-11-2 1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郑东新区孟河社工王静

一、集团背景

暑假期间,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很多中小学生独自在家,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和学校的照顾。暑假期间,家长、社区、社区、社会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安全。康桥花园社区是该社区最大的社区。多位接受社工采访的家长反映,暑假期间,家人更加担心孩子安全意识缺失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此外,有家长反映,虽然目前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很好,但社区里的孩子独自在外的时间仍然较多,担心发生危机事件的机会。孩子们或多或少都知道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如何寻求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不理解。安全教育课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充满意义的。它立足生活,帮助儿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未成年人自救、自我保护的能力。 。

因此,社工在分析了社区、物业、社工、家长的现状和需求后,策划并开展了暑期安全主题相关活动,让辖区的孩子们了解气象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提高预防安全危机的能力,学会如何自救和他人,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安全教育志愿者,营造保护儿童的良好社区和社会氛围。

2、基本信息

(一)群名:暑假快乐,安全无假期

(2) 目标受众:7-9岁儿童

(三)参加人数:10人

(四)社会工作者:2名社会工作者

(5)团体类型:成长团体

3. 团体目标

(一)团体宗旨

通过分组对社区儿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社区儿童的生命安全危机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二)团体目标

1、指导团员掌握气象安全、用电安全、网络安全、游泳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知识;

2、通过团体提供社交平台,培养活动参与者成为社区安全教育宣传志愿者,维护儿童成长的安全氛围;

3、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 理论应用

(一)系统论

系统理论将人类社会和社区视为系统,每个系统内的要素耦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社区儿童开展安全教育宣传,营造安全社区氛围,影响社区居民的发展。班组成员之间、班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安全知识的学习,也促进了安全教育的推广。通过集体活动,参与的孩子们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关注周围的安全隐患,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孩子们参与社会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角色扮演塑造个体行为的理论基础。小组成员都在为同一类型的人服务。在小组活动中,一是通过小组的活动内容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互动相互学习。处理紧急情况并获得团队成员相互支持的技能。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既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人认知和需求的影响。社会工作活动的开展需要每个团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小组成员不仅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讲座中的榜样来学习。因此,每个小组成员既是行为观察者,又是被观察学习者,进行观察和学习。增强个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小组成员之间分享经验和获得的知识,可以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学习的榜样或经验,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

(3)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交互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行为影响和互动的动态过程。通过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可以在小组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团体成员之间、团体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团体成员与家庭之间、团体成员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沟通和互动,并且相互影响。促进团体目标的实现。

5. 小组流程

第一部分,刚入组时,组员彼此并不熟悉。社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小游戏活跃团体氛围,引导团体成员自我介绍,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团体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并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指导团体成员建立团体合同,制定奖惩激励制度。

社会工作者通过有奖测验来测试团队成员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通过“我知道你知道”的游戏,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缓解陌生、紧张的团队氛围。总结小组成员的回答和讨论结果,引导小组成员了解小组目标、理解小组内容。社工通过PPT、视频、新闻案例等演示方式,向团体展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对团体目标和团体安排的认识。

为了达到目标,社工通过观察团队成员上课的参与情况以及团队成员分享所学内容来判断目标基本达到。

第二期,在团发展初期,团员们从陌生到熟悉。社工对团员的性格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引导团员坐得合适。再次引导小组成员进行介绍和参与游戏,加深相互了解,增添乐趣,强调小组目标,增加小组凝聚力。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重复小组规则,以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检查小组布置的作业。

回顾上节课内容,小组成员分享了上节课的宣传内容,并通过PPT、视频展示、实物演示夏季梅雨季节的注意事项,引导小组成员回忆应对的避险方法。雨天存在溺水等安全隐患。 、漩涡、积水、地面湿滑、踩踏等危机事件。通过鼓励和支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发言方向。社会工作者对团体成员实施奖励和惩罚。

第三部分,成员们相互熟悉,出现了咄咄逼人的团体成员。这表现在与其他群体成员的直接对抗、意见分歧、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归咎现象。社会工作者重复团体规则,解决冲突,引导团体成员的情绪,鼓励表达意愿低的团体成员参与。

回顾雨季期间的注意事项,巩固小组内容学习,分享小组成员作为志愿者的宣传情况,开发新的用电安全学习内容。小组成员年龄7-9岁,但存在较大认知误差。鼓励年龄较小的孩子先发言,年龄较大的孩子进行补充总结,指导表达顺序,减少冲突。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和日常用电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场景模拟提问,将成人和幼儿合理分组,利用分享技巧促进组员之间积极沟通,引导组员学习日常安全用电知识,对组员进行培训危机情况下保持冷静、自救、求救的意识。

第四季度,团体秩序出现冲突,社工引导有序。班组成员正确应对矛盾并合理化解,班组秩序趋于稳定。如果个别团队成员违反规定,团队成员可以有序遵守规则。

小组成员有足够的动力去实现小组目标,并按照小组形成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组长总结了大家的宣传情况。开展新时期学习辩证认识网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添加辩论环节以重现冲突情况并观察团队成员的反应。小组成员可以容忍冲突的行为,并独立地将辩论话题引导回小组日程。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充当主持人,允许小组成员向他们的伴侣表达赞扬和鼓励。

第五节,团体后期秩序成熟,团员情绪稳定,团员之间互相鼓励、支持,团体氛围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引导小组成员分享。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本部分通过游戏、PPT、案例分享等方式向小组成员展示食品安全知识。内容小组成员熟悉,小组成员发言积极,小组活跃,充满活力。

第六节,即小组的最后一节,小组成员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表现为情绪失落。

集团目标基本实现。最后一节课复习了学习内容,补充了没有涉及到的知识。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检验了小组成员对所学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巩固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结果。社工将以往小组成员的照片制作成视频,分享活动中的有趣故事,缓解小组成员的负面情绪,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表扬和奖励。整体气氛还是比较愉快的。社会工作者鼓励团体成员成为安全促进者,帮助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每天保持安全和快乐。

6. 小组评价



1. 参与者观察法

在团体发展过程中,观察服务对象的出席率和活动参与情况。在小组互动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小组成员的情绪、参与状况、评价、喜好以及小组成员的变化。小组活动由10名小组成员组成,频率为每周一次。团员各项活动出席率达到83%,团员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小组成员互动良好。 。

2.结果评价

(1)满意度分析

社工用表情贴纸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小组满意度分析。团员们纷纷选择积极、快乐、搞笑的表情贴来表达对团体的满意和期望,满意率达到100%。

(2)目标完成情况。

社工在每次团体活动中保障每位团员的安全,满足团员暑假期间的安全需求。

经过六次集体活动,团员的安全知识得到了提高,并向周围人进行了宣传。

团活动的成功开展,丰富了团员们的暑期生活,使团员们度过了一个快乐、有趣的暑假。

7. 小组成绩

(一)集团目标有效性

根据小组前后测试的对比分析,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同时,根据团员们对团体收获的反馈,他们表示“危机之下,首先要保持冷静,根据自身情况实施自救”、“不要炫耀,你可以寻求帮助“如果别人打电话求救,请记住紧急号码”、“注意周围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大人报告”等。

(2) 团体整体效能

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内容和形式非常满意。大部分孩子都在满意单上画上笑脸,还调皮地贴上酷炫表情。社工根据团体成员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设定活动内容,内容有层次。积极进取、与自身相关,团队成员能积极参与集体并相互配合、互动,有较强的主动性;活动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设计,通过游戏、PPT、漫画、美食、情景模拟等方式吸引小组成员的兴趣,小组充满活力;在总结分享环节,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这个小组很有意义,要继续做安全宣传志愿者,接受小组成员的反馈。愿意再次参加集体活动。

八、反思与总结

(一)学习专业知识

活动内容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工作者为非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案主提供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22:05 , Processed in 0.0664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